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注意什么(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肠病是日常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类型,它主要是指的由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病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并发症等引起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肠胃不适病症,主要常见的包括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等,这些胃肠疾病在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症状,但在前期往往主要是少食但饱胀感强、恶心反胃气、积食消化不良、腹部疼痛、腹泻等等比较常见的症状,如若在前期时没有多加注意调养,则会加重病情导致癌化。

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注意什么(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1)

在多种致病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P)被证实为确定导致胃肠疾病,引发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这种病菌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能够在人体胃部生存的微生物,长期感染后会损伤肠胃粘膜组织,引发胃炎、消化道溃疡等肠胃疾病,而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则会导致胃肠癌变。在已经确诊的胃癌患者中有超过70%都被查出了HP感染,因此它与胃癌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

那么,如果体检发现HP感染呈阳性,是否必须立即杀菌呢?

这一点其实业界也会有不同观点。

事实上,其实绝多数人都被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只是在数量上有多有少,而当检查显示HP感染阳性时,其实指的是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数量超过了某个特定标准,存在致病可能。在约5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呈现阳性的案例中,只有很少数人出现了相关病症,大多数人其实并未出现明显病症。因此,当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时,大可不要过度紧张,此时要做的是继续进行相关胃镜等深入检查,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已经导致胃肠疾病。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很大概率会导致胃肠疾病,从而增大胃癌风险,但这种关系之间绝不是必然的,也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幽门螺杆菌的杀菌过程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在再次感染后反而更难杀灭。这一点其实可以从现在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式看出。

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注意什么(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2)

最初的杀菌手段是三联疗法,而现在因为药物增加变为四联疗法,并且治疗时间也在逐渐延长。因此,如果出现感染便要绝对杀菌的话,反而会导致该菌种变得更加顽强。是否杀菌还应根据具体的感染程度和感染状况来判断。

但是,存在这几种情况的感染者一定要采取杀菌治疗:

●消化性溃疡患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道溃疡有直接的致病可能,因此此类患者应当杀菌治疗,否则病情反复极易导致癌变。

●胃里有慢性淋巴瘤

慢性淋巴瘤和幽门螺杆菌有关,但发生率很低,全上海一年最多几十个人。

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注意什么(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3)

●早期胃癌手术后

有胃癌发病史的患者,其再次癌变的可能性本身比一般人要高,因此要杜绝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癌变风险增大。

●活动性胃炎患者

这类患者本身胃肠粘膜存在一定损害,此时选择杀菌对病情发展更为保险。

●胃食管反流患者

此类患者因为长期服用药物导致胃部环境改变,感染后容易加重胃肠病变。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因素,但会协同作用,所以建议清除。

●其他不确定因素

如果感染之后又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胀气、消化不良等,或是个人比较担心,那么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杀菌治疗。

感染幽门螺杆菌要注意什么(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4)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面临相关疾病时,端正态度、定期检查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才是避免过度恐慌的最好方式。另外,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多人进餐时尽量使用公筷,避免吃外面食品卫生无法保障的食物等。

参考文献:

1、付爱琳、郝欣、花海洋、苏彬、刘伟:《胃癌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评分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2019年,《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韩亮、张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2019年,《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3、蒋颖溢、黄晓铨、陈世耀:《用卫生经济学观点看筛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2019年,《胃肠病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