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临朐嵩山水库郭树民(又忆当年冯家山)

又忆当年冯家山

我的母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后更名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号称陕西省水利系统的“黄埔军校”,整个陕西省水利系统水校的毕业生比比皆是,而且这些学生现在都已经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

记得在我们毕业实习时,从长安的石砭峪水库到宝鸡的冯家山水库,一路几乎踏遍了整个关中道上所有重要的水利设施,每到一处,负责接洽的专家老师都是我们水校的毕业生,后来也习惯了见到老前辈都是问哪一届的,而不是哪个学校的。

七十年代临朐嵩山水库郭树民(又忆当年冯家山)(1)

毕业实习那年,我们的线路是从关中道最东边开始向西而行,

一路参观了长安的石砭峪水库、

三原县的冯村水库(过去叫卫星水库)、

泾惠渠渠首张家山水库、

淳化的黑松林水库、

周至的金盆水库(我们习惯叫黑河水库)、

杨凌的漆水河渡槽、

眉县的魏家堡水电站、

扶风的韦水倒虹、

眉县的石头河水库,

最后一站是宝鸡的冯家山水库。而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冯家山水库,这其中的缘由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七十年代临朐嵩山水库郭树民(又忆当年冯家山)(2)

说起冯家山水库,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性不及石砭峪水库,险峻不及张家山水库,名气逊于石头河水库,但是生为宝鸡人,却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感。

不仅仅它是宝鸡人的水源地,也不仅仅是他灌溉了201万亩的庄稼地,关键是它的建设史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水利史,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三县合修、日上劳力最高为10万人等等这样的字眼,这些数字后面包含的青春和血汗,恐怕只有宝鸡人才能体会一二。

我孩童时代就从外公的嘴里听了无数版本的冯家山水库建设史的小故事,外公当年就是其中一名建设者,他主要负责当时水库建设的施工人员的饮食后勤保障工作,各县交来的粮食主要由他保管,然后根据上劳人数安排好一日三餐。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和历史原因,老人最终回乡务农,终老故里。

在晚年生活里,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就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之一,直到我参加工作,老人家得知我在水利系统工作,曾多次让我打听当年的某某某,我也曾不遗余力地东奔西走问东问西,可惜和他同辈的许多人早已故去,有些甚至在当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幸早逝,我最终没有为他老人家联系到一个当年的同行者,直到他仙逝后,这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遗憾。

现在我已经模糊了当年他给我提供的几个名字,不过冯家山精神一直是我们宝鸡水利系统传承和发扬的行业精神,我看过当年的影片,看过出版的书籍画册,参观过纪念馆,何升、冯来娃这些老前辈的名字都曾经在外公的嘴里出现过。

七十年代临朐嵩山水库郭树民(又忆当年冯家山)(3)

2003年,我有幸参与了冯家山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在山上的一年,我近距离的接触了冯家山的山、冯家山的水和冯家山的人,并且为之洒了一点自己的汗水,觉得特别骄傲。

到现在每次去冯家山都感觉特别亲切,老爷岭、黄梅山、冯家山水库的诸位同仁老友、冯家山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让我记忆犹新。当然还有一段痛苦的记忆,记得那年初春,大概是四月份左右吧,冯家山村上的两个小女孩(一个11岁,一个12岁)在下学后放羊时,不幸落水,经过我们和冯家山水库的工作人员一起努力,最终却不得不接受最让人不愿意接受的结果,现在我还记得她们的音容笑貌和小小坟冢,每每忆起此事,我都会心痛不已,眼中含泪。

昨天七一,是党的九十九岁生日,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几行小字:心连心,忆峥嵘岁月,万众一心拥护党。手牵手,创辉煌历程,众志成城壮山河。肩并肩,看美丽今朝,日新月异盛世景。

建党节,铭丰功伟业,和谐安康享太平。我的忘年之交,冯管局原总工王朝晖老友给我在下面留言:好联,你可再琢磨,上联有数字,下联无数字相对,还有不忘初心和中国梦的余地修饰!看到这段留言,我顿觉浑身舒畅!(来源: 宝鸡市地下水管理监测中心 许维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