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

刚刚过去的周末,播音中国造访省图,顿感周遭氛围凋散,不见往日入目的笔尖沙沙、书籍辐辏之景象。转念一想,周末两天正是研考搦管疾书的日子。

就在今年研招之际,中传播院口语传播系领创者丁龙江教授做客微博教育直播连麦,和各地各校学界教员共话考研那些事。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1)

播音中国全程围观时,听闻了这位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旗舰学府执教鞭的播音教授的自陈心迹。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2)

淮阴师范学院,时名淮阴师范专科学校。这所坐落在周恩来总理桑梓地江苏淮安市的地方院校,正是丁龙江教授的母校。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3)

大学学习英语的他,毕业之后在老家——西楚霸王项羽爱姬虞美人的出生地苏北沭(shù)阳县高任教4年。

1990年考取北广播音研究生之前,也是惴惴不安,“自己一个淮阴师专的怎敢高攀赫赫有名的广播学院?”

“准备了六年没考,对于当时学外语的我来说,播音这个专业非常遥远。”直播连麦中,丁龙江教授漫谈往事,他直言当年想过学习洞悉“心泉清音”的心理学,但对于语言传播兴趣更甚,因此一直盯在这个专业,心想着一年不行,就若干年,“我跟自己较劲儿,总能成的。”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4)

一个在苏北县高执教英语的普通中学教员,面对播音界,一不认识老师,二不知晓教材。在一无所知之下,单凭个人所爱,他百般搜求资料——

“那时只有油印本教材,自己研究整理,厚书读薄,变成提纲,自己默写出来。所谓的倒背如流。”

准备六年,丁龙江教授当时一边站好三尺讲台滋兰树蕙,一边死磕播音学里的发音与发声、创作与表达。原计划准备考十年的他,在第六年以专业第一考上了——

“我准备考十年,考不上就算了。第六年,我觉着该考了。再不考好像有点对不起自己了。按照十年准备的,结果六年差不多了,我就考了。”

正如康辉去年有过一段时间深宅家中,有感于淡忘从前的诗词积累,于是每日早起在家朗诵温故。结果被邻居打趣说“又在朗诵学习啊。”

丁龙江教授多年后与同居京城、曾经的县高同事哲嗣小聚时,对方亦是琐忆笑称,还记得丁龙江老师半夜时候在我们隔壁天天拿录音机读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以至于我们都默会成诵了。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5)

图源 | @牛强的后院

“这个事儿我就跟它较劲儿,做到底。所以的话,真喜欢是可以这样玩儿。”当年一个县城中学教师要到广播学院读研究生,没有人搭理,什么都不知道。死磕了六年,最终县高英语教师圆梦广播学院核桃林。及至成为如今“读、写、说、辩”的口传教育家。

“初心有了,你就去做。它不会辜负你的。”丁龙江教授最后言道,最怕个人特别功利,不能浮萍主义,你要真喜欢,就扎根直冲到底。“尽管如今就业难,还没有到对不起人的程度。在你要做的事情砸出一个坑来。我想总会能成的。”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6)

北电中传摄影专业第一名(这位中传播音教授)(7)

作者 | 杨竣博

责编 | 孙晓宁 美编 | 王伟民 总编 | 陈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