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感情算什么(最深沉的爱不是要他赢)

#颜读老子#

老子的感情算什么(最深沉的爱不是要他赢)(1)

上节我们讲了道的虚静、深邃、不可思议,是一种感觉上的描述。有些不容易理解,毕竟理解道的有无之用,不如看现实中的具体事物更容易。这就是名和道的区别。

名可名,非常名。但从具体的事物中还是能对道知晓一二的,自然中的万事万物,社会中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才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非要经历过之后,才会由衷感悟自己悟出了一个道理,这就是从名到道的一个求知的过程。很多道理和逻辑,都是在实践中逐渐认识的,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比如对于风险的认知,有人坚持认为自己无风险,这种偏激是要不得的。有无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相伴而生的,认为无风险恰恰就是最大的风险。当你有了无的念头时,“有”就产生了。这就是道。

说别人不好,认为自己无不好时,也便承认了自己的不好。因为说别人不好本身就是不好的。倘若人人都能明白了这个有无相生的道理,这人世间就会少了许多悲剧。

老子的感情算什么(最深沉的爱不是要他赢)(2)

我们接下去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天和地都是不会偏心偏袒任何物种的,把这天地之间的万物都当做草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不会干涉它们的生命历程。

刍狗,就是古代祭祀用的用草编的狗,典礼之前倍加重视,典礼之后任人践踏或者焚烧。刍狗代表了生死两种状态,因为在它身上能快速显现,所以用它来做万物的生死。

天覆万物,地载万物,万物就像在天地的怀抱之中,在天地的眼前生生死死。而天地不会干涉它们,就那么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万物,自生自灭。不会因为生而狂喜,也不会因为死而悲戚。

这样的状态就是不仁,看似冷漠,但其实是大仁。因为任何自身的偏袒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因为万物互联,绝不是一个物种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既然万物都是天地的孩子,你说哪个该偏袒?哪个该抛弃呢?

比如,看到一只豺狼在攻击野兔,你到底要帮谁呢?如果天地妄为,帮了野兔,那么接下去,看见虎豹在攻击豺狼,又该帮助谁呢?如此生物链条,环环相扣,自有生死的规则,是不能去干预的,它们自身会去平衡。

看见花开,天地就高兴?看见花落,天地就伤心?那么,天地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让花永远不败不落呢?倘若花永远不落,就不会结果实,不会有种子;那些依靠果实和种子生存的物种就要灭绝了,花自己也无法繁衍壮大了。

所以,天地就那么冷眼看着这万物遵循生态的道,自生自灭、弱肉强食。天地看似不仁,实则大仁。因为天地无为,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回到社会中,圣人也如天地一样能够做到无为,对百姓不会有任何偏袒和私心。百姓都是圣人子民,没有该放弃哪个,该宠幸和帮助哪个。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是无法拆解也无需拆解的。依靠圣人之力去帮助的人,就会失去自力更生的能力,做不到自强不息,又怎么能称之为人呢?

所有偏爱和溺爱也都是伤害,所以圣人如天地,让百姓要经历该经历的所有酸甜苦辣,阴晴阳缺。人生五味杂陈,缺少任何一味都不行,圣人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除去任何一种。

老子的感情算什么(最深沉的爱不是要他赢)(3)

完整的人生就是体验所有该体验的,一样都不落下,也就圆满了。而只有圆满的人,才能悟透人生。

那种不经历痛苦、失败,只在顺风顺水中的人,人生又怎么能算完整,能明白这人生真谛呢?去看别人的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和自己亲身经历也都是完全不同的。

圣人不会讨厌假恶丑,就除去了人间的邪恶,只留真善美;因为假恶丑中也包含了真善美,两者是无法分离的。

所以,圣人如天地一样,让人们依据社会规则、人性规律,自生自灭、恩怨情仇。

两个年轻人不顾家里人反对私奔成家,父母悲痛欲绝,圣人是帮助年轻人还是父母?到底该成全谁呢?倘若都是你的儿女,你就无法插手。

老子的感情算什么(最深沉的爱不是要他赢)(4)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读陀月,是风箱,就是那种催火的物件。说拉风箱,会生风吹火。

风箱都见过吧?风箱里面是空的,只有一个推杆。正因为它是空的,不动的时候很安静,处于虚空的状态;一旦动起来,拉起来,就呼呼生风,连绵不绝。

说这天和地,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创造了万物生存的这个空间。天无限高,给所有飞翔的动物以自由;地无限深厚,是所有土地上生物的家园。

这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大的风箱,空空的,也因为空空的,才孕育了万物。树木可以向着阳光的方向无限上升生长,因为空空的,所以阳光空气风雨雷电才能照顾万物。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看似空空的没有东西,但却生生不息,不会枯竭。一旦动起来,它的 力量也是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一阵大风,一场大雨大雪,能改变世界的模样,无人能阻挡。

因为天地之间是空的,才会有这样的力量,就像风箱一样。也因为不偏不倚,天地不仁,才会在风雨雷电面前一视同仁,这是天地的启示,是自然之道。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要行无言之教,多言就会加速匮乏和灭亡。与其说错话做错事, 破坏了原本的内在规律,还不如保持中庸之道,内心虚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不要有偏见、偏袒和分别心。

老子的感情算什么(最深沉的爱不是要他赢)(5)

这一节,老子把天地比作风箱,进一步阐述了守虚静,不妄为的思想,给别人留出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自我调整;不能咄咄逼人,用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留任何回旋余地。

没有人是别人说服的,都是自己觉悟之后才能下决心做决定的。做你该做的,说你该说的,不要过分,然后给别人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决策。

就像天地,日出日落,四季轮回,潮涨潮落,这是你该做的。剩下的万物生死,就无须操心干预了。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根本上就是一个界限的把握。说话做事,不能越界。婆媳之间、情侣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有一个界限,不能突破,突破了就是妄为。

妄为带来的伤害一定是双向的,没有人能逃脱自然的惩罚;就像力的作用是相对的一样,有作用力就会有反作用力。

所以,要明白老子说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不作为,而是不越边界不妄为;这也是论语里说的礼,也是中庸之道的精髓。能不能看到边界,识别边界,就变成一个非常玄妙的东西了。我们称之为情商。

话要说,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该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事要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去做?也非常非常难。

就好比炒股票,明知道该做,但何时进何时出?选择什么股票?这也是一个无解的谜。能理清这些,有答案的人就要做智慧了。

所以,智慧是识人断事,是判断和选择。

何时冷眼相看,何时伸手相救?错了,就有农夫和蛇的故事。可能因为万物万事太过复杂,天地也都懒得管,也管不过来了吧。清官难断家务事呀!

道理、情感、利益,永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那么和这人世间的一切纠缠着,理也理不清。却下眉头,又上心头。

天地倒也不是不负责任,躲了个清净;而是它有最重要的责任,最沉重的负担才是。为万事万物创造一个生存空间,这是它真正的大爱。我们从天地之教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呢?值得深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