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

结束了库尔勒和尉犁的旅游特别是检修了车以后,9月27日清早,我们从库尔勒出发,向西。

走314国道一段后,偏离国道进入石油公司修建的“轮〈台〉库〈尔勒〉伴行公路” ,这条道路不经过轮台县,抄近道直接到轮南镇。

不久,我们就进入盐碱荒原,公路两旁花白色的大地,仿佛雪原,在低低的云天下,很郁闷的样子,我们心里有了一点探险的感觉。

中午,我们到了沙漠公路的门口,说是门,其实是立在公路上的标志,上有对联。

路的右边有碑,是95年立的,碑文是对这条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筑的最长的等级公路的简介。我们拍照留影后,就匆匆开进了沙漠公路的大门。

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1)

轮南有上百亩的胡杨林,时间不到,叶子还没有黄,游人还少,买票后我们开进了胡杨林。

胡杨林里的小蚊子非常激动地欢迎我们,它们追着车子和我们亲密结触,我们被它们亲吻的手脸上尽是大小包,憋不住上厕所,紧拍慢赶,一瞬间屁股上又是几个大包,好家伙,比人厉害多了。

胡杨林非常壮观,站立的、躺倒的、斜伸的胡杨树个个极具个性和自信,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似的。

然而茂密的、生机勃勃的,又是残败的、枯朽的胡杨树纠缠在一起,极俱内容和幽深,又跟我们的文化似的。

在无人的大林中,我们打开车顶把身子伸出去边走边拍照片,很专业似的。

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2)

两个人游这么大的胡杨林,50元(司机免票),也许只有这里了。

胡杨树的树皮非常香,我们拿了一小片,是从倒地的树下拿的,我们准备带回家以便睹物思景。

非常难得和惊喜,我们在胡杨林中迎接了一场小雨。

塔里木河北岸的一个小饭馆里的拌面非常好吃,我们一人吃了一大盘,想着马上要进大沙漠了,怎么也得吃饱,吃饱了胆大。

塔里木河流到这里,河面已没有想像中的宽阔,车一晃就开过去了,只够抓拍一张照片的时间。

很想在这条新疆的大河边走走,但进沙漠500多公里,不敢耽误,就上路了。

过河后,好一段路,一直可见胡杨的影子,下午3时多,我们到了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零公里处,停车在沙漠公路0公里碑前留影后,就赶路了,逛胡杨林耽误了一点时间,晚上肯定出不了沙漠。

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3)

你能想像吗,进了塔克拉玛干,映入你视线的竟然是宽阔的柏油公路,而不是漫漫沙丘。

实际上,两边十几米后,全是大沙丘,而且是流动沙丘,只不过行驶在公路上的人视线有限,看不到罢了。

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4)

这条沙漠公路和它的防护林生态工程,又是一个人类雄心壮志的奇迹,有自驾车旅游能力的人,一定要走一走,不走一次这条投资巨大养护巨大对人心灵震憾巨大又不收一分钱过路费的公路,真是枉为汽车驾驶员和旅游爱好者。

先让我们看看立在路边的介绍吧一一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筑的最长一条等级公路。1993年3月由中国天然气总公司批准进行施工建设。1994年6月修至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的塔中4油田,长219公里。1995年9月继续向南修至和田地区民丰县以东20公里的恰安。该公路北接油田公路网与314国道连通,南接315国道,全长522公里。其中沙漠路段长约466公里。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大建设项目。工程于2003年6月17日获国家立项,2003年8月16日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总投资2.18亿元。该工程北起沙漠公路肖塘道班,南至315国道,全长436千米,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组织建设。防护林总体宽度72—78米,林带总面积3128公顷,种植沙拐枣、柽柳、梭梭等高抗逆性固沙植物约2000万株,整个工程共钻凿水源井114眼。安装发电机、水泵及供水系统各ll4套,敷设供水干管959.2千米、支管1018千米、毛管19184千米,利用3—15克/升高矿化度的地下水进行滴灌。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是继塔里木沙漠公路之后人类防沙治沙史上的又一伟大创举,它的建成对保护沙漠公路。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促进南疆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在沙漠公路上飞奔,小妹把她的“龙卷风”开到了90公里小时,不过公路不平,一直在一个又一个很缓的大沙丘上翻越,也不敢一直跑快,来往的大多是大货车。

下午4时左右, 阵阵睡意袭击小妹,我们把车停到路边,小妹小睡,我去沙漠里找感觉。

这时候一辆牌照北京的吉普车迎面开来,对停到我们车前,车里一对小夫妻,从南边过来,也是旅游的,互相问了问路况,他们也下车去了沙漠。

公路两面的防护林还没有长高,是靠一根根水管里滴出来的水养育着,那种滴灌方式我在敦惶莫高窟的崖顶上见过,只不过敦煌的水管细多了。

那水,是从每4公里一个井房的井里打出来的,每口井都有大多是一对夫妻守护,他们负责抽水和看护4公里林带的浇灌及设施维护。

越过防护林,走进沙漠,我见到了真正的柳冢,也就是红柳包,它大的惊人。

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5)

这里转帖两段忘了出处的介绍红柳的文字,以表达我对红柳的尊敬之情――

“红柳的种子必须在潮湿地带才可以萌芽,令人奇怪的是,很多红柳却长在高高的沙丘上。人们把这种沙丘称为红柳包。每年风季的时候,红柳包周围要落一层沙子,秋季叶子又落下来,叶子里面还有盐,与沙子胶结了以后,就是一层。根据测算,一年积累的厚度是一厘米,这样,一个10米高的红柳包估计就有1000年寿命。

红柳为何可以用细弱的枯枝落叶支撑着上万方的流沙的呢?科研人员发现,红柳的叶子中含有盐的结晶,这种结晶把落叶和沙子胶结在一起。

1000年的红柳包仍然可以活着,如果它的根不被破坏,它仍然可以把上万方的沙子固定在自己的脚下。

但千年的红柳包被破坏之后,这巨大的城堡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成流沙,而固定红柳包变成流沙之后,沙漠便不可阻挡。”

“沙包多因红柳而形成。红柳是十分有趣的植物,学名叫柽柳,属落叶乔木,耐碱抗旱,能在荒凉贫瘠的沙漠中偶尔生存,显得格外神圣。由于枝色红晕,象一把把火炬,与蓝天白云相映,的确娇人。

‘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清代文豪纪晓岚流放新疆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为了生存,它们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两三米高的红柳,根部可扎在40~50米的深处,根部粗于树干,上面的枝条柔软,即便狂风吹打,仍可以柔克刚,潇洒自如。

一丛红柳的根系可达3000~4000根,范围很广,竭力吸收水分,同时茂密的根系与沙土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能长时期固定着土壤而不被狂风刮走。周围的土壤流失以后,有红柳的地方就凸出于一般地表。即便是干死的红柳也是如此,流沙环绕红柳包随风而动,变化莫测,而红柳包却难以改变位置。”

我爬到红柳包上,极目四望,沙丘绵绵,不见尽头。低头细瞧,柳根如筋,网住沙包,让红柳在里面生儿育女,代代相依,延续那顽强的大漠生命。

天黑前是出不了沙漠了,我们决定晚上住到塔中。

路到塔中就分岔了,一条拐入沙漠,通向塔中油田,油田出产的天然气,于2004年12月30日开始经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的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气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输气管道工程,源源不断的送往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想到上海家里做饭的天然气产自这里,小妹很是激动,一路走来,她知道那距离的真正含意。

一条继续向前,通往若羌、于田、和田等地。塔中岔口有沙漠公路唯一的加油站,也有招待所和餐馆,来往的车都会停在这里车加油人吃饭,我们也不例外。但看了看,住的环境一般,吃的还是拌面,最关键的是没有我们要找的住到沙漠里的那种感觉,所以我们决定继续走,然后找一个沙丘搭帐篷。

摸黑又跑了几十公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露宿,我们把车开进了看井人的小院子,一对四川中年夫妻非常高兴我们的到来,虽然每天从他们门前经过的车非常多,但停下来的却很少。

自驾旅行塔克拉玛干(姐妹俩自驾环塔克拉玛干游之夜宿大沙漠)(6)

看井人,也是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的养育者和守护者,他们大概每年的2月底3月初进沙漠,11月中旬左右离开,一般是夫妻两人承包一口井,住一间房,井房一间,浇灌和看护4公里长的林带。

早起,打开发电机抽水浇林;晚上,关机后在一片漆黑中摸上床睡觉;白天,骑上自行车或步行巡查,主要看滴灌的情况和红柳啊、梭梭啊那些沙漠植物的长势及防害。

发包人,大概是沙漠公路的管理方定期给他们送水和大米,有时也卖点菜给他们。

我们到的是063号井房,那对四川夫妇非常高兴,我们拿出自带的东西和他们一起吃晚饭,他们的米饭还可以,菜不行,就一个冬瓜汤,上漂一层大油,生活很清苦,但更苦的是孤独和寂寞,很想念留在农建师的家中的孩子。

饭后,我们开车又返回塔中,拉他们去给孩子打电活,我们也打了几个电话给父母兄弟姐妹孩子和朋友报平安。

我们聊到很晚才睡觉,这对夫妻好久没跟陌生人说话了,给我们讲了他们的过去将来和希望,最为自豪的是大孩子争气,正在读大学。他们说,到了6、7、8月,这里的地表温度七、八十度,他们热得一丝不挂睡在院子里,想想那灼热的汽浪都害怕。

我们把帐蓬搭在他们的小屋前,准备感受沙漠的宁静的夜晚,结果,好像睡到了飞机场的跑道边,差点被吵晕。

敬请期待后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