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岁生日感怀律诗(七十五岁感怀)

六十八岁生日感怀律诗(七十五岁感怀)(1)

我已是一个七十有五的老头子了。

自跨进这“老”的门槛以来,脑子里总有许多挥之不去的忧虑纠缠着。

岁月不饶人啊,虽说我与老伴的晚年生活,总的来说还算过得幸福,但正如托尔斯泰老翁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中国,也有一句类似精辟的谚语:“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自退休以来,我过得还算幸福:这主要是靠国家发给的每个月几千大洋的养老金,使得吃穿毋庸发愁。住嘛,三个儿女都有自己的房子,我们去谁那里住住,考虑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至少不会子女们明目张胆地赶我们出来,虽说在我们的子女(含儿媳、女婿共六人)中,有个别人对我们两个老家伙不那么感兴趣,甚至有点“恨”,但也只能阳奉阴违,恨在心里。

现在,最让我们纠结的是:最后靠三个子女中的哪一个来为我们养老送终?尤其是当我们丧失了自理能力以后,该怎么办?更何况,当两人中只剩下孤单一个人时,又该依靠谁?谁还心甘情愿地把他(她)高高兴兴地接过去抚养?

当年,我们老两口靠一点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子女拉扯大,在他们三人的成长全过程中,为人父人母的我们,虽说不上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地问心无愧说,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到了竭尽所能!

我们对子女们的养老要求并不高:

一、经济上,可以不用子女负担。

二、在吃的方面,子女吃啥,我们吃啥。最多要他们另外弄点对糖尿病、心脏病有食疗作用的食物(包括主食、副食、蔬菜、水果之类)。

三、病了,谁能及时地将我们送到医院诊治。如果患上了绝症,我们将拒绝任何治疗。

我们俩早就定下了一个规矩:即当我们病到要用呼吸机,插管子进食,要注射什么强心针之类抢救时,这一些全不要。请让我们有尊严地死去,千千万万别去花那些冤枉钱,不管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因为那已经毫无意义了。即使能多活几天、甚至几个月,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我们要慎重地对子女们说,我们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活在世上对谁都没有任何价值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活一天多耗国家一份资源;我们不怕死,最怕的是病魔对病人肉体无法忍受痛苦的折磨——生不如死!

七十五岁的我,眼下身体状况如何呢?让我从上到下,由外及里地说说吧:

头发有三分之二的白发,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两鬓。发的总量不足年轻时的一半。头顶已分明地见到了头皮,只是周边尚保持一定的密度。每年从九月份就开始一年一度脱发。这要延续到十一月底。额、顶两块头发掉得最多。幸好要不了多长时间,基本上能如数地重新长出新发来。到了三四月份是发的鼎盛时期。我如皋的两个弟弟比我小十多岁,早就满头银丝了。我之所以还幸存约40%的黑发,全依靠我这二十多年来没有间断地每天吃一调羹黑芝麻和核桃屑的结果。

脸上已有三个明显的黄豆大小的老年斑,小的如芝麻大小的老斑就更多了。眼角纹,额纹,嘴角两边的细皱纹也在不断地加深加多。颈部的皱纹犹如树皮一样且松弛。这是人消瘦而形成的。

按我的身高一米六五(年轻时一米六七),标准体重应125斤,可眼下才110斤(这个体重已保持了快十年了)。眼眉毛三年前左眉长出第一根白眉毛,最近左右总数有四根。怪!长得快且长,但易掉。似乎还未站稳脚跟就没了。胡子嘛,黑白基本上相等,两天就得用电动剃须刀清除一遍。

眼睛老花,配戴350度的老花镜,十多年没增加度数。但上眼皮已开始向下耷拉了,每到冬天,迎风流泪,戴上风镜好些;耳朵的听觉也不如过去,常有听不清的感觉;鼻子,左鼻孔与眼睛同病,到了冬天光爱流清鼻涕,因常流常擦,以至鼻下常被擦伤。

牙,生来自带28颗。年轻时,我这28颗牙排列整齐,大小适当,这是遗传我娘的。她老人家的牙就很整齐。在工作期间,我的牙很受同事们的称许。可到了现在仅剩下一半了——14颗(上下各12颗):左下四颗(上面与之对应的是五颗假牙),上右十颗(上面相对的是假牙)。这些年,在牙上花去了两千多元,前后更换过四次假牙。左下那原配的四颗真牙,作用大不,还老犯牙周炎。几次想全部拔掉来个满嘴假,可又舍不得。只好凑合着,来个真假结合。还好,硬可嚼炒的花生米,啃玉米棒,啃骨头也还凑合。

体重110斤左右。反正这十年八年里基本上保持了这一体重。饮食的量被限制:主食不超过六两,还要每天二到三次散步,所以一直胖不了,可也不会再瘦。比我的标准重量少了15斤。所以,是个标准的偏瘦的小老汉。

人一瘦,自然没了“丰满”度,多了皱纹,然而精神面貌自认为还不错。我这一辈子体重最大也就是130斤,年轻时在125斤左右。因为我骨架小,不压秤。

从1994年到现在,我一直住在五层楼。现在,爬到四楼就有点吃力了。但爬的速度尚能保持,83级楼梯,费时不到两分钟。上到顶层,基本上不怎么喘气。这种状况不知还能保持多久!如果没有意外,八十岁以前一口气爬五层楼可能问题不是太大。

六年前,左右手的十个指头,除了两个小拇指和右大拇指外,其他七个指头先后都得了腱鞘炎,当时两个中指最先得,肿痛,不能弯曲,曾在诊疗所用小刀针四次,虽有好转但没有根除,因急于治好,又花800元买了台电疗仪,结果受骗上当。后来,靠自己增加手指的活动也就慢慢好了。前后有二年的光景,现在只有先得病的两个中指稍有弯曲,其他完好如初。

肩周炎左右肩都先后有过。十年前,右肩疼了有两年时间,没有吃药打针,活动活动也就慢慢好了。这三四年左肩一直不见好,但也不太严重。近日,还能勉强做两个俯卧撑。上半年肩疼,连一个也做不了。此外,还有左右膝盖常疼得不能上楼下楼。这些年,天气稍凉点,就戴上护膝。今年还好,再没有疼过。服了骨科医生推荐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有效果(老伴也服同样的药)。

外部身体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戒烟有二十年了,基本上没有咳嗽。偶尔咳几声,也无甚痰。肠子没问题,每天大便正常且有规律,一天一次或两次。多吃杂粮与蔬菜的原因。肝、胆、肾、心没有什么问题。眼下自感有问题的,一是胃——胃酸过多,经常要吃些苏打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二是膀胱,主要表现夜里尿频,且尿速夜里大不如白天。可到医院做B超,前列腺不大也无炎症,岂不怪耶!

还有一个毛病:头晕。这四五年来已晕倒过三次了,两次在外散步晕倒,近一次在家。晕时,天旋地转,眼不能睁,浑身软瘫。足有十至八分钟才能缓过来。第二天浑身无力。医生说,这是脑缺血造成的,而脑缺血则是颈动脉有了斑块,供大脑的血流不畅所至(自2017年9月起,坚持服三七粉、丹参粉、当归粉、黄芪粉、西洋参粉等这晕病基本好了)。

另一个大病——糖尿病。已整二十年了。目前看来问题不大,但到后期会怎样?我宁可在并发症到来之前结束生命,也不愿挨到那个份上。

仅仅靠药物来维持的生命,那是生不如死维持。到那时多活一天,就是多受一天的罪,而早死早却是解脱啊!

谈点我现在的记忆力。其实,记忆力早在七八年前就明显地感到衰退了,看书报杂志,几乎过目即忘,只是特别关注,特别想知道的东西还能记得住。我坚持读书看报,主要是我觉得读书看报,是极大的精神享受,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或一段精辟的论述,甚至一段有关养生方面的重要知识,这些我都会兴奋不已,同时也会记得比较牢。其他,便如“过眼烟云”,最多在读时很有点回味,就像吃到一口美食,在咀嚼时觉得满口生香,可一过了咽喉,进到胃里,其味也即随之消失。前几年,我下决心从《古文观止》中选了六七篇美文,如《出师表》、《前后赤壁赋》、《醉翁亭记》、《秋声赋》、《滕王阁序》这些名篇我曾能熟熟地背诵,在睡前,或在散步的路上。几乎天天都要过一遍,如果有三天,四五天不背,就会“卡壳”,如半月不背,有些句子就会被忘记,一月不背,那就基本上忘掉一半了。有空,我还要把上面讲的古文再背会。这是益脑的佳选。

(续一2013年8月31日)

人在晚年的路上,总觉得时光过得忒快。这不,离我写上面那些文字不觉已过去一年了。今天忽然想起再续写一点,记叙我近期的一些状况:

今年夏秋遭到一百四十余年不遇的酷热天气,而且持续时间长达两月之久,从七月初就开始高温:35、36、37度,进入8月,气温更上一层楼,竟有半个月、二十天泰兴地区高温到达38、39度。使得一两个月没有打拳舞剑,气温超过37度我就得成天待在家里,低于35度早早地到西门菜市场买一下菜便勿勿回家,就这样也是汗透衬衫,下午待太阳下山后,再到外面走它半小时。昨天还32度呢,今天猛降到28度,最低温度竟然到25度。

昨晚,是近两个月来唯一没开空调的一个晚上。今晨,骑车穿短袖衫出门买菜,还大感凉溲溲的。嘿,今天早上骑车买菜回来,竟然滴汗未出。连白天也没有出汗。从北面窗口吹进来的风,还让人觉得有点“冷”呢。唉,立秋过去快一个月了,直到今天才感到有点儿凉秋之意。

只有经过酷热煎烤的人,才觉这秋凉的可贵。所以,才记下以上这段文字。

自去年九月住院治疗眩晕以来,身体状况总的来说,还可以。头晕的现象没有再犯过,只是偶尔出现过几次瞬间的目眩和头部的小不适,其他都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胃酸呢,近一个月没有胃酸了,患了七八年的左肩周炎也不治而自愈了。左胯骨走路多了就酸疼的毛病也大大地减轻了,有时就跟好人一样。

现在的毛病是常犯牙周炎,闹得假牙疼得不能戴。眼睛的老花程度提高了,350度已感到看书、看电视不那么清晰了。咽喉常痒痒,要咳几声,一般没有痰。现在的毛病是夜尿多达三~4次,但量少,且尿得慢,可白天却没有这种现象。幸亏每天还在不停地按摩治尿频的足部反射区。总之,前列腺有毛病。

大热天过去了,又该泡脚了。后天泡吧。

我的生活千日一律,和外界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这没有了联系,生活就会变得单调、无味,幸好我会电脑,能上网,能在电脑上作文,爱看书读报,要不,还真无聊之极呢。我还偶尔在QQ网上与要好的学生聊上几句,聊以解闷。可又怕影响她(他)们的工作,万一人家不爱和你聊天呢。大多数是学生找我,反正我没事。学生们现在正是大忙人哪。

但不管怎样,想得最多的还是五年、六年、七八年以后我与老伴怎么办生活的事。靠谁养老送终?谁最可靠?谁最能耐得住瞻养一个(两个)不能自理的老人?

有什么样的儿媳,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女儿,就有什么样的女婿。女儿比儿子好,女婿比媳妇好,孙子比儿子亲,这是我与许多老人共同的结论。不知儿女们有什么感觉。

人老了,想得多了。不想不行啊!

(续二2014年4月20日)

岁月如流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跨进了“喜寿”之年。不由得将今年的我与去年的我相比较了起来,却有“今不如昔”之感。

近两个月来,因为一次感冒,结果跟着来了个慢性腹泻,开始大便较稀,一天要拉4~5次,后来吃药打针,虽不怎么溏了,但总觉得结肠存不住便,一天中,解手次数仍不减,后来在北京卫视《养生堂》里见名医说,这是肠胃虚弱,要吃“参苓白术丸”。于是,立即买来此药,一合(十小袋,一天三次)没吃完,便见效了。接着又服一合,前后服下4合,才算全愈。可隔不了几天又犯了,前后共服有8合,好了。这样前后拖了有两个多月,其间牙龈长脓包,无奈才到中医院将牙神经去掉。

近来,时有腹泻;头,整天还有点晕乎乎的,一量血压,舒张压50过点,收缩压125,有时140。而低压老是上不到70,压差过大。《养生堂》的名家总是在讲降压,从没有讲过舒张压低了怎么升。

我最大的担心是颈动脉里的“斑块”,一旦脱落,必然轻则小中风,重则脑梗塞而大中风。结果不堪设想,那将会弄得死活不得。

这灵与肉啊,总是背道而驰,你这里对肉体爱惜有加,可它常不买你的账,该生病,照样放不过你!幸好血糖控制得还算可以,但毕竟已是得了22年了,在最初的十年里一直没有像近几年那么注意它,结果给全身的血管造成了巨大伤害。造成今天的动脉硬化,血管中形成斑块。高压尚可,低压一直上不去,造成脑供血不足,而脑供血长期不足,必然使记忆力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得老年痴呆症。那更是一件极其可怕的病。所以,我的前景并不乐观。只是不知何日降临。

近一年来,我是明显地感觉到,记忆力还在不断下降。如我要到顶层楼上去拿件什么东西,结果常被另外一件事干扰了一下,待这件事做完了,早把我要做的事忘得光光,等到下了楼了,这才忽然想起来,哦,要办那件事!

每天新闻联播之后的气象预报,南京、上海的天气与气温,心里想着要记住,结果,过后小孙子问起来,却说不清。读外国小说,人的名字字多,总是记不住,人物一多,更不好记。看到后面,前面看过的常常会忘记。好多看过的文章,除了特受感动,特受教育,一般的文章过目即忘。

女儿最多两周必给我和她妈打来一次电话,不时地给她妈买药,给我们寄衣物、补品。大儿去年至今打过三次电话,却是两次向我借钱,而且是当天打电话,就得当天下午把钱汇给他。这不,第二次借钱两万又过去五个月了,至今再不来电话。倒是大孙子一年中还多次给我和老奶奶来个电话,每年中秋不忘网上邮购月饼给我们。逢年过节和我的生日也都来个电话,表示问候。唉,我与老伴说,我们好像没有这个大儿似的。他对我与他妈最少关心,既无物质的,也无精神的。小儿还可以,心里在总还惦记着我们,有好吃的、有合适的衣物,总不忘给我们买些、带些回来。只是太懒,家务活基本不做,即使是假期在家也从不过问家务事,连刷锅洗碗拖地扫地也很少干!

老太婆的膝盖疼痛,行走艰难,已经一年多了。她干活站的时间一长,就疼得相当厉害。吃药、按摩、刮痧、热敷、艾灸、贴膏药等等,都没有什么效果。但愿能像我与她得的肩周炎那样在不知不觉中自愈。老伴的心脏病近期有好转,但还是不能累。稍多做了点事,晚上就必犯病。她吃素食比我强,每天不忘做医生嘱咐的那些按摩和关节活动,就是爱发脾气,爱生气。但愿她比我长寿!抽空,我得为她写一篇小文字了,写我们从认识、相爱、结婚、生儿育女、相依为命的这五十多年来的方方面面,风风雨雨。

唉,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因脑供血不足或脑梗而失去一切意识,没了思维能力,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以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亲人,只剩下尚有一口气的躯壳。哦,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局!

既然人已到了这种地步,已完全彻底地失去了一个人存在的意义,那就让我去死吧,有尊严的去死。这是我最后的遗愿啊!亲人们,千万别让我这最后一次的愿望落空!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天就写这些了。能写时,尽量将自己的想法记下来,不至于……

(写于2014年4月28日下午4点18分)

(续三:2014年5月30日)

自年初感冒引起的慢性腹泻,至今快半年了,服了近十合的“参苓白术丸”,总算让大便趋于正常,可这种中成药停服了,另种中成药又接着开始,近又服“桂附地黄丸”,这药服十天,又换成“金匮肾气丸”。我是长期的属于肾阳虚。人家高血压服降压药,我却是低血压(55、60、65~95、105、135)。

近从《文摘报》上得知,每天早中晚各口含一片西洋参片和揉血海穴位可提升血压,昨天便花128买一两合装西洋参片含之。近期,几次称体重净重才53公斤左右。比过去瘦了3斤,这对一个胖人来说,不觉怎样,可于我这个骨细,本来就不胖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大”数字呀。在镜中我看到自己两颊比冬天削瘦了许多。虽精神还凑合。似乎往日的“丰满”不再。我的体重若保持净重110斤就心满意足了。

哦,还是老了哇,七十七了,又是有22年的糖尿病史的患者,有这个样子也应知足了。前面的路只能是病和死,只能越来越暗淡。只能是一年不如一年,不服老的思想该休矣。用杨绛老先生的话说,我已走到人生的边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