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只愿君心似我心(任他东南西北风)

儿子弹钢琴断断续续有一年多了,时好时坏,每天为练琴我们母子之间都要上演一场"战争"。套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不练琴时,母慈子孝,一练琴,鸡飞狗跳"。最近,可能是"忽然开窍"了吧,每天不用我提醒,会准时那个点去练琴,练的过程中也很认真,他认为弹得不好的地方,会反复地去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儿子最近的一些"反常"表现,让我这个"老母亲"暗暗窃喜,同时也感触颇深。反思自己的教育观,觉得自己以前是不是太心急了,没有遵循孩子的心智发展。虽然我们做父母的大都懂得这个道理——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智发展。但是又有几个父母能做到呢?"拔苗助长"是当下的常态。

春风十里不如你只愿君心似我心(任他东南西北风)(1)

(一)现状

· 焦虑的家长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更凸显出对知识,对高等技术的迫切需要。快速发展的社会让父母的压力都很大。因此现在的父母大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群之中的佼佼者。父母们倾尽全力,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给孩子的教育投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优生优育,胎教,早教,启蒙,幼小衔接,各种兴趣班......美其名曰"为了孩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焦虑,让孩子背负着不适合他们本年龄段的重担,负重前行的童年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朋友的孩子跟儿子同龄,也是男孩,小时候经常一起玩。后来上了不同的小学。每次她给我打电话,都焦虑的不行:不是孩子数学跟不上了,作文不会写了,就是这次考试考砸了,又被老师训话了......然后,她就会给孩子报相应的课外补习班。如此恶性循环。孩子累的筋疲力尽,父母接接送送也被弄得疲惫不堪。但是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朋友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父母没有静下心来科学地去分析孩子出现状况的原因到底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当下,这样的父母一抓一大把,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这种情况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为父母的焦虑承担了所有。宝宝们心里苦啊!

· 商业化的教育环境

教育的商业化催生了一些民办院校及课外补习班,兴趣班的产生。这些商业化的教育机构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如给孩子们提供了个性化教育的渠道,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弥补了学校"大锅饭"教育的不足;另外,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全人"教育的理念,学校吸收不到的营养,家长可以送孩子去兴趣班实现,从而让孩子得以全面发展。

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商业化教育也有其弊端。商业化教育的最大宗旨是尽可能大地盈利。这点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纯洁的。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商业化的教育是由利益驱使的,出发点就不会那么纯粹,不是单纯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启发,去因材施教地给予教育,而是想方设法利益优先,这必然会滋生教育的过度商业化。天下"各门派"你说你的好,我说我的好,过度宣传,琳琅满目。家长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搞得更加焦虑,孩子们更加茫然,总觉得老师说的都对,家长都是为自己好!然后去上着被过度宣传,但并不适合自己,甚至超出自己能力的课外兴趣班。

我也曾是被过度商业化教育影响的一员。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起步晚了。儿子从三岁开始,我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画画,街舞,围棋,跆拳道,乐高,书法,网球……其中有跟风的,有被机构说服的。其中有些兴趣课程并不适合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太大帮助,既给孩子增加了不少负担,又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很是后悔。

春风十里不如你只愿君心似我心(任他东南西北风)(2)

(二)觉醒

儿子最近练琴以及接下来学书法的经历,让我见证了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必要性。

儿子幼儿园上的是公立幼儿园,当时,所上幼儿园响应国家号召,提倡素质教育。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进行文化课教育。幼儿园三年,儿子每天书包里只是些生活用品,从没带过书,也没写过字。幼升小那年暑假,为了让孩子入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环境,我给孩子报了个硬笔书法班,对于从没握过笔的孩子,刚开始写字,结果可想而知。儿子当时没有怎么正规地接触过教学培训类课程,因此听讲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当时培训机构老师,对于出现的问题批评为主,引导较少。那年暑假,儿子过的挺不容易的。每天要写大量的字,基本没怎么玩,再加上老师和我给的压力,过得很痛苦,写的字只能说还能认识。一年级寒假,和孩子心平气和的聊了一年级学习中对写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本着善始善终的出发点我又让孩子继续上了这个写字班的高级班(这个书法班课程共两期:分基础班和高级班)。由于孩子对写字这件事情的认知和理解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写字也不再是纯粹的为了应付家长老师,练习起来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实践提高。那年寒假,孩子上课上到大年28,虽然辛苦,但是进步是相当大的,写的字近乎完美,跟帖子没什么两样。

从儿子写字这件事我觉得:孩子不是写不好,是心智发展还没到适当的时候。

教育学家认为:孩童教育,要遵循以下特点。

首先,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体现出适当性。

其次,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辩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中要做到不"凌节而施",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发展到一定阶段施以相应的教育内容。

再次,教育还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比如1~2岁及青春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教育既要做到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特殊儿童以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最后呼吁:家长们在日常教育中,不要恐慌,不要焦虑,遵循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不要受外界干扰,不要拔苗助长,静待花开,瓜熟自会蒂落,水到自然渠成,相信孩子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把童年还给孩子,"任他东南西北风,我待我花静开时"!

春风十里不如你只愿君心似我心(任他东南西北风)(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