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理论分析狼孩的故事(从狼孩的故事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说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就禁不住想起曾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一到晚上,人们就常见到一群“神秘生物”出没。说它们“神秘”是因为在三只大狼后面,总是跟着两只用四肢走路的“人形怪物”。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找到了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小女孩,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年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当地孤儿院 大的取名叫卡玛拉,小的取名叫阿玛拉。第二年妹妹阿玛拉就死了,而姐姐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完全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觉;只吃肉不吃素;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就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姐姐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虽然开始朝着人的生活习性迈进,但却也只掌握了四五个词语,勉强学会几句话。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可是智力却只相当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案例为洛克的“白板”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认为,直立行走和言语并非人天生的本能,知识与才能更非天生与俱,儿童刚出生时是一块“白板”,其后的一切观念和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中、在人的教育下习得的产物。而家庭无疑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间教室,家长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涂抹在“心灵白板”上的人生底色,对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决定着其人生的走向。

用教育理论分析狼孩的故事(从狼孩的故事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

但在这里,家长朋友首先要明白,我们说家长是老师,不是说要像学校老师那样去教孩子识字、算数、学文化,而是要教会孩子自立、自制、自信、自强;教会孩子诚实、诚信谦虚、感恩;教会孩子善于与人交流、交往、合作;教会孩子要遵守规则、助人为乐、报效祖国……总之,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其次,家长朋友要明白,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言传“,而是“身教”。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惠特曼用诗语告诉我们,孩子来到人世间第一声啼哭起,他就开始学习了。他听到的,看到的,嗅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他学习的内容,都会印刻在他的心灵中,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是要等孩子会说话了、长大了、懂事了才去教育,更不是单纯地去“言传”——用语言告诉他应当如何,而是要“身教”——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满眼里都是家长优秀的“模样”……

再次,家长朋友要明白,教育孩子是一个慢功。“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算“树谷”从种子入土到谷熟收割,尚需一年。教育孩子则更需要有极大的耐心“静待花开”,但这个“待”,绝非是消极、不作为地等待、任他们自由“生长”,而要根据“花儿”的不同生长期,适时洒水、施肥、捉虫、剪枝,保证“花儿”每个时期都能茁壮成长。

另外,家长朋友还要明白,孩子不是机器,他会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他们成长的环境也绝非我们理想的真空,除了家长的正面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时不时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会出现一些不合规矩的“反向”行为。对此,我们绝不能以孩子小为借口,对其“小恶”视而不见,不管不问,用“树大自直”去安慰自己,“纵容”孩子。要知道“小疾不治、终成大病,小恶不除、终成大性”,凡是原则上的事,对孩子的任性我们要实行“零容忍”,比如,孩子乱按电梯按钮,随意折损公园花木等行为,要给予及时制止、批评教育,以保证孩子总是奔跑在充满阳光的大路上。

用教育理论分析狼孩的故事(从狼孩的故事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已发表在《家长》杂志2021年第1期上,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