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

(说历史的女人——第956期)

首先要肯定的是民国出才女。这不是说现在不出才女。因为民国时妇女地位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质的提升,所以一旦枷锁被打开,广大妇女便有了解放的快感,于是便才女辈出。如今早已实现男女平等,尽管才女大量涌现,但大家习以为常,反倒不被人关注了。所以才显得民国才女的惊艳。

然而在民国众多才女中,论人气之高,林徽因无疑是排第一的。她生前受人追捧,死后又受人尊崇,其在民间拥有的知名度或者人气,远远要高于她同时代的其他杰出女性,比如冰心、丁玲、杨绛等人,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为数不多的被称为“先生”的女性之一。

她的人气指数甚至高于那些在娱乐界曾大红大紫的胡蝶、阮玲玉、周璇等民国女星。不信你在网上搜一下,有关民国才女或者美女的文章,林徽因显然出现率最高。即便在传统的传记文学里,有关她的传记也是最多的,据不完全统计,仅影响比较大的长篇传记就多大十几种以上,一般的更是无法统计。

那么,论文才不及冰心、萧红或者张爱玲,论美貌不如周璇、胡蝶或者阮玲玉,林徽因为何有如此高的人气?她除了参与设计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外,还设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平凡的事迹?本期分解。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1)

(一)林徽因人气最高之第1因素——美

决定林徽因人气的第一个因素当然是美貌,不要认为这很俗,谈论女性若刻意忽视她的容貌显然是虚伪的。毋庸置疑,林徽因是美丽的,她向被认为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而不是先以民国几大才女的称谓出现。她是美女和才女的绝妙统一。

男人说她美,不算;向来对林徽因颇有微词的冰心先生(也有人说是二人相互不待见)也不得不承认:“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当然林徽因之美不可能有当时的娱乐界巨星周璇或者阮玲玉那么惊艳,但她能和这两位并称民国四美(另外一个是陆小曼),也并非徒有虚名。她美得很优雅,很脱俗,充满温情和聪慧,不是一个“貌比天仙”或者“堪称绝色”之类的词句所能概括了的。美有很多风格和标准,此不多讲。她很美,这就够了。

(二)林徽因人气最高之第2因素——纯

“纯”是指林徽因的纯真、真诚、纯情。当时追林徽因的人很多,最著名的比如著名诗人徐志摩,著名学者、哲学家金岳霖等。徐志摩为了她可以放弃结发妻,也是才女的张幼仪;为了她,可以把自己逼成一个诗人。徐志摩在英国结识林徽因时已经24岁,且有了一个两岁的孩子,而林徽因才16岁。他被林强烈吸引,并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不但跟张幼仪离婚,而且为了追求林徽因大写情诗,使其诗歌创作水平大力提升。本来他的专业并非文学,当时到英国是读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

徐志摩在后来的诗集《猛虎集序》中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的激情。并且他后来的英年早逝也跟林徽因有关。徐志摩34岁时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乘飞机往北京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金岳霖对林徽因更痴情,他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所以有人认为林徽因是红颜祸水一样的人物,间接“毁掉”了两个天才男人。不过这其实跟林徽因无关。你不能因为被蜜蜂蜇了,就怪招来蜜蜂的鲜花。

美丽无罪,它是上帝给的。在徐志摩和金岳霖身上恰恰体现了林徽因的“纯情”,因为她开始同徐志摩的交往纯属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正常表现,十六七岁的她是单纯的无辜的,并无拆散别人家庭之意;她后来跟梁思成确定关系之后,就一心一意跟了梁思成,再心无旁骛了。

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只能证明金的痴情;而林徽因对金岳霖的痴心丝毫不为所动,也恰恰证明了他对梁思成的用情之纯。著名作家陈学勇曾说:“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语出《莲灯诗梦:林徽因》)。

事实上,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真的是单方面爱了林徽因一生。后来林徽因去世后,在其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了一副著名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三)林徽因人气最高之第3因素——贵

“贵”首先是指林徽因的出身。是的,英雄不问出处,不过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出身对他一生的影响有何等重要。试问谁想出生在贫穷之家?林徽因(1904、6、10—1955、4、1)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的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大姒嗣徽音”中“大姒”指周文王的妻子,“徽音”指美誉、美德。从其取名便可知她的身世不一般,必是书香世家。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也是位饱学之士,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其叔父便是大名鼎鼎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这样的家世,林徽因想不成才都难。

她5岁开始读书;8岁时全家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12岁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6岁随父游历欧洲。她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攻读建筑学的志向。这些都是出身给她带来的优越。

但出身之贵,并不能代表其人之贵。林徽因的“贵气”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气质,是一种精神上的贵族。它是由一个人的容貌、品质、才学、个性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时名扬世界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负责接待并为之充当翻译的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林徽因当然外语很好,但外语好的多了去了,为什么不让别人给诗人当翻译?根本还是林的气质决定的。当时泰戈尔对林徽因的印象也颇佳,对她十分欣赏。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2)

(四)林徽因人气最高之第4因素——德

“德”是传统文化标榜的第一要素。德指一个人品行、品性。你可以无才,但不可无德。林徽因之德也无可置疑。她为了自己的事业,或者丈夫的事业,付出了很多,不能不说是一位具有贤良之德的妻子。

著名学者、作家李健吾先生曾对林徽因如此评价:“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林徽因虽出身富贵,历经繁华,但并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娇贵小姐,她一生也是历尽磨难吃过很多苦头的。

为了夫妻二人的事业,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丈夫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古代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认识,从而加以保护的。比如河北赵州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可以说在对中国古建筑研究上的贡献,梁思成贡献多大,林徽因就贡献多大。他们夫妻二人都不属身体健壮的那种,尤其是林徽因,身体虚弱多病,他们为了考察古建筑,到荒郊野外,穷乡僻壤,其艰苦辛酸可想而知。她经常陪伴丈夫爬高上低,风餐露宿,在荒寺古庙度夜,毫无怨言。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3)

抗战期间,林徽因全家颠沛流离到云南,曾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

林徽因可以在沙龙上被爱慕者众星捧月,也可以在穷乡僻壤吃苦受难。在四十年代末,她同样面临着人生的一个抉择,是去台湾,还是留大陆。去台湾当然生活条件要好多了,但她和丈夫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祖国。他们还谢绝了美国人的邀请。

当时的林徽因还身患重病,她不想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吗?她不知道美国的医疗水平更高吗?但是,李健吾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能够承受苦难,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林徽因跟梁思成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的婚姻,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受到很多人羡慕和尊敬。她是充满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她不会选择徐志摩那样的浪漫主义诗人,如果是那样,世界上会多一个浪漫主义的唯美爱情故事,但那未必会有幸福的充实的日子。她跟梁思成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少了氤氲浪漫,却朴素而真实。

(五)林徽因人气最高之第5因素——才

林徽因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她曾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文学创作上,林徽因首先是位诗人,她的诗写得委婉柔丽,清新自然,颇受广大读者的赞赏。其次,她在散文、小说、剧本、译文等方面均有所成,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被广为传诵。

但如果你认为林徽因散文不如冰心,小说不如萧红、张爱玲,写诗不如石评梅,译文不如杨绛,甚至美学不如陆小曼(林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美术设计),就说她才不如人,那你就错了。在以上领域她是不够突出,但仅一项指标,她就可以秒杀所有的民国才女,还不仅是民国。

试问,自古至今有几位女性在建筑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建筑,似乎是盖房子之类的事,向来是男人的专利,而她,一个弱女子居然涉足。林徽因主要是做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而存在,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文学写作只是业余爱好而已。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攻读建筑学。当时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以美术系的学员攻读建筑学,就这么任性。

林徽因同梁思成婚后,于1928年8月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期间曾为其叔父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后又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抗战期间,她在昆明时,还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1946年 回到北平,她又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她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时,还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的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

做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徽因有相当多的杰出作品问世。当然最傲人的是,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4)

之所以是深化方案,是因为开始林徽因并未参与国徽的设计。但国徽设计组众多专家一直没有拿出国家认同的方案,于是以林徽因为主导的清华大学建筑系才参与设计。就像一个企业的LOGO一样,国徽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标志,它的设计是极为严肃庄重的事情。为此国家下了大力气,发出奖励公告,设了四个奖级,其中一等奖1000万元,二等奖500万元!

这是个历史性的使命。为此林徽因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时梁思成主要负责政协会徽的设计)。因为当时她的身体并不好,但她必须完成这个使命。最终她经过整整一年的辛苦,于1950年拿出了国徽的最终方案!据说她当时设计图纸的草稿就有一大箱。当然那1000万奖金全归了清华。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她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5)

还有,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其主体建筑格局也是由林徽因于1950年设计的。

著名作家、翻译家(《尤利西斯》以及川端康成作品的著名翻译者)文洁若先生甚至把林徽因同达芬奇相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六)林徽因人气最高之第6因素——刚

林徽因除了设计国徽等外,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对北京和其他古建筑文物的保护。

1948年底,解放军准备解放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

后来得知我军对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态度时,他们夫妇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对北京甚至全国的古建筑的保护付出了很大努力。1951年,林徽因还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多次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做为礼品献给“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关于保护古建筑文物,有件事值得称道。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军飞机要轰炸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地,这两地都是日本文化的发祥地,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一旦炸毁,将是日本甚至世界无法估量的损失。

当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接受美军邀请,让他们在即将执行的轰炸图上标出京都、奈良两地的著名文化古迹,以免被炸。梁思成负责京都,林徽因负责奈良的文化古迹的鉴定。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6)

可以说,二人对日本的文物不受损害做出巨大贡献,若他们不放下民族仇恨,完全可以不管这事,那么日本损失就大了。因为林徽因一家人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都险些丧命于日军飞机的轰炸中,其三弟林恒也是于1941年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

1953年5月,北京市因规划开始酝酿拆除牌楼街。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被毁,梁思成与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其后不久,文化部的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聚餐会上,关于古建筑是否应被拆除,林徽因与吴晗又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激烈冲突。随后,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并拒绝吃药救治。她表现出了一种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抗争。这正是林徽因这个弱女子刚的一面。

关于此事,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曾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后来牌楼虽然被拆除,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萦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中。

由于长年积劳成疾,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可谓英年早逝。她的死是中国建筑界甚至文化界的一大损失,她去世后,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林徽因个人评价(林徽因为何人气第一)(7)

​林徽因一生也写了不少建筑方面的理论著作,比如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等。由于林徽因兼通文理,这使她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文学家的文学气质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充满诗意。

当然有不少建筑学作品是她同丈夫梁思成共同完成的,但她也付出了很大心血。正如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先生所说:“她天生是诗人气质,却是她丈夫建筑学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有人说,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她怎能不是人气第一的才女呢?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林徽因传》《梁思成传》《人间四月天》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