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去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不可不知的拜年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国多数地区都有春节早起的习俗,有些人凌晨两三点就起床,迟的一般也不晚于六点,通常都是家里的男主人先起床。起床后先放三个开门炮,跟除夕放的关门炮一样。然后开始准备早饭,早饭以干饭为主,比如馒头、包子饺子等等,表示家里整年都会很富有。年初一的早上,万神都来到人间拜年,所以要以吃素菜为主,比如芹菜、胡萝卜、粉条等,寓意细水长流。在饺子下锅时,要放成挂的鞭炮,煮好饺子后先敬天、地、祖先,然后才是家人吃。

大年三十去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不可不知的拜年习俗)(1)

吃完饭便开始拜年,首先给自己的父母拜年,接着去爷爷奶奶家拜年,然后去叔伯等亲戚家拜年。一般是晚辈给长辈拜年,要亲自到长辈家去,长辈不给晚辈拜年,平辈之间也不拜年。弟弟应该到哥哥家去拜年,一般只是小坐一会,并不说拜年。按传统来说,晚辈给长辈拜年应该磕头,但实际上长辈一般都不让磕,特别小的小孩子除外。

有的家族还有主位,也就是家族长的牌位,到这样的人家拜年应该首先给主磕头,先作揖,跪下磕四个头,起来再作揖。男女分别磕头,不可混在一起。有人磕头时,房间里的人都要起立,以示尊敬,也不能站在磕头人的前方。磕头的顺序是男先女后。在大家都磕完头后,再给这家的长辈们拜年。一般家里的长辈通常在晚辈都来拜完年后,再到放祖宗牌位的人家给主拜年。

大年三十去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不可不知的拜年习俗)(2)

春节到别人家拜年一般都不久坐,因为来拜年的人较多,坐太长会耽误时间,传统的拜年多集中在早上八点之前。到别人家一般见面先寒喧几句,比如起得早不早啊,鞭炮如何啊,都是诸如此类的吉祥话。如果家里有病人,一般不问,也不去探视。通常坐三五分钟就走,在走之前才说拜年,比如说“大爷大妈给你拜年吧”,对方一般都说不拜了,还年轻着呢。拜年的人说这哪能省啊,对方说等年纪大了再说吧,然后就给小孩子发压岁钱。拜年的客人走时,全家人都要送到大门口。

大年三十去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不可不知的拜年习俗)(3)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也就是压祟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燕京岁时记》说:“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燕京岁时记》对此有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通常都是崭新的钞票。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时,通常边给边说吉祥话,比如“给孩子添添岁”等等。压岁钱通常给到孩子工作时为止,但也有到高中就不给的,结婚第一年的新人通常也给压岁钱。

大年三十去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不可不知的拜年习俗)(4)

父母并不一定非要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在给压岁钱时也要注意平衡,不能有的孩子给的多,有的给的少。当然,也会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会有所差别,但同样亲疏的孩子,最好给的钱一样多。如果你家有两个孩子,别人家只有一个孩子,别人给你孩子每人一百块钱,你最好给人家孩子二百元。晚辈给长辈红包最好在春节前给,主要目的是让老人置办年货,所以要提前给。一定不要在春节当天给,更不能当成压岁钱,这样不符合传统。

大年初一拜年通常在八点之前结束,嫁出去的女儿这一天最好不要回娘家,根据传统风俗,这天回娘家不好。如果女儿和父母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回家陪父母过年则不在此忌禁之内。离家较远的儿子可以在大年初一回家拜年,但最好在中午前到家。

大年三十去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一不可不知的拜年习俗)(5)

大年初一也可以走亲,但也有讲究。大年初一这一天能走的亲戚分两种:一是走干亲戚,也就是两家主人以前是朋友,关系好,后来都成家生了下一代,一方认另一方的儿女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认干亲的双方可能是外村的,或者就是堂兄弟之间,也能是村里平辈的两人。大年初一这一天,就是干儿子或干闺女去干爸干妈家走亲的日子。一般离得近的,初一早上就要去走亲,可以赶上吃早饭。外村的离得远,有时就上午去走亲。两家可以提前约好时间,也方便主人提前备好食材。

另一类就是某村妇女的侄女也嫁到本村,或者离本村较近的村,过年时这一天也要来本村的姑家或姨家走亲戚。如果没有这两类亲戚,那么大年初一家里通常没有什么亲戚。

民间大年初一的忌讳很多,如扫地、倒垃圾、动剪刀、大声喧哗等都视为不吉利之举,总的说来大年初一是休息的日子,最好不要干家务活。大年初一吃素一般仅限于早饭,午饭晚饭时即恢复正常,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通常都是吃提前做好的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