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小科实验室STEM教育到底指什么)

STEM最早的兴起是在教育大国--美国。 早在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就发表了《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其建议培养优质科技人才、工程师、科学家,以及数学家,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正是这份报告,开启了美国STEM教育的大门,也成就了数十年后风靡全球的STEM热潮。STEM教育近十几年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并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然而究竟如何理解STEM教育的理念,以及如何对幼儿开展STEM教育,在幼教界尚存在不少困惑,甚至误解。 很多人不知技术、工程为何物,担心如此“专门”的知识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有人提出,幼儿园科学与数学这两门学科的整合还没能完全做到,现在何以做到将四门学科整合?

小科实验室认为,要解开这些疑惑,需要从其本质出发,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更需要从更广阔的社会发展背景出发,理解STEM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

stem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小科实验室STEM教育到底指什么)(1)

STEM 是什么?

如果要对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这四个学科分别做一个一句话的描述,我们可以这样说。

科学(Science)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技术(Technology)是有关“做什么”“怎样做”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应的工具和产品(严格意义上技术不是一个学科)。

工程(Engineering)是运用技术进行设计、解决问题、制作产品的过程。

数学(Mathematics)是对数、量、形等关系的研究。

而这四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工程设计的基础

技术:科学或工程的产物,同时技术工具也用于科学及工程领域

工程:运用科学知识、数学知识以及技术工具

数学:运用于科学、技术和工程之中,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工具

显然,STEM教育不应是简单的S T E M的教育,而应是将这四个方面有机整合、融于一体的教育。

我们为什么需要STEM教育?

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学习,尤其强调通过以工程为核心的设计和制造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这不仅源于STEM诸学科之间固有的联系,更源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

而针对目前的教育模式来说。 STEM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通常情况下,STEM教育采用开放且广泛的教学理念,打破各种学科间独立的知识体系,使得各学科间因为科学体系而串联起来,并且它能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拓展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STEM这种教育模式其实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老师来说,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更是知识的学习者,需要在学生的拓展思维中进行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灌输者,他更多是学习的主动者,思维想法的实现者。

STEM教育的提出正是对以上问题的应答。 它倡导:

● 研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由此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 用工程思维,而不仅仅是科学思维去解决问题。 不同于指向求知的科学问题,工程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设计、制作和改进的过程,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小科实验室所倡导的。

● 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学习加以整合,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融通和知识迁移能力。在小科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内,这也是核心所在。

幼儿园可以进行STEM教育吗?

最后,我们回到幼儿园STEM教育的问题中来。的确,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思考和行动在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上都处于萌发阶段,很难进行有真正价值的、解决真实问题的活动(例如很多学者认为,幼儿不可能有真正的工程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就没有对生活的关注、设计的创想、制作的兴趣。 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有一种“STEM素养”,用STEM思维去重新审视平时已经惯常的教育方式。

作为中国青少年儿童STEM科学素养教育领先品牌的Kids-lab小科实验室,也让STEM科学课程真正的走进了幼儿园。

Kids-lab小科实验室,由清华团队倾力打造,专注4-15岁青少年儿童科学素养教育,课程分为幼儿科学(4-6岁)、少儿科学(7-10岁)、少年创客(10-15岁)。小科实验室让孩子在家就能在线学习纯正的美式STEM教育。同时,小科实验室也可为幼儿园及中小学提供专业的科学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儿童STEM科学课,在小科实验室科学老师的讲解下,精彩纷呈。课程中,老师通过独有的双师教学模式,对实验及原理进行讲解,并亲自引导孩子们进行实验操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快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并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探索科学原理。

stem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小科实验室STEM教育到底指什么)(2)

同时我们也思考:

● 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有没有可以通过“制作”来解决的问题?

● 如何引导幼儿从问题出发,根据需求有目的地做,而不仅仅是尝试错误地做?

● 如何引导幼儿在做之前进行真实的设计和现实的规划,而不仅仅是幻想?

● 如何将科学探究、数学认知有机整合进来,让幼儿更高效和合理地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