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舞狮子表演(武威狮子舞)

狮子舞是广泛流传于武威民间的舞蹈艺术,具备剧情、说白、表演场景、音乐、道具等戏剧的基本要素。武威狮子舞可追溯至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和古印度,唐代狮子舞在凉州武威经过再创作,流传于长安、洛阳等地,成为宫廷乐舞中的主要节目。可以说,武威的狮子舞,是今日华人节庆中常见的舞狮表演的源头,也是舞狮艺术原型的活化石。

单人舞狮子表演(武威狮子舞)(1)

单人舞狮子表演(武威狮子舞)(2)

在唐代,无论是在宫廷宴会、迎送使节时,还是在庆功祝捷等重要仪式上,狮子舞均为主要表演节目之一。“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白居易的《西凉伎》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武威狮子舞。

单人舞狮子表演(武威狮子舞)(3)

武威狮子舞民间称“麻狮舞” ,也称“耍麻狮子”。民间在春节或其他喜庆的日子里常以舞狮助兴。一般的獅子舞,是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俗称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俗称少狮;另一人为武士打扮,手拿绣球作引导,起指挥调度作用。武威民间引狮子的武士,其扮相仍为古代胡人装扮,手拿绣球诱引狮子起舞。狮子舞在表演前和表演过程中,都要放炮助威。在烟雾腾绕中,狮子随着锣鼓点的轻、重、快、慢,忽而翘首仰视,忽而低头回顾,忽而回首匍匐,忽而摇头摆尾,忽而互相追逐奔突,多姿多态、妙趣横生,高明者甚至能模仿狮子的许多动作,均惟妙惟肖、十分逼真。狮子舞另有一种耍法,即两头大狮子,一雄一雌,各率两头小狮子表演。表演的程式基本上与前面相似,但最有趣的是表演到高潮时,雌狮有一场产仔表演。产仔后的雌狮,满怀做母亲后的欢悦,一反前态,与众小狮逗弄嬉戏,亲热异常,观看的人们也欢呼雀跃。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武威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