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

满族是一个宣布成立的民族,当时是一个政治联盟:主干是女真人,以爱新觉罗家族为凝聚力量,女真人占20%左右;40%是“东北人”,包括契丹人的辽代统治的“燕云十六州”时东北的汉人,胡汉混合化的东北人;还有40%包括了蒙古人、朝鲜人、鲜卑人、契丹人以及今天所称的达斡尔族人、鄂伦春族人、鄂温克族人等。像汉族的形成一样,满族是一个有文化包容交融基因的民族。

满族的形成并不是单一血缘的延续形成的族群和民族体系,其形成模式呈现出“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两支主线。

其民族的构成像是个“小中华”。清朝时,“满洲”“旗人”是这一共同体的概念。实际上“满洲”代表了贵族阶层,“旗人”的概念比满族要宽泛。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1)

满族列为“五族共和”的一大族体

随着清王朝的倾覆,“八旗”这一具有满洲特色的族群治理模式也瓦解了。经过清代长期定居关内的生活,满洲共同体已基本通用汉语、汉文。

通晓满语、满文的已经不多,习俗方面也是如此。但清王朝的灭亡和满汉文化的融合并未使满洲文化特质消失。

满族对于自身民族集体记忆,仍是满族存在的根本,而这是中华民国建立时推行“五族共和”政策,将满、汉、蒙、回、藏民族同列为五大民族之列的主要原因。满族这个族称也随着共和的建立而开始使用。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2)

纳兰性德是满族人,祖先是蒙古人;曹雪芹是满族人,祖上是汉人。“兰学”与“红学”的研究中有些人认为纳兰性德是蒙古族,曹雪芹是汉族,都缘于对满族的“一体多元”构成的不甚了解。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6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一个郑重通知:今后行文、媒体一律不允许用“满清”称谓。只能用清朝、清朝政府等。清朝是中华民族的清朝,全体中国人的清朝。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3)

多元一体的满族文化

满族在形成发展中创造了文明文化,也养育出伟大的文学家。纳兰性德、曹雪芹、老舍都是满族大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的大文学家。

欣赏纳兰词,读懂《红楼梦》,看明白《茶馆》、《四世同堂》,了解满族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中之一元。满族本身的文化多元一体,又表现于其文化特征的内化。其一,满族文化中的“正统意识”。

要博得正统地位,必须使其统治具备“正统性”,使其自身摆脱掉强霸面孔、蛮夷称号,在中华正统的谱系中找到位置。一方面提升满洲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主动的接纳汉地文化。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4)

其二,满族文化介于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之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近现代文化核心,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的产物。满洲贵族上层崇尚与蒙古族通婚。

这种密切关系联通,使得草原游牧文化对清王朝和新满洲人产生深刻影响,并内化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特征中。

其三,继承了东北女真渔猎文化的特质。清军入关后,以东北女真为主体的新满洲族群仍保留着东北渔猎族群文化特征。

宗教信仰上倾向自然崇拜,信奉萨满、佛教,入居中原后仍四时祭天地山川等自然神明,有的活动甚至延续至今。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5)

清朝文学隆起“高原上的高峰”

“国语骑射”是女真传统文化的典范,崇拜女神、尊敬女性,平等观念则是女真文化不同于汉地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

这种男女平等、尊敬女性的人文传统,造就了纳兰词和《红楼梦》的不朽价值,至今仍体现着人类的某种先进性。

总体而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女真人,前可追溯至先秦肃慎,东汉三国挹娄,南北朝勿吉,隋唐靺鞨,由辽金元明女真,而至“后金”国的建立。

直到入主中原一展风采,以金戈铁马推动朝代更迭,建立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帝国文明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奠定了今日中国之版图。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小中华)(6)

作了皈依中华文明的少数民族君主们,也自觉仿效历代英主,致力于在“文治”上、包括文化建设上超过前朝,促进中国境内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以中华民族这一共同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并在文学事业上结出灿烂果实。

蒲松龄、纳兰性德、曹雪芹等卓越的文学家,正是为此提供了一个个超越诗人、作家的历史坐标。在中华民族文学高原上,清朝文学隆起数座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