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揭秘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1661年2月8日,8岁(6周岁)的玄烨登基,1722年12月20日,崩于北京清溪书屋,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

在后人眼里,康熙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8岁即位,14岁亲政,16岁除鳌拜,28岁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康熙一生的作为的确不负其"圣祖"庙号。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揭秘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1)

康熙帝

然而,他不仅是位好皇帝,还是一位走在世界科学前端的帝王。

17世纪是人类文明大进步的时代。文艺复兴后带来了人的觉醒,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发展的神学教条权威逐步被摧毁。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世界新航路与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繁荣和向机器生产的过渡,促使技术科学和数学急速发展。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英国国王正式批准成立了大英皇家学会。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

明末清初的中国,已经被欧洲甩在了后面。

康熙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方法大败中国儒生。这使康熙对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发生了浓厚兴趣,并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向西方科技学习,并达到很高的水平。

据传教人士南怀仁、热比雍、白晋等的回忆录中记载,康熙帝对几何、代数、医学等热情满满,每天都会花上好几个时辰让几位传教士老师讲解,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弄得明明白白才罢休,不光自己学习,也会讲解给皇子们,可以说,康熙是紫禁城里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

最近一档热播综艺刷新了观众的眼睛——《上新了·故宫》,在11月23日的那一期,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揭秘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2)

可见,康熙在那个时代,是接受了不少西方教育。

西医研究

据记载,康熙当年得了一种疟疾,已经病入膏肓,宫中太医束手无策,正当康熙交代后事的时候,西方传教士拿出一特效药金鸡纳霜,救活了康熙,从此,康熙帝开始大力推崇西方文化。

法国人白晋,西方传教士,在《康熙帝传》中曾写道:康熙他会把在几何学中学到的有趣的东西反复的去力求做到更了解、更熟悉。当年在宫里曾经亲手制作过西药,曾经治好过很多大臣的病。他还亲自提倡种痘以防天花,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部民种痘。在武英殿,曾经有一个地方叫露房,是康熙曾经制药的场所。而现在,这个露房已经不在了。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揭秘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3)

另外,康熙帝对解剖学也十分好奇,他想了解人体的血管肌肉以及神经的作用,竟然亲自动手解剖了一只熊,这在300年前的清朝,简直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一本没有刊刻的讲解剖学的书《钦定格体全录》,以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或许这本书未出版的原因也是当时大臣们接受不了吧,毕竟在那个年代,这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思想范围。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揭秘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4)

科学家、数学家

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到大量康熙留下的各种科学仪器和计算工具,称之为"康熙科技馆"也不为过。

可以演示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以及日月蚀等天体运行情景的浑天仪;标有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等坐标的地球仪;在世界第一台盘式手摇计算机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版手摇计算机,除了法国原版所具备的加减乘除运算外,还能进行平方、立方、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

康熙还学以致用,亲自实践检验西方科技成果。在康熙身边三十多年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其所著《康熙皇帝》中说:"他把在几何学中学到的最有趣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及使用一些天文仪器,看作为一种乐趣……皇上使用这些仪器,有时测量某座山的高度,有时测量某个显眼地方的距离。这些测量都是在随驾朝臣面前进行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当时中国顶尖的科学家。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初,康熙召大学士、九卿至御前,命人取来日晷,用笔画出正午时光影应在的位置,一行人一直在日头下等到正午,以检视皇帝的预测,果然吻合。大臣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可以在野外,根据星座的位置熟练计算出准确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远处的准确高度与距离。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法、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等在全国大规模实地测量,被视为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揭秘康熙皇帝不为人知的一面)(5)

康熙皇舆全览图

有历史学者扼腕叹息:康熙如果在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巨大权威和影响,在全国大力倡导西方科学,说不定中国就与同时代的欧洲步入科学昌明的时代了。

然而,知耻后勇的心态给予了康熙不竭的学习动力,永保大清江山千秋万代是其终极目标,只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事他都勇于尝试。至于普通老百姓,越是麻木、愚昧与自私的一盘散沙状态越有利于专制。正如学者李亚平所说:"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科学素养的皇帝,但他只会考虑个人权力的实现和一家一姓的统治,绝不会推广科学,绝不会考虑一个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然而,国家一旦有事,朝廷有难,他们会毫不犹豫将人民绑架到他们的破船上。"

因此,科学家康熙始终将"科学"严格地控制在自己的"小圈子"范围内,如同最高权力一样神秘而高冷,甚至连他的爱新觉罗子孙都没有培养起科学的兴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