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

张家砭村与观音禅寺

文/李强国

张家砭村有座观音禅寺,距今年代久远,周边的人称呼它是姑子庵,或者叫姑姑庵,也称前庵,因为姑姑庵之西一华里处也有一座观音禅寺,人称后庵。只是,坐落在马家坬村口的观音禅寺,规模要比前庵大多了。无论前庵还是后庵,住守禅院的都是比丘尼,佛教称二僧。俗人说,那里住的是女和尚,或者叫做姑子。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

张家砭禅寺离我家很近。在明代初,我们五里湾、马家坬、张家砭三个自然小村编为永和里三甲,一里一百一十户,一甲为十户。可见,那时人口是多么的稀疏。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3)

据说,张家砭观音禅寺创建很早,到了唐代,这里已是一处重要的禅林佛地,建筑面积数亩,茂林森森,红墙碧瓦,光彩耀眼,传说汇聚女尼最盛时期多达300多人,左右山崖多有土穴,为女尼禅舍。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4)

绥德出土武则天时的魏灵岌墓志铭中写道:“香城梵响”,这里的“香城”和晚唐诗人韦庄《过绥州》中的“帝州”指同一城池,那就是绥德城,时人高唱的“名州”。而“梵响”指的是佛寺,说明那时绥德城外有许多佛寺,如城边有月宫寺、天宁寺、观音阁,香烟缭绕,钟磬齐鸣,当然,也包括张家砭村这一辉煌的禅佛之所。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5)

唐朝从中期开始,国家的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频繁爆发的战争让唐朝国库常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可与之相反的是,佛教集团却日渐富足,善男信女一掷千金,让众多佛教寺院积累下了大量财富与土地。最初朝廷为了表示支持宗教事业,曾颁布政策免除宗教团体缴纳田赋的义务。可是随着佛教集团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朝廷这边获得的收入就越来越少。更让统治者气恼的是,一些富豪之家将自己的田庄挂到寺院名下,以借此逃避纳税义务。这就进一步激化了朝廷与佛教集团之间的矛盾。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6)

此外,按照大唐律令,出家人无需向国家交税和服兵役。因此有许多人就钻这个空子当起了假和尚、假尼姑。朝廷虽然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假,可是收效甚微。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7)

到了唐武宗李炎执政时期,朝廷对佛教集团积攒的怒气终于彻底爆发,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朝廷颁布敕令全面加大对佛教的打击力度,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只能各保留两座寺院,每座寺院僧人不得超过30人。其余节度使的治州只留1寺,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全国近30万僧尼被强制还俗,佛教寺庙的财产一律没收,大量典籍、法器遭到毁坏。事实证明,“唐武宗灭佛”成果颇丰,国库收入迅速增加,从各地寺庙中拆毁的铜制佛像被重新熔制铸造成铜钱,被强制还俗的僧尼不仅为国家新增了税源,还添置了大批劳动力。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8)

绥德西临广路,通往西川的大路途经观音禅寺、无量殿前。传说那些比丘尼并不是“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正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玄机”,而是六根泛滥,口中是“看破红尘惊破胆,识透机灵冷透心”,行为却是“一枝红杏出墙来”。欲念爆发,一心坠入尘嚣烟火,掳掠单独过往的青壮男子,藏入地窖暗室放荡纵情。因此,姑子生孩子的事就不足为奇了。而母子沟是二僧生育养育孩子的地方,拾人沟是二僧抛弃生育下男婴的地方,这两个山沟就在前庵的山旁,这种传说也能反映出当年的实际情况。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9)

会昌毁佛,毁了张家砭观音禅寺,可惜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遗存的碑谒记载。许多尼姑散落民间成为民妇,而部分女尼恪守禅规,修行有德,无心还俗,就在就近的马家坬村口创建了观音禅寺,继续修行,成就了后庵,即是民间所谓的前庵后庵之名的来源。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0)

观音禅寺仅存最早的是大明成化十四年夏五月立的《重修观音禅寺碑记》,讲的是曹氏妙贤,陈氏妙能两女尼生前呕心沥血,发愿广大善事,振兴寺院。缘由是明洪武初,观音禅寺院貌凋剥,几近荒芜,以至无以供佛。碑文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两女尼从河南洛阳来到这里,“昕夕瞻礼之余,果一心无尘,凝缘之征端”,使寺院有了勃勃生机。众女尼尊师圆寂前的遗言“遍历善信,倡议化缘,以资帛所用,既克周卜吉,鸠工选造”。建好大雄宝殿后,又建阁楼、两廊、伽蓝护法,而后建天王殿、山门、禅堂、厨舍、钟合台榭等,如此辉煌灿烂高明弘丽,“政以表师贻志”。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1)

这通碑碑身剥落残破,文字漫漶不清。功德主是曹氏妙贤,陈氏妙能,院主比丘尼庆贤、庆荣,门徒广意、广绒、广能、广寿、广宁,题名于碑阳末端,官员信士题名于碑阴。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2)

可惜当年重修所建碑文未能保留下来。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3)

天启六年夏季,又立《绘像碑记》:

碑记讲的是拓菩提玄安刚义仁为,他“割世缘立断”,便入了佛门,一心参禅礼佛,并创修增建庙殿著有功德,恪守禅闺绝无二心,虽然经历了几次大侵荒年而志不可移,在一次盗寇掠夺寺院时她挺身而出被挂彩。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4)

她圆寂后,人品应承传于后世。因此,持印比丘尼霍云喜,同信士孙云仍、胡从化、李树敏合谋构祠画出她的肖像于祠壁。她的两个徒弟也积极相帮,将肖像祠翊赞为接引佛,并称赞“杳渺渺一女尼耳,即烈大丈夫之担当亦不过如是。到此果位也,必有此果报。因略指其生平以揄扬之,亦象其像之意”。撰文者在叙述过程中,阐述佛教的因果关系,宣传佛教的教义和无量功德。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5)

我经常到农村乡下去,最多问的一句话是,现在社会好了,好在哪里?那些长者的回答是,现在没有土匪了,穷富不说,起码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6)

不过,这通碑记没有信士题名,立石的只是拓菩提的两个女徒弟,为什么会这样呢?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7)

据绥德州志记载,“成宏以后里民陆续逃亡。嘉靖元年,省福兴、新安、仁义入永和,为七里”,说明人口在大幅度地减少,源于战争、寇匪、饥荒。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8)

到了清朝,绥德少了战争,少了土匪,寺院在渐渐复新。康熙年前,观音禅寺再次重修,树立了《补修正殿廊檐碑记》,其碑文大意是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十日“余与亢子美轩既诸同人,携瘿尊载浊酒,息步城西之前庵。……但风雨剥蚀,余慨然谓亢子曰:‘兹廊日就倾颓,不惟弗克栖神,亦不足启游人兴。余两人今事童子业,固不暇此,倘异日采花,当倾我空囊成此名胜’。癸亥三月(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余与亢子谬列雕庠。一日复游于前庵,亢子顾余曰:‘前言不可食也’。诸同人询知其故,佥曰:‘某等有心久矣,今二子同志,绩几可指日奏也’。余因愈喜,众力易举,而余两人得借手以遂初志也。于是,同人张子领所曾子浦也等各出己资,凡一木一石,一粟一黍,莫不慷慨乐施。而余两人亦略有与力也。工竣落成,同人复憩于长廊之下,虽非金碧辉煌,亦足屏蔽风雨。回思壬戌十日之游,真不啻另辟一清凉世界也。将后游斯地者,固可促膝聚谈,即扣之大雄氏亦应生无量喜心矣。因走笔为记,敢言用垂不朽,亦聊以志余辈之好云尔。”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19)

这篇碑记,也可算作一篇记事短文,写的是文人雅趣美举。撰者与亢美轩是雕阴书院的两位老师,从他们“携瘿尊载浊酒,息步城西之前庵”可以看出,社会还是安宁的。题名中有署绥德州事,延绥中路波罗等处地方官,和米脂县乡官艾元观,可惜碑石剥蚀严重,题名人大都剥落。我查了绥德州志,方知康熙二十二年绥德知州是镶黄旗人张鹏云。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0)

其实,题名中的人多数为州城有名望的人,如田树伟、柳郁、李如慰、李显祖、马祚昶、安其位、柳从元、李成祖等近百人,并有我祖李孔生之子李若侗题名。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1)

观音禅寺在清代道光二十年十二月所立的《重修观音禅寺碑记》的撰文者是我们五里湾乡饮介宾郎庠生李耀,碑文语言简朴,接近白话。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2)

“国朝康熙年间,饥馑存瑧,尼姑苦无养育,去而之地百余岁,无从补葺。信士郡人王可兴,祖居花家湾,移居五里湾。道光十七年七月七日,往城内办事,行至寺前,天降猛雨,进退所难,潜身于寺内。见其四面八方尽成荒郊,不禁目睹心伤,起居靡定,左思右想,有神诏之,使己重修。奈手中空乏,未敢遽举。越数载,与张家砭诸人计议,合张家砭居民各家捐赀,再求助于远近诸多君子,庶几不如小补。众皆欣然乐从,随即鸠工庀(pǐ)材,通力合作,不数月而建一佛二菩萨庙,又塑韦陀弥勒佛于照壁内。……”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3)

清朝时,五里湾和张家砭沿用明制,统属永和三甲,题名中的武生李本固是李耀之子。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4)

王可兴是嘉庆年间和他的弟弟王可成来到五里湾,他们和李敬安之子李遇春、李迎春属亲戚关系。李家富裕,送给他们一孔石窑和一些宅基地。据说王可兴祖先为山西万荣县人,至于什么时候来到花家湾的,难以查证。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5)

王可兴有愿重修禅寺,不几年后,多年未有身孕的妻子生下一子,名王怀顺,王可兴更加虔诚了,为重修一事,耗尽心力和钱财。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6)

从李耀的撰文中可知,康熙年间,坚守禅寺的女尼都因吃不上饭而跑走了。相比今日的太平盛世,人们的生活衣食无忧,估计那些先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7)

今次重修,题名共计18人,禅寺在荒芜的情况下重修,当然没有女尼守寺,也就没有女尼的题名。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8)

碑记中题名的张姓共有十人,这十人有张家砭人,也有马家坬人,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老话,无论五里湾,张家砭,还是马家坬,都是三个小自然村合的一个单元。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29)

这张姓人除永和三甲外,还有一支是在康熙年间,由绥德城东张靳家沟迁入的,自称为常宁里九甲,是不是明末时由张家砭东移走出去的张家人,已是无法可查。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30)

观音禅寺在大理河的南边,村人都住在大理河东面,只能隔河相望。在重修的碑记中,也查不到领袖经理类的张姓人重修庙宇,都是外村人倡导而付诸于行动的。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31)

改革开放后,张家砭人新修了观音禅寺,除过几通纪念碑外,没有一点古朴的韵味。由原来正宗的珠林禅寺演变为一所普通信民往来礼佛的场所。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32)

写此拙文,也许意义不大,但从古人的碑记中,我们总能找到时代变化的影子,我们今人看了这些记录,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33)

不能忘记过去,更应该珍惜今天。

2022.1.2

平遥西赵尼姑庵(绥德张家砭村姑姑庵)(34)

本文作者李强国先生近照

作者简介:李强国,男,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五里湾村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乡下,农民,喜好诗文,有作品散见于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及网络平台。兼好《易经》、宗教、民俗诸文化。现供职于合龙山道观,从事宗教、国学、心理学咨询及研究,偶有诗文面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