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之一。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务商,它服务的对象包括之前的航天飞机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它的客户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全球在执飞的民用航空机队中75%的飞机都是它生产的,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之一。这个公司就是航空界的巨鳄,波音公司。关于这个公司的历史,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值得玩味,而近两年,这家公司的问题频出,当然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深层的原因还需要咱们深挖,那么老规矩,咱们要聊还得从根儿上聊,聊一聊这个公司是如何发展和壮大的,是如何在历史中一次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的。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2)

威廉·爱德华·波音,波音公司的创始人,没有之一,这个公司是在他35岁时才一手创立的。按照咱们中国的俗话说,威廉·爱德华·波音是大器晚成。当然,波音公司能在初期快速的增长,还跟一位华人工程师有关。

波音其实从小就喜欢机械,只不过因为命运的原因,在大学没毕业的情况下就回到家乡跟他父亲做木材生意了,但是男孩子嘛,大多都对机械比较迷恋,更何况那还是在上个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各种技术正如火如荼爆发式发展的时代。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个靠动力飞行的飞行器,也就是现代的飞机,经过几年的发展,飞机的性能也越来越先进,在波音29岁的时候,洛杉矶举办了一次飞行比赛,波音第一次见到了这种靠内燃机驱动的飞行器。并被它深深地吸引,1915年,波音首次坐上了飞机体验了一把,但是当时的飞机,基本都是表演性质的,就像现在的四旋翼无人机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大家更多是把它当做玩具是一样的,当年飞机在刚刚发展的时候,受制于制造技术的限制,飞机的实用性还并不高。

当时波音乘坐的飞机,是柯蒂斯飞机,这种飞机甚至都没有机头,更没有后期飞机所具有的操纵杆,升降舵、座舱等等常规的设置,甚至外观看上去都和当年莱特兄弟的飞机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飞行员和乘客都是直接坐在机翼上。当波音从这架简陋的柯蒂斯飞机上下来的时候,就坚定了它要制造飞机的决心,因为他觉得,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建造出更好、更先进的飞机来。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3)

1916年,波音在河边买下了一个红色的谷仓,在这里创办了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同他的朋友海军上尉乔治•韦斯特维尔特一起开始设计教练机和水上飞机。心细的朋友可能听出来了,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其实是波音公司的前身,不过它只存在了一年而已。他们起初买了一架当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马丁型教练飞机,打算根据这种飞机进行模仿和改进,然后设计一款属于他们自己的飞机。不久,波音的第一款飞机,名为B&W蓝凫[fú]号的飞机就升空了。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4)

B和W是波音和韦斯特维尔特名字的首字母,这架飞机的设计,从外观上看就已经非常像现代的双翼飞机了。但先进的设计并不代表人们就能很快地接受这款产品。对于商业公司来说,运行下去最大的动力是订单,如果没有订单,那么公司是不可能生存的,虽然波音和韦斯特维尔特的第一款飞机的性能相比他们当初买的马丁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的飞行稳定性却不尽人意,不过因为当时一战爆发,军方手中有大把的飞机订单需要采买,波音很快联系了军方,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可是当美国军方试过这个飞机后,提出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与此同时,也是因为一战的爆发,他的朋友海军上尉乔治•韦斯特维尔特也被指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去服役了。美军的订单没有着落,产品还是个半成品,好朋友又即将离开,波音只好把这架被美国海军放弃的产品卖给了新西兰,而对于军方提出的飞机性能的改进,波音始终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毕竟两个人撑死了算是飞行发烧友而已,并不是科班儿出身的设计师,所以对于飞机的深入研究他俩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没有足够的订单,就没有利润可言,公司就失去了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甚至一度走到了即将要倒闭的关头,这时候,韦斯特维尔特找来了他的工程师朋友,一个中国人,让他来帮助改进B&W飞机。正是这个中国人的到来,改变了波音的命运。可以说波音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也正是靠了这位中国人的技术支持,他就是被称为波音之父、中国近代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的王助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5)

这里我很有必要占一点字数杂说一下王助工程师,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因为庚子之乱逃到外地,后因成绩优异被公派留学到英国学习造船技术,在此期间,他有幸和他的挚友巴玉藻体验了一把航空飞行,而他们乘坐的飞机也是寇蒂斯型,就是波音体验的那个型号的飞机,至此,王助和挚友巴玉藻被飞机深深的吸引。

随后王助和巴玉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航空工程专业,并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航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还成为中国拿到航空硕士学位的第一人。因为当时正值一战爆发,王助非常想回国建立起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工业,但是不凑巧,赶上国内袁世凯称帝,公派费用被取消了,没办法,他和巴玉藻只能暂时留在美国,找工作攒路费。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6)

幸运的是在导师的帮助下,他认识了波音的助手韦斯特维尔特。韦斯特维尔特在和王助讨论机械问题的时候发现王助的才华完全可以代替他,并完全有能力帮助波音公司改进产品,随后韦斯特维尔特就在调任前将王助介绍给了波音,波音也很爽快的雇佣了王助为他们的工程师,他也是波音公司历史上的第一位工程师,也是第一位总工程师,王助的到来很快就帮助波音改进了最初型号的种种不足,根据原来的产品重新设计出了Model-c型飞机,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7)

并首次将升降舵运用在了飞机上,这架飞机,被波音誉为“the first and the best”(第一和最好的一架),并且波音凭借此架飞机成功地赢得了美军的50架订单。帮助波音取得了生存下去的条件,也为波音奠定了百年基业的基础。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8)

后来,还利用他在C型机上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华盛顿大学建造了一个实验性的风洞设备,而怀揣报国愿望的王助不久后就回到国内,并和巴玉藻一起设计出了中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并在国民政府担任中国航空公司总工程师,先后设计了15型飞机,期间,他还办起了教育班,招募全国有志人才,随后还以个人名义给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老师写信,推荐了一个人去攻读那里的航空工程专业,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1949年,两航起义成功,王助作为中航公司总经理秘书,有失察之过,后被免职,去往台湾。可以说,王助在归国后,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还为国人培养出了一大批热爱航空航天事业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人才的加入,让咱们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至少提前了50年。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9)

那么话题再回到波音,虽然王助只在波音工作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但是却帮助波音拿到了美军50架飞机的订单,不过,到一战结束的时候,波音也才交货了不到30架。但好在波音公司活下来了,并且逐步走向了正轨,除了不断地研制更先进的飞机之外,波音还利用自己的飞机,开始了邮政运输业务,并利用逐步积累下来的资金,发展更大的飞机用于航空客运。但是毕竟,当时的飞机性能还不能跟现在相比,飞机出现问题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所以相比于飞机来说,人们还是愿意选择更脚踏实地一些的火车。而选择坐飞机的人虽然都是一些有钱人,但是他们大多也都是带着各种疑问和疑惑甚至不安登机的,作为飞行员来说,每次飞行不仅要专心致志的控制飞机,还需要不断的解答乘客各种各样的疑问,甚至是乘客各种剧烈的应激反应。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0)

后来实在是没办法了,1930年,波音不得不聘请了一名护士,来安抚时而出现紧张情绪的乘客,而这名经过培训的护士也可以顺便向乘客们普及一些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而这名护士,就是现在空姐的鼻祖。但如果想要让人们放心地乘坐飞机,只是安抚肯定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给乘客一个安全的乘坐体验。而不是总坐在一个用木头拼成的壳子里飞行,1933年波音试飞了他们公司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架全金属外壳的民用飞机,波音247型。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1)

其实这架飞机的设计还有一个故事,因为当时世界上已经有全金属外壳的飞机了,就是德国的容克运输机,而苏联根据德国的容克飞机进行了仿制,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2)

并且很多核心部件也都来自欧洲,苏联的这架飞机为了验证自己的性能,直接从俄罗斯飞到了纽约,而它来到美国后就需要进行例行的检修,这个检修的工作就委托给了当时的波音,波音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详细的研究了这架苏联仿制德国容克的ANT-4型飞机。并很快设计出了自己的波音247型飞机,不仅继承了德国容克的飞机构型,还延续了这款飞机异常坚固的机身结构,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3)

而波音这架飞机不仅有软包舒适的内饰,漂亮敬业的空姐,还有一个卫生间,这是因为,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之前双翼飞机飞行速度的一倍,再配合上跟强劲的发动机,它可以执行更长的飞行航线。但实际上,这架饱含了波音最新技术的飞机却催生出了它早期的强劲对手,道格拉斯的DC-3型飞机。

由于当时波音的247在航空界大受欢迎,各大航空公司都争相下订单,可波音的产能有限,并不能按照航空公司的预期交货,这对于身处航空业快速发展之中的美国各大大小小航空公司来说无异于将自己的业务拱手向让。这期间,就有人找到了同为飞机制造商的道格拉斯,而道格拉斯公司根据波音247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优化后,设计除了优化版的波音247,也就是道格拉斯DC-2型飞机,并在次年的英国到澳大利亚的长途飞行比赛中,跑赢了波音247。

随后道格拉斯对DC-2进行了升级,最终诞生了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机型DC-3。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4)

由于它超高的冗余设计,让很多已经6-70年高龄的飞机仍然在天上执飞,咱们南极科考站前几年曾经花重金买了一架极地飞机,巴斯勒BT-67,咱们给他起名为雪鹰,这架飞机其实就是用70年前的DC-3型客机改装而来的。经过现代化的改装后,这架飞机仍然可以游刃有余地执行极地飞行任务,为咱们服务。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5)

波音虽然一手创造了自己的对手DC-3,但是风水轮流转,道格拉斯公司最后并入了麦道公司,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6)

而麦道公司又在20世纪末的时候并入了波音公司,所以道格拉斯DC-3的这些辉煌的历史最终还是回归到了波音门下。但当时的波音,虽然靠拉客、送邮件、卖飞机赚了不少钱,但对于当时众多的航空公司和飞机公司来说,竞争仍然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唯一能打破这个局面的就是军队采购,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波音凭借早年和军方建立起来的关系,以及2战的爆发,彻底将自己壮大了起来,虽然,波音完成很多个世界第一,比如第一次完成国际邮件的传送,第一次应用空姐,设计了第一个全金属民用客机等等荣耀,但作为如日中天的波音公司的掌门人,他却没能抗住美国总统给他的打击,最后只能黯然退休。欲知详情,还请您持续关注老翟杂说百科,好了那咱们稍事休息,下期再见。

波音的演变过程(波音的生长史-第一期)(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