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到了2岁左右的时候,当他听到喜欢的音乐会特别开心地随着节奏手舞足蹈,其实这是孩子到了“音乐敏感期”。

音乐敏感期一般是0~5岁,是螺旋发展的,时间跨度较大,4岁时发展到真正意义的敏感期。

所以家长要抓住敏感期,把音乐元素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和协调能力。下面我们就简单看看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1)

0-2岁:学会适应音乐

从宝宝刚出生到2岁左右,他主要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魅力,慢慢地孩子学会“随意发出声音咿呀学语”,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

● 结合音乐做抚触按摩

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触觉敏锐度高的阶段,家长可通过音乐律动与孩子有肌肤接触,促进孩子的触觉发展。

● 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宝宝出生六个月以后,除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辨别声音、听音辨人、听语调辨别语气、听重音辨别指令等。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2)

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听听不同乐器的声音,或者玩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帮助孩子扩充听觉储备。

● 亲子游戏:音乐木头人(1岁以上)

准备几首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当音乐开始时,家长和孩子一起跟着节奏舞蹈;音乐停止时则停止舞蹈,音乐再次响起时,继续舞蹈。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专注和听动统合能力。

2-4岁:模仿音乐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会发生转变:

“意识到自己所表达的音乐元素与外界的音乐不合(如律动时节奏不准,哼唱时跑调)”,到“较准确地模仿听到的音高型或节奏型”。

同时随着孩子大运动能力的增强,他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也得到了发展,他更喜欢跟着喜欢的音乐进行律动。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3)

● 亲子手指谣:宝宝不怕冷(2岁以上)

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手指谣,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提高上臂的灵活和协调能力。

● 律动游戏:跳起来(3岁以上)

准备四个体能环依次排列,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双腿交替或开合跳跃,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节奏感,提升协调能力。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4)

● 声音游戏:乐器制作家(3岁以上)

家长和宝宝一起将大米、豆子、玉米粒之类的东西放到瓶子中,然后让孩子摇晃瓶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也可以让孩子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跟着节奏晃动瓶子,或者让孩子敲一敲瓶身不同的位置,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可以锻炼孩子听觉专注力和区辨能力,培养节奏感。

4-6岁:逐渐同化音乐

4-6岁孩子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更加发展了,更喜欢有节奏地唱,可以意识到“歌唱与呼吸、律动之间的协调性”,并且能力逐渐提升,使音乐、节奏和律动达到更高的协调。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5)

● 律动训练:听节奏传东西(3岁以上)

这是升级版的“击鼓传花”游戏。家长选择一小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鼓掌,并传递玩具。

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觉专注力、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

● 亲子游戏:小小指挥家(4岁以上)

选一首家庭成员都会唱的歌曲,约定几个手势所代表的规则,然后让孩子担任家庭合唱团的小小指挥家,由他来指挥大家一起唱歌。

其他人要根据孩子的指挥来改变声音的强弱、变化唱歌的速率,来锻炼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

● 律动游戏:音乐节奏(5岁及以上)

在纸上画出不同数量的圆点,让孩子手拿一个积木或握着一根笔,随着音乐的节奏敲击纸上的圆点。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6)

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音乐节奏类的游戏可以提高孩子动作技能和感觉统合的发展,促进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的整合,提升孩子平衡力、协调力、肌耐力的发展。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5岁之前,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学习某种乐器。

因为此时他的手指分化能力、手臂肌肉控制、手腕灵活度和身体肌肉的控制还不成熟,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只不过具体时间或早或晚,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抓住机会,更科学地陪孩子长大。

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怎么做)(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