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论语十二则(论语说文之八十六)

《笠翁对韵》之“九佳”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童声诵读:王隆熙 指导教师:王莹

上期答案

绛县老,伯州犁。

出句的“绛县”是地名,而对句的“伯州犁”是人名,但是“州”又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伯州”借此有地名之意,可以与“绛县”形成工整的对仗。

《笠翁对韵》之“九佳”

门对户,陌(1)对街。枝叶对根荄(2)。斗鸡对挥麈(3),凤髻对鸾钗(4)。登楚岫(5),渡秦淮。子犯对夫差(6)。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7)。百年诗礼延馀庆,万里风云入壮怀(8)。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9);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10)。

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鸡人对虎旅(11),六市对三街(12)。陈俎豆,戏堆埋(13)。皎皎对皑皑(14)。贤相聚东阁,良朋集小斋(15)。梦里山川书越绝(16),枕边风月记齐谐(17)。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18);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19)。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20)。冰桃对雪藕(21),漏箭对更牌(22)。寒翠袖,贵荆钗(23)。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24)。携囊佳韵随时贮(25),荷锄沉酣到处埋(26)。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27);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28)。

杞对梓(29),桧对楷(30)。水泊对山崖。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31)。风入袂,月盈怀(32)。虎兕对狼豺(33)。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34)。北面黉宫宜拾芥(35),东巡岱畤定燔柴(36)。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37);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38)。

注释:

(1)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

(2)根荄(gāi):植物的根。荄,草根。

(3)斗鸡对挥麈(zhǔ):斗鸡,古代上层社会和市井间较为流行的一种以公鸡相斗而定输赢的赌博游戏。挥麈,挥动以鹿尾做的拂尘。晋朝文人喜清淡,在论辩谈玄时往往持之挥洒,以示高雅。

(4)凤髻(jì)对鸾(luán)钗:凤髻,古代妇女高髻的发式。鸾钗, 鸾形的发钗。

(5)楚岫(xiù):岫,即山。楚岫,南方的山。

(6)子犯对夫差:子犯,春秋时晋国大臣。夫差,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

(7)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石鼎上装饰的龙头低垂,银筝上的琴码雁翅形排列。石鼎,陶制的烹茶用具。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8)百年诗礼延馀庆,万里风云入壮怀:以《诗》》《礼》传家,必然有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祖国的万里江山都在博大的胸怀里。

(9)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季路懂得名分伦常,到死也保持着自己的好勇之气,未曾改变。季路,即孔门子路。

(10)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孔子的另一名学生高柴,遇卫难不径不窦(既不走小路,又不走孔道,不知变通)。在卫发生内乱时也恰好在场,他劝子路不要参与,子路不听,他一人逃了出来。“愚也”是孔子对高柴的评价。

(41)鸡人对虎旅:鸡人,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虎旅,宫廷禁卫军。

(12)六市对三街:六市,即六街,古都长安和汴京都有六条大街。三阶,相传古代帝王路寝前有三层台阶。

(13)陈俎(zǔ)豆,戏堆埋:《列女传》记载:孟子小的时候,家近墓地,孟子摹仿人家办丧事(戏堆埋)。后搬家到市集附近,又学习人家做生意;再后来搬家到学校旁边,他就学习祭祀的礼仪(陈俎豆)。俎豆,古时祭神或饮食用的器皿。俎,古祭祀器物。豆,一种高脚盘子,盛祭肉。

(14)皎皎对皑皑:皎皎,洁白,明亮。皑皑,洁白的样子。

(15)贤相聚东阁,良朋集小斋:汉代公孙宏出身清寒,做了宰相后,开东阁广揽才士,供给衣食,自己却比较节俭。

(16)书越绝:《越绝书》,历史小说。东汉袁康撰。记吴越二国史实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

(17)齐谐:《齐谐》,古代记录怪异之事的书。

(18)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陶渊明曾为彭泽令,三径种菊,门前有五柳,号五柳先生。彭泽高风即指陶渊明的高尚风度。

(19)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传说周王朝宫廷外植三槐,是三公朝见天子的位置。北宋王旦的父亲王祐家居琅琊,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三棵槐树,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故王氏称“三槐堂”。王氏世代公卿,盛于江左。

(20)水榭对山斋:水榭,指供游客休息、观赏风景的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的建筑。山斋,山中的居室。

(21)冰桃对雪藕:《汉武故事》记载,仙人西王母多次降临到人间,给汉武帝带来玉桔、冰桃、雪藕。

(22)漏箭对更牌:漏,古时一种计时器,以器皿贮水,随着水的流出,水面下降,指针指出时刻。漏箭,即漏的指针。更牌,古代计时器具。

(23)寒翠袖,贵荆钗:寒翠袖,杜甫《佳人》诗,描写一个被丈夫遗弃独居山谷中的贵妇人,最后二句是 “天寒翠袖薄,日暮依倚竹。”荆钗,用竹木制成的钗。历史上记载许多开明妇女,能同丈夫同甘共苦,史书常用布衣荆钗写她们的朴素,因而“荆钗”就成了贤明妻子的代称。

(24)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籁,本指从孔窍中所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筛,洒、落。竹林中传出被风吹动的声响,花溪上洒落月的倒影。

(25)携囊佳韵随时贮:相传唐代诗人李贺出行,常让小童背一锦囊,每得佳句,就记下投入囊中。

(26)荷锄沉酣到处埋:西晋刘伶字伯伦,纵酒放达,出行常携一壶酒,叫仆人扛着锄头跟在身后,曰:“醉死便埋我。”

(27)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孤独地浪迹天涯,那云浪风涛惊扰了旅人的思乡之梦。孤踪,孤独的踪迹。云浪风涛,如云之浪如风之涛。惊,惊扰。旅梦,旅人思乡之梦。

(28)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关山万里,山峦层叠,树木葱葱,盼望着能快点回家。烟峦云树,如烟的山峦,如云的树木,喻指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切归怀,急切思归的心情。

(29)杞(qǐ)对梓(zǐ):杞,落叶小灌木。梓,落叶乔木。

(30)桧(guì)对楷(jiē):桧,圆柏,常绿乔木。楷,黄连木,落叶乔木。

(31)玉陛对瑶(yáo)阶:玉陛,帝王宫殿的台阶。瑶阶,玉砌的台阶。

(32)风入袂(meì),月盈怀:风吹衣袖,明月满怀。

(33)兕(sì):古时生活在中原一带的一种凶猛的野牛。

(34)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东汉学者马融,性情放达,不拘礼法,他在教学时,“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南朝梁羊侃,好奢侈,结舟为斋,亭馆皆备,日事游宴。

(35)北面黉(hóng)宫宜拾芥:黉宫,古代称学校。拾芥,拾取地上的草芥,比喻到手容易。在学校认真读书,获取知识,日后入仕为官如同拾取草芥一样容易。

(36)东巡岱(dài)畤(zhì)定燔(fán)柴:岱,岱宗,泰山。畤,古时祭天地、五帝的地方。燔:焚烧。燔柴,把祭牲玉帛放在柴草上点燃,让烟气飞升,象征着送给了神灵,这是封禅时的一种仪式。

(37)锦缆(lǎn)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富贵人家乘彩船且歌且舞游春的景象。锦缆,以锦缎做缆绳,极言舟船豪华。横笛,竹笛,古称“横吹”,今称“七孔笛”。洞箫,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碧落,即天空。

(38)华灯夜月,遗簪(zān)堕翠遍香街: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时人潮涌动的景象。遗簪堕翠,指游人丢失的首饰。

今天我们讲《笠翁对韵》的“九佳”,这个韵部共38字,分别是:

阶 怀 乖 佳 侪 钗 哇 娃 差 洼 皆 俳 埋 娲 挨 斋 柴 豺 偕

崖 捱 排 涯 淮 谐 喈 崽 揩 牌 蛙 街 楷 槐 睚 蜗 鞋 骸 霾

这个韵部所包含现代普通话的韵母比较多,有ie、uai、ia、ai、ua几个,他们分别归入了中华新韵的“一麻”(带有a、ia、ua韵母的)、“三皆”(带有ie韵母的)、“四开”(带有uai韵母的)。

赏析论语十二则(论语说文之八十六)(1)

这个韵部中运用了很多非常有意思或者说有意义的典故,比如“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讲述了孔门弟子子路和高柴的故事。子路为人率直、勇武、重言诺、勇于改正错误。年轻的时候经常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装饰豪华的宝剑,是孔门弟子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他的另类不仅表现在服饰上,他还经常对孔子的言行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和颜回、曾参、宰予等不同,比如因为南子“美而好淫”,所以孔子见南子时,他不高兴;当孔子谈“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如此坦诚直言,是其他孔门弟子所没有的。孔子也经常批评子路,认为他在学术上并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孔子曾经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还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甚至认为他“不得其死”。但孔子的这句话竟一语成谶,子路后来确实被砍成肉酱。这就是文中提到的那副对子,子路在卫国做官,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后,要进城去见蒯聩,这时高柴曾阻他不要去,但子路认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进城见蒯聩,而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就在他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子路死后,孔子极为伤心,有覆醢(hǎi)之举(吃饭时,见到肉酱将其盖上,不忍食用)。

赏析论语十二则(论语说文之八十六)(2)

也许有人会奇怪,子路为什么这样做,他不是经常说孔子迂阔吗?在生死关头,难道保全生命,不是更重要吗?俗话不是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其实不然,“冠”,在古代不仅是现在意义上的帽子,它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冠仪》中说:“冠者,礼之始也。”子路系好自己的帽缨,是对礼制的尊重,他是用生命捍卫了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捍卫了儒家的思想精髓,捍卫了他心中的“道”。

“道”可以解释为中国人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正义观、道德观。

为了“道”,有的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有人可以放弃优越的生活、高贵的地位,而安于贫困,隐居避世。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这就是“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为了捍卫“道”,也有人以惊世骇俗的狂放来表现自己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比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在《世说新语》《晋书》中均有类似记载: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这就是“荷锄沉酣到处埋”。刘伶的种种放诞行为,在竹林七贤中绝非仅有,比如阮咸曾与猪共饮亦逍遥、阮籍猖狂穷途痛哭等等,他们用自己这种狂诞不经的行为,来表现内心的痛苦,来捍卫他们心中的“道”。这种“道”可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融通,也可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

赏析论语十二则(论语说文之八十六)(3)

关于这个韵部中的典故,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谈一谈这个韵部中涉及到的对仗手法。上面提到的“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作为出句,它的对句是“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上下句一个隐居的高士、一个仕宦的名门形成了正反的对比,这种对仗方式,叫做“反对”。再比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都属于反对。

有“反对”,自然就要有“正对”。“正对”就是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近。(注意是相近,而不是相同,如果是相同,那就犯了对仗中的一个忌讳——合掌,关于“合掌”,我们以后再谈。)比如文中的“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上句写游子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感,下句写游子思归之情,两句从不同侧面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苦、乡关之思。我们今天讲正对和反对,并无区分二者高下的意思,只是为大家拓展一下对仗的思路,我们构思对仗的时候,即可以从同一个角度遣词造句,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考量上下句的意境、情思。

赏析论语十二则(论语说文之八十六)(4)

在讲完正对和反对之后,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对仗中的用字技法——同旁对,所谓“同旁对”就是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仗。比如“杞对梓,桧对楷”就可以算是“同旁对”。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同旁对的故事。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本期试题

1.给“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对出下联。

2.给“湛江港清波滚滚”对出下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