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金三角佤邦农民生活,缅甸佤邦纪行1

缅甸金三角佤邦农民生活,缅甸佤邦纪行1(1)

佤联军

2019年3月底,我和周,王两个兄弟深入缅甸掸邦南部佤联军特区考察了几天,所见所闻令人感慨,尤其看到急待开发的许多项目孕育着无限商机,这种商机和普通投资赚钱项目有所不同,它承载的是地区和平发展的重任,一带一路小实验区的功能,将对中缅泰边境地区,尤其著名的金三角腹地产生积极作用。能来投资开发者,一旦成功,恐怕“青史留名”比金钱的收获更重要。

我们三个都是多年研究金三角的泰华中文写作者,以文学创作为主,“研究”的水平当然是业余的,但我们能提供的都是原生态的一手资料,内容真实,既能准确反映当地人的诉求,也能从国际的视野来看问题,特别是我们不预设立场,也不代表某一方的观点,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力求公正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若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能给予我们应有的指导和帮助,这课题将有望取得丰硕成果。

下面我将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此次考察所收获的内容。

缅甸金三角佤邦农民生活,缅甸佤邦纪行1(2)

佤联军控制区,我们去的是南佤

提起金三角,人们想到的就是毒品战争,荒蛮丛林,残酷争斗,草菅人命。总之凡涉及金三角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均以猎奇和凶险为主。

1996年前后我在泰北难民村教书,听到一个有趣故事:有个台湾记者来到泰北,一定要写篇“冒死闯金三角”的故事,一山之隔的缅甸正打得热闹,他当然不敢去;泰北这边和平安宁,哪有什么风险让他去冒?经不住他的纠缠,两个机灵的小伙子将他带到一个偏僻的守地棚,用石头支起大铁锅,放些白色粉末在那里搅拌,满足了他“冒死偷拍毒品加工厂”的要求,赚了些辛苦钱。至于这个记者回去怎么写就不知道了。但村民都夸这两个小子聪明机灵。

我们三人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金三角各方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分别从那里走出来,安全到达泰国的。很幸运都没有经历过什么惊心动魄的生死故事,一是因为总是遇到好人相助,自己也没有本事参与到各方的争斗;二是说明那民风淳朴的地方,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凶险。

此次要去的地方,过去确确实实是金三角腹地,现已为佤联军控制,早已经和平稳定,正在有序地进行开发。加上我们此行也有佤联军相关单位妥当安排,如果将行程再冠以“冒险”二字那就显得做作虚假了。

3月25日我们从清迈府湄爱县大端镇出发前往缅甸。

因为王兄弟是这里常客,我们报了各人名字就可以出境,以此可以佐证当地治安良好,当然主要还是人家相信王兄弟不会带“可疑人员”,否则也不会放行的。泰国这边是穿便装的管理人员,也搞不清楚他们是军还是警,态度客气地每人收200铢就让上船,乘船往大端河上游逆行,这是枯水季节,但是河水还是不小,能坐十二人的长尾机动船很轻快地往上游冲去。

开上去不到半小时,船停靠在一个小沙滩上,一个草棚一个憨厚的中年人在那里登记,大家排队报上名字,每人交20铢。这就是两国交界处了,大家换乘缅甸船,开上去不到十分钟又靠岸,一个穿军装不带枪的缅军在那里收费,每人100铢,既不用登记更不看证件。再开半个小时就到了一个小码头,掸族地名叫“丙罕”,应是“金子坪”之意。

这里左岸是缅军阵地,右岸是佤联军地盘,双方以河为界,既不对峙也没有合成一家。河面有两座桥,吊桥已差不多荒废,我望了望周围的地形,马上联想到三十年前这里应该是坤沙部队常过的交通要道,成百匹驮运毒品的马帮有条不紊地从微微摇晃的桥面走过去,桥两端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在警戒。那情景遥远又清晰。

“你们船费交了没有?”这句掸族话把我思绪拉回到现实中,一个微胖的中年人看我们的模样又马上用标准汉话说:“每人600铢。”交好船费就见到开着皮卡来接我们的人-----佤联军的朋友。

来的两人都穿便装,也不带枪,如果走在中国云南或泰国的某个乡村公路上,他俩完全就是标准的憨厚农家子弟,谁也不会把他们和缅甸最勇敢善战的佤族兵联系在一起。

司机艾阮幽默又健谈,说着流利的带着点佤族口音的汉话,和我们一见如故,一路说笑。

“这个是我们佤邦的高速公路了,怕你们不习惯,我开慢点。”艾阮的“高速公路”,弯急,坡陡,面窄,灰厚。我当然也不陌生,只要打开记忆闸门,把四十年前云南边远山区的土路和这里连接在一起就可以。

路两旁都是成片的橡胶林,已经能开割,经过的村庄都是十几年前才建立的佤族村寨,大部分已是铁皮房,也有草房,他们都是佤邦政府组织安排迁移过来的北佤邦居民,将这些生活在高寒山区靠刀耕火种,甚至只能种Y片才能勉强糊口的佤族农民迁移到土地肥沃的地区,开垦荒地,安居乐业。事实证明,只要有个和平的环境,“金三角老百姓只有种Y片才能解决温饱”是不值一驳的。

毒品买卖,从来就是战乱的产物。

一路跳着舞前行的车子把大片橡胶林甩在后面,进入深山区,没有原始森林,都是灌木林,是原本就这个样子,还是原始木材已被砍伐,不得而知。偶尔会看到高高的山顶阵地。

“驻扎在上面的兵吃喝怎么办?在哪里洗澡?”在泰国近三十年,出门就见宽阔平坦马路,早晚都要洗澡的我,没心思去考虑战略价值,首先想到的是基本的生活问题。

“吃水嘛,到下面的山沟里抬,洗澡是不有法啰,你在下面水沟里洗好,再爬半天上到阵地,又是一堆臭汗了嘛。”艾阮回答:“反正是轮流守啰,吃点苦也不怕,以前还要干仗,好几天不得吃饭都有哩。”

看到刀削一样的山梁,我眼前浮现的是几个士兵每人背着几个灌满水的军用水壶,胸前挂着枪,吃力地往山上爬去,走呀走呀,只觉得耳鸣心跳,不得不坐下来,小心泯一口水,正要继续往前走,突然枪声响了,几个兵还没来得及端枪就顺着山坡滚了下去,水壶到处散落。山顶阵地上的人立刻还击,枪炮声在山间回响着......

那山顶阵地上的兵一会是国MD游击队,一会是缅军,一会又是掸族兵,罗星汉部队,拉祜族兵,坤沙兵,佤族兵。你来我往,争来夺去。谁能占领这些山头阵地,谁就能控制几条贩毒通道,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税收。

曾几何时,这些山头阵地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和平真是太可贵了。

缅甸金三角佤邦农民生活,缅甸佤邦纪行1(3)

丙罕渡口

“如果把公路修成柏油路面,像泰北那些四通八达的山区公路,哪怕弯多一点,只要路面好,武装巡逻车可以到处转,这些阵地就不需要。路上没有这么厚的灰,两边风景也不错哩。”我由衷感叹。

“要是那样就死过瘾啰,把车停在路边,拿小口径步枪去打猎,好玩啰。”艾阮稳稳地把着方向盘,屁股一直不停地往车坐垫上砸。

“路太好你怕开不习惯了啵?”周兄弟和艾阮开玩笑。

“艾阮开车厉害哩,有一次他给领导开车,从南佤经景栋,北佤,一天时间就直接开到中国沧源。”王兄弟介绍。

“中国路好,北佤也很好啰,阿乖乖,那回把我累伤啰,十二个小时啊,算好我身体强。”艾阮眼盯着前面的路继续讲他的故事:“有一回几个泰国军官来我们这边串,我去接,开快一点他们就紧紧抓着扶手一直在说:兄弟,开慢点。我心里说,当兵的人打仗都不怕死,坐车还怕什么啊。”

“嘿嘿,打仗被打死是光荣,翻车死了划不着嘛,你还是小心点。”我也用他的口气和他聊天。

从地图上看似不远的路,开了将近三个小时,当左手边不时闪现着一条碧绿的河水,又进入一片平缓的坡地,还有一片片田也露出来。

“我们的目的地万宏要到了。”经常来这里的王望着车窗外告诉我们。

“这条河就是刚才我们乘船上来的大端河吗?”周问。

“是的,就是大端河,上游是勐撒,这段河水也不小,落差也大,佤邦政府准备在这里建电站,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过了,正在找投资人哩。”王兄弟算半个佤邦人,情况熟悉,加上这里的领导是他的亲戚,自然知道的多。

公路,电站,水源充足,这几样搞好了,这地方就是个繁华热闹的旅游地方。

只要和平没有被破坏,一切都不会遥远。

2019年8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