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1)

人类与蜜蜂关系之久远,比农业文明诞生的时间还要长。

原产于非洲的蜜蜂,如今已经分布于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成为少数人类成功驯化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从 1.3 亿年前的第一只蜜蜂开始,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便掌握了从树洞、岩穴中寻找蜂巢、收割蜂蜜的技巧,最晚在距今 9000 年前,人类世界最初的采集者就已经学会利用与开发各种蜂产品。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定义蜂蜜,那么它其实是蜜蜂用花蜜混合唾沫加工制造的某种分泌物。花蜜和花粉作为蜜蜂的两大主要食物之一,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蛋白和脂类营养,而且会在产蜜的过程中自然混入蜂蜜中。与其说是产蜜,不如说是酿造。蜂蜜口中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唾液腺的腺体,它可以分泌一种糖类转化酶,将花蜜中的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通过这种吃进去、吐出来的过程,花蜜成为蜂蜜,但这只是第一步。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2)

蜂鸟会悬停在花朵前,将细长的喙伸进花管里吸食花蜜。© Chris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采蜜昆虫,除了蜜蜂之外,蝴蝶、花金龟、蚜虫等都会以虫媒花的花蜜与花粉为食,而蜜蜂也不仅仅是唯一一种会产蜜的昆虫,像是蜜蚁或蚜虫都拥有类似技能。特殊的是,蜜蜂会建造储蜜巢房,本意是为冬季贮存食粮,却意外为人类收割蜂蜜提供了莫大便利。初步成型的蜂蜜在蜂巢中还要经历酿造的过程,大约经过一周的时间,在巢内温暖环境和蜂群不停地振翅扇风的作用下,水分快速蒸发,这时,蜜蜂会把它们搬到蜂巢上方的巢房中,用白色的蜂蜡加以封盖,蜂蜜才算最终成熟。

人类对蜂蜜的「神化」,一方面来源于它在悠长历史中慢慢建立起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来自无数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对蜂蜜形象的背书。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盛产蔗糖的美洲还没有正式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一环,蜂蜜成为欧亚大陆长久以来最主要的甜味来源。但因为古代养殖蜜蜂技术落后,蜂蜜产量低,奇货可居。在古埃及,王冠上的蜜蜂代表着下埃及,是权利的象征;古希腊人有将蜂蜜放入坟墓的习俗,以此期待逝去之人的灵魂得到永生;印度神话中也有关于蜂蜜的传说,蜂蜜成为一种神圣的代表,意喻身体强壮、智慧圣明。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3)

古希腊人一直有食用蜂蜜的传统,向众神之母瑞亚致敬时,会用蜂蜜蛋糕和鲜花等来庆祝。© dimitrasdishes.com

渐渐地,蜂蜜从一种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食物,走向人们的生活,被用作化妆品乃至药品。人类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艾德温 · 史密斯纸草文稿》中就有蜂蜜用于外伤愈合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历史》一书中写道:「蜂蜜是治疗眼疾的良好药膏」,而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则认为蜂蜜可以治疗口腔溃疡。无独有偶,在古老的东方,蜂蜜也被称为「药中之上品」,《黄帝内经》记载用蜂针、蜂毒治病。《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出蜂蜜的药用功效,「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

其实放到今天来看,蜂蜜不能作为消毒剂,也不是什么神奇的药品,传统医学中很多关于蜂蜜的记载大多出于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抑或是来源于朴素的经验主义哲学。人们对蜂蜜的「神化」,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概括了事实,但更多的是表现出在糖源稀缺的年代,一种民众观念的映射。

在很长一段时间,蜂蜜都被人们当作「万金油」来看待,不仅仅是单独食用,甚至连很多护肤品、洗漱用品里,也会特别标注「蜂蜜添加」。无论是头疼感冒、喉咙发炎,还是顺畅通便、美容护肤,哪里都能看到蜂蜜的身影。

想要弄明白蜂蜜是否真的那么神奇,我们首先要搞明白,蜂蜜里究竟有什么?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4)

采到的花蜜经工蜂咀嚼后,工蜂将该物质扩散到蜂巢中,使水分蒸发,蜂蜜变得浓稠。© Pinterest

花蜜作为生产蜂蜜的原料,其成分主要以蔗糖为主,还有 50%~70% 的水分,以及少量的矿物质、维生素、有机酸等。来源于花蜜的蜂蜜,成分其实没太大变化,主要由糖和水构成,相当于高浓度糖浆,此外还含有少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

很多时候,食物对人体的价值是相对存在的。一方面,蜂蜜是所有糖类食品中热量较低的选择,与大部分经历机械化生产和复杂加工的现代食物不同,蜂蜜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样貌,这也意味着它确实可以成为替代精制糖的选择之一,目前推荐的每日食用量一般为儿童少年 30~50 克,成年人 50~100 克。

如营养学家所说,「蜂蜜算不上什么珍贵的营养品」。每 100 克蜂蜜里差不多含有 75.6 克碳水化合物,热量达 321 千卡,和同等重量的米饭相比,热量不相上下。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入血。如果一次进食大量蜂蜜,会使血糖快速上升。所以对高碳水饮食习惯的居民来说,过多食用蜂蜜,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5)

蜂蜜酒,是一种蜂蜜酿成的酒。在蜂蜜中加水稀释,经过发酵生成酒精而制成。© yomeishu.co.jp

很多人在早起后都有空腹喝一杯蜂蜜水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加速肠胃运动,养生保健。殊不知空腹喝蜂蜜水的效用甚至不如喝白开水。蜂蜜水的糖会增加胃酸分泌,长期以往,对于胃粘膜有损伤,对于本身就有肠胃疾病的人来说,甚至还会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

至于润肠通便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人果糖不耐受造成的。往往在大量饮用蜂蜜后,肠内渗透压增加,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同时因为吸收不完全,有一部分果糖会转化为有机酸,进而刺激肠道蠕动,本质上与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同理。

对于喉咙发炎,蜂蜜确实可以通过抑制「变异链球菌」来缓解嗓子肿痛的情况,但就此来夸大其抗炎效果,却很难通过日常的食用量来实现。还有这几年大火的麦卢卡蜂蜜(Manuka),因为有「治胃病」的说法,价格能卖到普通蜂蜜的几倍以上,可惜的是,用麦卢卡蜂蜜根除螺旋杆菌的实验并未观察到显著效果,更多的反而是过度营销下的消费陷阱。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6)

蜂王浆是工蜂口器中的分泌物。工蜂会把王浆分泌在王台里,用于培养蜂王。© bees4life.org

同为蜂产品的蜂王浆也备受消费者关注,如果说蜂蜜是「万金油」,那么蜂王浆在过度包装之下,几乎快要成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蜂王浆完全是蜜蜂的分泌物,这种乳白色至淡黄色的浓稠液体由工蜂口器中的腺体分泌,原本的作用是用于饲喂蜂王和蜂幼虫。

目前国内外确实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蜂王浆在抑菌、抗氧化、调节心血管系统,以及提高免疫力方面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它可以作为药品,也不能保证疗效。由于蜂王浆不易保存且售价较高,市场上变质与掺假的情况常有发生,购买时需慎之又慎。

蜂蜜也好、蜂王浆也罢,它们本不是我们膳食结构的重点,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也可以通过摄取其他食材来实现。作为消费者,可以用之调味,却不必一定要将蜂蜜添加进自己的生活。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的养蜂大国,每年蜂蜜产量约 45 万吨,产量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同时也是世界蜂蜜生产与消费大国。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7)

不同蜜源的蜂蜜,在颜色、气味、口感上存在细微差别。© Pinterest

目前市场上卖的蜂蜜品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单花蜂蜜和百花蜂蜜。前者大都出自意大利蜜蜂(西蜂)等人工驯养的「家蜂」,养蜂人一般会放它们到特定蜜源植物附近采蜜,我们常常看到纪录片中蜂农千里追花,于是就有了槐花蜜、桂花蜜、紫云英蜜等不同风味。但严格来说,蜜蜂不会只挑一种花采蜜,一般来说单一花源占比在 80% 左右就可以称为单花蜂蜜。

百花蜜则来源于多种蜜源植物的混合蜂蜜,多由分布在我国的本土蜂种「中华蜜蜂」酿造。中蜂通常饲养在山林里的固定蜂场,蜜源植物基本由本地乡土植物组成,加之中蜂的蜂蜜产量较西蜂低,中蜂生产的百花蜂蜜往往比单花蜂蜜具有更高的市场价格。蜂产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蜂产品生产不仅依赖当地的气候、植被条件,也取决于农户的养殖习惯。

我国蜂群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生产相对集中,浙江、河南和四川是中国蜂蜜主产区。和西方相比,这里的蜂蜜生产以个人及家庭为主,养蜂规模小,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全国人均饲养蜜蜂不足 30 群,产品质量不一。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8)

The Hive 是模拟蜂巢的装置艺术 ,由英国艺术家 Wolfgang Buttress 设计。© kew.org

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我国市场目前以「浓缩蜜」为主。所谓浓缩蜜,也是真正的蜂蜜,只是浓缩过程会有一定程度的营养和风味损失。与在蜂巢中自然封存成熟的成熟蜂蜜相比,没有经过充分酿造就被提前取出的蜂蜜被称为「水蜜」,由于水蜜的含水量高,无法通过国家标准,商家通常会进行人工加热加速水分蒸发,然后再灌装销售,这目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本土蜂蜜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蜂产品相关法律法规、现有的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尽完善,蜂产品生产加工监管体系缺失,降低了蜂蜜产品准入门槛,蜂蜜质量下降。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频发。每隔一段时间,新闻里就会出现某厂商用白砂糖、麦芽糖等工业原料人工调配的「假蜂蜜」,为消费者的辨析增加了难度。

除此之外,频繁的人类活动,也如蝴蝶效应一般影响着蜂蜜的质量。2010 年,产自纽约布鲁克林地区的一批蜂蜜呈现出不正常的亮红色,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蜂群没有采集花蜜,而是从马拉斯奇诺樱桃罐头(Maraschino Cherry)加工厂,选择了食用色素诱惑红的糖浆。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 2012 年的法国,一些蜜蜂采集了 M&M 巧克力豆糖浆,从而制造出蓝绿色的蜂蜜。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9)

日本的蜂蜜黄油。© 1183.co.jp

几年前,市场上还曾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野蜂蜜,即野生蜜蜂采食野花后生产出的蜂蜜,追寻各种「有机」「纯天然」的消费者,对野蜂蜜也是青睐有佳,殊不知因为野蜂蜜花源的不确定性极强,其中难免会掺入一些能使人过敏中毒、甚至被农药污染过的野花,不幸购入,得不偿失。

今天,被视为「纯天然食品」的蜂蜜,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所谓崇尚自然的理念是否依旧自然,确实值得商榷。

值得一提的是,从 2007 年开始,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全球蜜蜂数量下降了 89%,蜜蜂在全球食物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除了帮助人类生产蜂蜜,还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高营养价值农作物授粉。如果没有它们,一些坚果和豆类将永远消失,连再常见不过的苹果、西兰花、黄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蜜蜂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人类将只剩下 4 年的存活时间」,这虽然是一句有些夸张的科学预言,但当我们抛开对蜂蜜的非理性赞誉,再回头去看人类与蜜蜂的关系,反而会对「自然」本身多了几分审视。

参考资料:

《Widespread Exploitation of the Honeybee by Early Neolithic Farmers》,Mélanie Roffet-Salque.

《我国蜂蜜生产与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我国蜂蜜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农业监测预警

《先出口再进口 进口蜂蜜原料都是国内生产的?》,浙江新闻

《2021 年中国蜂蜜发展现状及进出口状况分析》,智研资讯

《蜂蜜不值得》,营养师顾中一

蜂蜜加多少合适(蜂蜜无用论)(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