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

教育家孙云晓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父母也一样,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

心理学家说:崇拜偶像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而孩子“追星”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了孩子“追星”的底层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的偶像崇拜发挥积极的作用。

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1)

替代满足心理: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对异性有了幻想。但由于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他们把对异性的幻想转移到明星身上,以此获得满足。

从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开始走向独立,喜欢标新立异,追赶时髦。而明星正是时尚、时髦的代名词,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炫耀心理:一些孩子收集明星的资料,模仿明星的动作,以此向同伴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觉得自己有面子,进而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我们知道了孩子追星的深层原因后,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心理支招】

1)巧妙发挥名人效应

假如,你希望孩子改掉某些坏习惯,你可以和孩子说:这个明星以前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但是他后来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现在成为了明星。孩子听了,也会以明星为榜样,自觉改掉坏习惯。

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2)

2)跟着孩子一起“追星”

孩子“追星”是一种天真的理想。如果看到孩子追星,父母粗暴的撕掉明星的海报、扔掉CD,非但不能让孩子停止追星,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前几年,一个女孩追星刘德华的事情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父母只有了解了明星,才能够和孩子谈“明星”,孩子和你有了共通的地方,孩子觉得你了解他,他也就愿意和你交流了。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孩子。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盲目追星,盲目的崇拜,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更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父母们能够合理的利用好孩子这种心理需求,就会像疏通泛滥的黄河水一样,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上易心理】人生的追求就是快乐和价值,而快乐和价值就是一种心理感受,你快乐与否,并不取决于外部世界,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审视自己的内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