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下册第2课说和做人教版(初中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预习)

精读课文,分析文章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字写得十分工整,从而突出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考点:赏析句子之修辞手法】

语文初一下册第2课说和做人教版(初中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预习)(1)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提问】:试分析第6段“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十年”突出了时间之长,表明了艰辛程度之深,赫然一词包含惊叹的意思,表现了闻一多研究楚辞的成就之大,也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由衷的赞美之情。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先生用心极专,极深,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更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专注程度。【考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语文初一下册第2课说和做人教版(初中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预习)(2)

7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8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提问】第7、8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这两段为过渡段,第⑦段通过议论承接上文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情况,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⑧段领起下文,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考点:句段的作用】

9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10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

【提问】“一反既往”他“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一反既往”说明闻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和作为学者方面是完全不同的,那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闻一多会是怎样的呢?此处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这些词语形象地刻画出闻一多号召人民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积极态度和进行宣传的革命大无畏的精神,为写他的“做”作铺垫。【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

语文初一下册第2课说和做人教版(初中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预习)(3)

11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12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提问】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人们的言论不自由,谁宣传民主谁就有被杀害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而闻一多不同,越是这样的时刻,他越是勇于站出来,敢于直面惨淡,坚持真理,所以闻一多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时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而“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内容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