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

文 | 廖湛兮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1)

你是不是时常觉得郁闷、焦虑、烦躁,感到人生无望、无助又无趣?

这是抑郁症吗?

其实,不一定。

那么,内心的痛苦到底从何而来?

下面,我将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人们内心产生痛苦的3大根源。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2)

第一大痛苦根源——“做不好的选择”

人的一生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在做选择题,小到每天吃什么、穿什么、走哪条路去公司或回家,大到上什么学校、选什么学科、进哪个行业工作、和谁成为朋友、与谁结婚等等。

每一件或大或小的事,我们都必须在或短或长的时间内做出抉择。而我们的人生轨迹也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造就我们或好或坏的现状并预示着部分未来。

有人可能会说,上述事件如果真的可以完全按自己的心意选择,那人生也会少很多烦恼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自己的选择权太少了,所以才痛苦。

不可否认,小时候我们走的路,自己确实几乎没得选,大部分都会被家庭的现状左右,被父母的认知牵制;

长大后,等自己有选择权时又受制于自己的成长环境、经历、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性格等不同的主客观因素,从而仍然只能做“有限的选择”,有一部分人甚至有选择恐惧(怕选错),不知该从何下手,这确实是让人难受又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事实。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3)

该如何缓解此类痛苦?

我们要知道面对人生这道重要命题,每个人的选择权其实都是有限的。同时,也没人能在当下做出一个完美的决定。

我们不可能完全跨越主客观限制,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是在当时看没错,多年后回顾觉得是错误的,反之亦然。

换句话说,无论你的主客观条件如何,只要做选择,这世间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我们只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尽当下最大的努力做一个遵循本心且积极、正向的决定。

然后,别怕选错、不要纠结,也不要想做一次决定就一劳永逸,要根据现实的进展去不断的修饰调整。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认知、眼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经济实力减低试错压力,以此方可尽可能做出较好的选择。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4)

第二大痛苦的根源——“解决不完的问题”

人的整个身心成长其实都是在不停地解决各种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完,另一个又会不期而至,问题本身是没有终结的。

这本身也不要紧,关键在于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大家会觉得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自己解决不好,更不想或者说无力承担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对于无休止的问题充满了无奈和焦虑甚至愤懑。

比如,单位有福利房,用低于市场价格就能买到很好的房子,但由于自己没有积蓄,也没途径凑到足够的钱,所以只能失之交臂。这个问题没解决,后续结婚等事宜也受了影响,整个人都不好了。

再比如,工作业绩不好、收入降低,生活质量受影响,领导没有好脸色,家人跟着受罪,自己肯定也是不好过的。这时如果开始以网贷还贷款的方式来缓解,很少人能全身而退,大部分都会因为无法平衡而给自己制造更多问题、内心更加煎熬。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5)

如何缓解此类问题?

心理学中有个“墨菲效应”,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换句话说,我们要接受问题永远存在且没有完美规避的可能。有的问题是自己造的孽,但也不排除太多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问题存在。

我们能做的是,面对问题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进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做出不好的决策,也不要过分怨天尤人进而愤世嫉俗,我们要试着去冷静的直面、分析,尽可能正向的去解决问题。

同时要知道,问题本身不会终止,世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做的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看一步。

不妨把人生当做过关打怪,相信随着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们的经验和能力会提高,人生状况也会随之“升级”。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6)

第三大痛苦的根源——“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上”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他人的赞誉,因此很多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

有人夸就开心,有人指责就失落,自己的全部心情都被他人的言语左右,有的人甚至在潜意识里认定自己的价值全在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其实也是个人内心感到痛苦的根源之一。

因为,首先他人的评价完全不受控制,全在于别人的意志,你只能被动听之任之;其次,他人的评价不一定是公正的,很多时候就是主观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都活在别人未必客观的一己之言中,情绪被完全操控,你又怎么可能自发的去创造并感受快乐?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7)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要明白无论你是什么样、无论你怎么做事,永远都会有人不喜欢你,进而会抨击你,下意识希望你不好过,这是人的劣根性。

换句话说,要做到所有人满意、人见人爱,只是一种幻想。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不顾公俗良习,尽量我行我素。我想说的是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也没必要过于去讨好,为人处世只要不违背律规道德、无愧于心即可。

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个人价值不体现在任何主观的意见上,而是在于客观事实里,比如你的学识、谈吐、品行、心性、个人成绩等。

这些很多是可以后天修炼的,与其花时间纠结他人的看法,不如好好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底气;

同时“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要去哪里”,不再轻易被他人言论左右,把心情决定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心理学上焦虑的表现是什么(郁闷烦躁焦虑)(8)

结语

有不少朋友私信聊到自己心情长期不好,觉得生活无趣、无望且无助,怀疑自己有心理疾病。

我想说的是,大家能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学相关知识是很好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对号入座,否则会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要知道心理亚健康是常见的事,大部分人不会特别严重,遇到问题以自己缓解为先,实在严重,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