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墓地在哪里(狄仁杰之墓)

狄仁杰墓位于洛阳市东十二公里的白马寺附近。墓碑上赫然雕着“狄梁公墓 ”。土墓背面一个看似新建的墓碑,上面雕着“狄公仁杰之墓”。墓的两边分别设有碑亭,东南碑亭内的石碑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个大字,西南碑亭内的石碑,是块诗碑和记事碑,上面字迹隐约可见,墓的两边分别设有碑亭,周围有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南北都有墓碑,分别是“大唐名相狄仁杰之墓”、“大唐名相狄梁公墓”,都是古人原作,现代人重新刻写。墓的东南和西南侧各有碑亭,东南方石碑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西南石碑则是“唐宰相狄梁公墓道诗拜序”。看不清落款,只能肯定都是古时的原物。

狄仁杰墓地在哪里(狄仁杰之墓)(1)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出生于封建官宦之家的狄仁杰,少时埋头苦读,“日数千言不肯休”。后以明经举,步入仕途,最初担任汴州判佐,受到时任工部尚书阎立本的赏识,称他为“河南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公元700年,积劳成疾的狄仁杰因病谢世,“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日文惠”。之后,唐中宗追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

据史料记载:狄仁杰(630-700年),武则天当政,任宰相,后为奸臣来俊臣所害,以谋反罪被捕入狱。后经审理,证实他是蒙冤,释放出狱,被贬为彭泽(今江西彭泽)令。在彭泽,狄仁杰勤政惠民,深受百姓爱戴。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放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为纪念他的功德,彭泽百姓为其造了生祠。神功初年,复为丞相。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平定了一方。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狄仁杰墓地在哪里(狄仁杰之墓)(2)

旧时寺前镇建有狄公墓、狄梁庙,乃祭祀狄仁杰之处。乾隆二十四年大水侵袭。咸丰七年贼毁老庙”。又有记载:“唐梁国公狄仁杰墓在永福乡九村畈保。相传元末有避乱匿其中者,获金银器物以出,后墓门倾塞,其前有庙有碑”。还有书记载:“按《唐书本传》,狄仁杰,太原人,曾贬彭泽邑令,邑人德之为置生祠,圣历三年卒,并未言其葬地。据《广舆》记载,狄仁杰墓一在河南洛阳,一在陕西乾州,并此凡三,见狄仁杰巡抚江南后有墓亦未可知”。

据分析,关于狄仁杰死后葬于此也有可能。唐初,此地与荆阳县县治相距不远,狄仁杰巡抚江南时,或突然病逝于此。也还有分析认为是太湖人出于对其敬仰和怀念,据传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时,因仰慕二祖而募捐重修狮子山二祖禅堂。狄公对太湖人民的贡献和深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了太湖百姓,于是百姓自发建其衣冠冢以示悼念和祭祀,这种说法也有道理。此地为何有狄公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余传明对说:“旧时的狄公庙坐东朝西,一进两幢。时常有人敬献香火,这些建筑,解放前一直都还存在。解放后,当地人将此庙拆毁,改建小学,名字就叫狄梁小学。1959年,花亭湖蓄水,墓、庙皆被水淹没,此后永不见其真面目了。”然而,永远不可淹没的是狄仁杰所创下的业绩和在这里留下的名声,让后人追思,让后人怀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