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1)

图:古人在玩六博棋。注意棋盘造型。(现代绘画,图片来自网络)

河北平山西汉古墓曾发掘出象棋鼻祖六博棋

作者:孟醒石

中国古代文化最重智慧,围棋、象棋、国际象棋都起源于中国。那么古代的棋子什么样?古人怎么玩?

2010年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在平山县境内一座西汉墓葬中发现了象棋、国际象棋的鼻祖——六博棋。

当年9月7日,考古专家樊书海,向笔者详解六博棋的特征和历史:“在古代,有人以此学习兵法,有人以此娱乐,还有人用此赌博,不仅输的倾家荡产,还出过人命。”

【事件】

图:就是在这座古墓里,墓主人尸骨脑袋旁,发现了六博棋。樊书海 摄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2)

图:六博棋发现于墓主人头部旁边。樊书海 摄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3)

图:六博棋被发现时的状态 樊书海 摄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4)

图:博箸像烟袋锅、棋子像麻将牌。樊书海 摄

【解读】

六博棋春秋战国以前就有

笔者百度查询,《孔子家语.六仪》:哀公问於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博戏,六博,亦作陆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为其二乘。」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诗之好善道,甚也如此。」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微,非也),吾弗之闻也。」

樊书海介绍,六博棋亦称博戏或陆博,产生年代还在春秋战国以前,《楚辞·招魂》中就记载了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赛方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其中的“六簿”便是六博棋。

有研究者认为,六博棋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2粒棋子,分为6白6黑两组。也有六博棋子用形状加以区别。方形棋子和长方形棋子各6个,也分为2组。另一种是12粒棋子分为两组,每组包括1大5小的6粒棋子,大棋子称作“枭棋”,小棋子称作“散棋”。博箸长约32.5厘米,下博棋一般要用六根箸,六博由此而得名。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盘)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因为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两队人马竞赛,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六博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博具数量与此前发现不同

樊书海介绍,经整理,这次发掘出土的棋子共10枚,长方形,骨质,酷似现代麻将中的白板,大小稍有差异,据不精确测量,尺寸为2.4×1.4×0.7厘米。博箸为竹质,共4根,尺寸为21.3×0.7×0.35厘米。出土时成堆放在一起,应是放在一个袋子中,但年代久远,袋子已经腐烂。伴随出土的还有一个铜制带钩,似应是用它将装博具的袋子挂在腰间,便于携带。“这次发掘出土的博具和以前的发现在数量上有所不同,个中缘由还有待探讨。”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5)

图:玩六博棋的陶俑(资料图片)

【故事】

一盘六博棋引发“七王之乱”

据介绍,到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如汉文帝、景帝、武帝都很喜爱博戏。西汉时朝廷里设有博侍诏官,善博的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尊敬。

西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来长安觐见,文帝命他侍奉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启饮酒、下棋。刘贤轻悍又骄横,一天在下棋过程中,为争棋道而与太子刘启发生了争执。刘贤“不恭”,刘启一怒之下操起棋盘,竟然把刘贤打死了。文帝见状,只好命人把刘贤的尸体运回吴国安葬。吴王刘濞心中十分恼怒,他对来者说:“天下同宗,死于长安,就该葬在长安,何必送回来!”他遣返送葬队伍,将刘贤葬在长安。从此以后,刘濞干脆称病不朝。后来刘启做了皇帝,是为汉景帝。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胶东王,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发动了著名的“七王之乱”,而引发这场命案的棋叫作六博棋。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6)

图:古人赌博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曾为六博棋倾家荡产

据了解,六博棋还是古人娱乐的工具。“喝彩”“赌博”等词语也由此而来。

六博是靠掷采行棋的,掷采是胜负的关键。“采”是六面的,以“五”、“白”两采为贵,古人玩六博棋,掷采瞬间,跟现代掷骰子一样,往往伴有吆喝之声,即所谓的“喝采”。同时,古人玩六博棋时,往往伴随饮酒,时称“饮博”,一般是输棋一方计筹罚酒。所以在汉画像石六博图里,棋盘旁边往往都有酒尊和耳杯。

六博戏属于竞争性极强的棋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迷上博戏者,往往“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待后来发展到“意钱之戏”时,就产生了“赌博”词义,有人便开始为此输得倾家荡产。

《史记·游侠传》记载,宣帝还没当皇帝时,杜陵人陈遂与之有交往。二人常常博弈,陈遂总是负棋输钱。后来宣帝即位,任命陈遂为太原太守,并且赐其玺书曰:“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

樊书海说:“本次考古发现的六博棋,说明墓主人非常喜欢玩六博棋,他或许是位博弈大师,也很可能是名赌徒。”

笔者奉劝各位,游戏可益智,千万别赌博啊。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7)

图:中国象棋(图片来自网络)

六博棋是兵种盘局棋戏鼻祖

樊书海介绍,东汉以后,六博棋开始衰落,玩法逐渐失传,现存的有关史料零云散星,语焉不详,如何投掷著、茕,如何行棋,已不能详知。

樊书海分析,六博棋玩法失传的原因,可能跟人们对它的改造有关。因为到了到东汉晚期,围棋日渐流行,而六博棋棋道相对简单,具有赌博性质,其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但今天我们仍能见到它的影子,“博弈”一词中的“博”就是指六博棋,“弈”是指围棋。

同时,历史在前进,战争形式也发生着改变,早期六博棋的六个子代表的战斗要素,也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通过其学习兵法和磨练智慧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进一步改造它,增加棋子,规范棋局,逐渐演变成古代象棋的雏形,直至唐代牛僧孺将其改造为现代象棋的雏形。后来经丝绸之路传至西方,被西方文化改造,形成现在的国际象棋。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创造的。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所以很多专家都认为,六博棋这种古老的棋戏实际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中国古代文化最重智慧,我们应该多从中汲取营养。”樊书海说。

史上最诡异的一盘象棋(河北平山西汉古墓发现象棋鼻祖六博棋)(8)

图:国际象棋(图片来自网络)

【预告】:

近日,西汉海昏侯墓在江西南昌出土,引起全国人民刷屏。其实,河北更是文物大省,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大量古墓。1968年,发掘的满城中山靖王汉墓,如果在今天出土,分量肯定会超过海昏侯墓。“中山靖王”毕竟是个“王爷”,“海昏侯”才是个“侯爷”。

笔者当记者多年,也探访过一些考古现场。如果大家感兴趣,笔者翻翻当年的采访笔记,可以再给大家从头讲讲。或许可以整理成一个系列。对文化考古、地方民俗感兴趣的朋友,抽空可关注“订阅”孟醒石的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