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街必吃经典(一条三十年的平民美食街)

生活在北京或者是来北京工作、旅游的没有不知道簋街这个地方的簋街,位于北京的东城区,从东直门立交桥到北新桥的十字路口,在这条1公里多的大街上,以东内小街十字路口为交界,将簋街分为了两个部分,东半部分以炒菜等具有鲜明特点的餐馆为主,而西半部分则聚集了以麻辣为鲜明特点的餐厅,比如麻辣烫、小龙虾、馋嘴蛙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簋街必吃经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簋街必吃经典(一条三十年的平民美食街)

簋街必吃经典

生活在北京或者是来北京工作、旅游的没有不知道簋街这个地方的。簋街,位于北京的东城区,从东直门立交桥到北新桥的十字路口,在这条1公里多的大街上,以东内小街十字路口为交界,将簋街分为了两个部分,东半部分以炒菜等具有鲜明特点的餐馆为主,而西半部分则聚集了以麻辣为鲜明特点的餐厅,比如麻辣烫、小龙虾、馋嘴蛙等等。

北京城里总喜欢把做晚上生意的地方加个“鬼”字,比如鬼市。“簋街”最开始也叫“鬼街”,因为这里一直以夜宵为主。但是有学问的人认为“鬼”字粗俗没文化,于是就改成了“簋”字,自从叫做簋街。还在东直门桥头立了青铜器,作为这里的象征。这里有个趣闻,最早这里放得还不是现在的簋,而是喝酒的爵,直到房山西周遗址挖掘后才知道,原来簋是长得这个样子,才换成了现在的簋。簋是一种古代重要的礼器,同时也是盛放食物的容器。

簋街开始热闹起来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时这里叫做东内大街,白天这里是东内自由市场,不知道有没有这里的老住户,还记得这个名字。到了晚上,这里开了夜市,那个时候这是个比较出名的副业。当时东华门、北新桥、和平里陆陆续续都有类似的夜市出现,清一色的铁皮做的棚子,卖的也是简单的灌肠、卤煮、羊肉串、馄饨这些小吃。

到了90年代逐渐的以晓林火锅、宝合居之类的逐渐开起了通宵的饭馆,卖的东西也大众,炒菜、红烧排骨、红烧平鱼、锅贴、炒窝头等等。而在北新桥路口附近开始出现了麻辣烫这些东西。那个时候的顾客有三里屯喝完酒的、东四逛完街看完电影的、开车拉晚的、下夜班路过的。

那个时候,簋街上的餐厅老板大都是本地人,而也正是那个时候形成了现在北京众多比较知名的餐馆。据说当年最早卖麻辣烫的小山城和嘉陵楼的老板都是国际饭店的服务员;现在都熟悉的金鼎轩最早的一家店也在簋街,叫金鼎;其他还比如花家怡园啊、晓林火锅啊什么的都算是那个时候起来的。

至于众所周知的麻辣小龙虾兴起,是到了2002年。最早在这边卖小龙虾的是一对安徽夫妇,当时在北门仓的自由市场里卖小龙虾,算是北京独一份了。后来周边的餐厅制作出售以后,还挺招顾客喜欢,于是逐步的开始流行。至于谁是第一家,有说是接头暗号的,有说是花家怡园的,这个真是记不住了。加上这一段时间,东直门内拆迁,北门仓之类的胡同都拆了,整个簋街到了一个坎儿,生意凋落。在2002年8月份开始,举办了第一届龙虾节,转过年到2003年,又遇到非典,等到疫情过后第二届龙虾节推出,一战定江山,三天买了15吨的小龙虾,这才确立了小龙虾簋街的头把交椅。一直到现在,谁家不卖小龙虾,都没法立足。据说2017年簋街第三次修整后开街,至少有43家卖小龙虾的,最有名的胡大一晚上要消耗2000斤辣椒、200斤花椒、150斤麻椒、菜籽油和牛油各400斤,到了旺季,一天卖10000斤小龙虾不在话下。

其实,回看这过去的30多年,虽然簋街上也有诸如香港火锅、吴裕泰的官府菜、东直门桥头的东兴楼这些大馆子,但是更多的接受和喜欢的都是平民菜肴。从最开始晓林3元钱一盘的鱼香肉丝到现在胡大的烧虾师,从仔仔的烤鱼到哈哈镜的鸭脖子。记得当年到了宝合居,就是重庆辣子鸡、炝拌萝卜皮、豆汁儿、灌肠、窝头臭豆腐等等。

虽然如今的簋街早已了没有当年的情怀了,曾几何时,簋街也曾了脏乱的代名词。据说养一只鸟活不了几天就能被油烟子呛死。过于同质化的餐饮、缺少当年如小龙虾一般亮眼的餐饮出来,中年的簋街似乎缺少了动力,也不知道再过1、2个月的夏天,簋街会是个什么样子。期待着大家出来撸串、吃麻辣火锅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