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写的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可以说他的为官生涯基本是在“流放”中度过的。他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在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是第二首,由于这首诗流传甚广,所以我们选择这首学习。

▌注 释

1.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

2. 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波荡漾。木华《海赋》:“浟湙潋滟,浮天无岸。”

3.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4. 方好:方,副词,刚刚。方好,正好。

5.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6. 亦: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如亦无不可。

7. 奇:《说文》:“奇,异也。”这里当“奇妙”讲。

8. 西湖:西湖,又叫西子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9.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往今浙江诸暨县)西,故称西施。

10. 浓妆淡抹:妆,指化妆。 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装饰。

▌赏 析

诗的一二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接下来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这是才情横溢的诗人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从此,西湖又称西子湖。

【相关链接】

名师解读丨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名师解读 | 苏轼《望江南》:诗酒趁年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