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开单(打哈欠艾司西酞普兰)

打哈欠是一种具有系统功能的古老功能,其以一种老套的,反射性的方式完成诸如唤醒、交流及其他功能,包括呼吸作用。但同时,哈欠也是SSRIs的一个罕见副作用,不过在一些老药中曾有过描述。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开单(打哈欠艾司西酞普兰)(1)

bj.jjj.qq.com

艾司西酞普兰与安慰剂的对照试验发现,治疗组患者打哈欠的比例较高。脑室旁核、海马体、脑桥和髓质是大脑控制打哈欠的主要部位,服用SSRIs类药物(如艾司西酞普兰)会导致5-HT对这一区域过度刺激,从而导致过多的哈欠。在下面这个有趣的病例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位60岁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使用10mg艾司西酞普兰后,没有出现其他医疗原因,但出现不停打哈欠的症状。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使用已经彻底改变了许多精神疾病的药理学治疗,包括重度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虽然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相比,其副作用较少,但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其副作用随剂量和SSRIs类型而变化,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性功能障碍(阳痿,性欲减退和射精困难)以及自主神经(口干和出汗)等。

此外,SSRIs还有一个罕见但已知的副作用——打哈欠。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均已证明会导致打哈欠增多,但艾司西酞普兰的这类病例报告较为罕见。该产品专论也描述了在艾司西酞普兰与安慰剂的对照临床试验中,打哈欠的发生率增加,其中重度抑郁症(1.5%vs0.2%)、广泛性焦虑症(2.3%vs0.4%)、强迫症(1.8%vs0%)。

下面的病例报告为一名60岁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服用10mg艾司西酞普兰出现白天哈欠连天的症状。

病例总结

S先生,60岁,房地产经纪人。8个月前因心机梗塞接受治疗,后被心脏康复小组推荐S先生进行精神科诊断。S先生曾有抑郁症史,在过去15年,他每天服用150mg吗氯贝胺。心脏康复小组指出,S先生在心脏疾病之后也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健身。他们推测,S先生的抑郁情绪导致他缺乏运动。因自暴自弃的倾向,S先生被转诊至精神科。

S先生睡眠质量很差,每天凌晨3点起床,再也无法入睡。最初的失眠与工作有关,随后,长期失眠导致他全天的疲劳。他常常饮食不规律,不是食欲不佳,而可能是工作性质决定的。他主诉不能完全放松,认为自己每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进一步访谈没有发现任何情感方面的疾病。他不愿意参加心脏康复项目的原因是时间限制。据S先生对自己的形容:他有雄心,为自己设置很高的目标,并在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成为诱发他焦虑的一个因素。但前三个月他的两位朋友相继离世,恰巧一位死于心血管问题,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焦虑情绪。

15年前,S先生的父亲去世导致他抑郁症发作,他曾尝试过几种抗抑郁药物,包括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但称没有效果。他否认任何副作用,包括西酞普兰导致的打哈欠。15年前,他的药物换成150mg吗氯贝胺。此外,因前一年的医疗问题处方比索洛尔5mg od,氯吡格雷75mg od,瑞舒伐他汀20mg od,培哚普利8mg od,以及乙酰水杨酸81mg/d。他对所有药物无过敏史。

他的精神状态检查显示出烦躁和易怒。出现眼神接触,但很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他否认悲伤,不过会过分担心日常生活。他认为设置难以企及的目标或许导致了焦虑。

精神科医生认为S先生之所以不愿意参加心脏康复,不是因为抑郁,而是焦虑。并诊断他患有广泛性焦虑症。随后S先生逐渐减少吗氯贝胺,并尝试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前两周的剂量为5mg/d。

2周后的第一次随访,S先生说他没有处理好药物交叉反应。艾司西酞普兰最初引起轻微震颤,但S先生逐渐对这一不良反应耐受。他按照心脏康复计划的建议加入健身房,并减重5-10磅(4.5-9斤)。他的不安感减少。随后艾司西酞普兰增加至10mg,8周后随访。

在接下来的随访中,S先生报告明显的哈欠增多。在随访过程中不停地打哈欠。他报告说生活方式并没有因打哈欠发生重大变化。此时,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为29。

对病史的进一步研究揭示其8年前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直至现在也使用CPAP。不过,他并没有承认早上醒来后会出现白天的嗜睡或疲劳。他的注意力比以前还好。他妻子也证明,他在夜间睡眠中没有明显的不安动作。他的Epworth嗜睡量表得分为4分,排除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性。没有任何甲状腺、血液或肾脏等器官的病史。他的心脏状况比之前稳定。也没有使用任何类似阿片类的药物。

决定将艾司西酞普兰的剂量减小至5mg,2周后,打哈欠的症状消失。

讨论

对于S先生,艾司西酞普兰的剂量增加与打哈欠的时间之间存在明确的时间关联。肥胖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但是在上述情况下,这个问题得到了处理。所有导致打哈欠的原因被一一排查。最终,减少艾司西酞普兰的剂量导致打哈欠减少,则证明打哈欠确实是该药物剂量相关的副作用。

打哈欠的病理生理学是复杂的,与各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包括5-HT)有关。Harada等人报告2例帕罗西汀患者过度打哈欠,表明帕罗西汀过度刺激大脑5-HT2C受体,这一区域与打哈欠有关,进而导致SSRIs的副作用。脑室旁核、海马、脑桥和髓质是大脑控制哈欠的主要区域,这些区域受过量5-HT的刺激就容易出现打哈欠,比如SSRIs中的艾司西酞普兰。

参考文献

1. Heinz Krestel, Yawning—Its anatomy, chemistry, role, and pat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17, https://doi.org/10.1016/j.pneurobio.2017.11.003

2. Corey Bricks, Pallavi Nadkarni. “Mystery of the yawn- escitalopram” : A case repor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