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

#全福游、有全福# 洛阳桥不在东都洛阳市,而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洛阳口建有我国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这也是世界第一座梁式跨海大石桥。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

很早以前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因为战乱兵燹等祸,迁到闽南和泉州一带。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河洛人见到这里山川地势很像故乡,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如此说来,洛阳桥还是跟古都洛阳有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2)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3)

洛阳桥建于北宋,中华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从基底到桥面栏杆全部石质,经过千年的惊涛骇浪依然坚强如初。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4)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这里的荒村古渡,名“万安渡”。野渡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风起,渡船多日不可发。到唐后期泉州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贵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发展至北宋时泉州港湾处帆墙林立,百舰争流,中外商贾荟集,各地货物集散。于是,小小野渡成了福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障碍,交通问题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多因素造成万安渡建桥迫在眉睫。此刻,仙游人蔡襄回家乡任职。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5)

官拜泉州知州的蔡襄,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千年前他的墨宝一字千金,千年后更是无价之宝。蔡知州不仅是书法大家还是贤臣实干家,他回到家乡后,治理蛊害,医洁乡里。植树造林,发动军民种植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整修城池加强军事防备,教习军民演武操练,以防海寇。奏请朝廷减免了漳、泉、兴三州身丁税一半。兴建水利工程,抗旱救灾。集全州之力,修建洛阳口跨海大桥。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6)

修建跨海桥,千秋功德。史料、民间故事皆记载着蔡襄的名字却忽略了与蔡襄并肩战斗的另一位功勋人物—卢锡。卢锡,生平不详、生卒不详。虽没有官方文字记录他的功绩,但是洛阳桥的每块石头都镌刻着他的心血。卢锡主持了洛阳桥的修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蔡襄的亲舅父。从他适龄入读与蔡襄同时受教于其父卢仁推算,舅父与外甥属同龄人。

蔡襄、卢锡修建洛阳桥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洛阳江的狂潮怒浪,江海交汇处极其复杂水文条件,传统的修建桥基方式根本无法完成。造桥的工匠采用了全新的“筏形基础”,减少海水、江水对桥基的冲击。这种“筏形基础法”直到近代才被西的桥梁设计师所认识。桥墩是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涨潮时只露一点船行尖头,像是联排舟楫在水中漂浮,这石船载着长桥穿越了一世纪风刀雨剑,终于抵达现世。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7)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8)

洛阳桥另有一种更显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智慧之处,“种蛎固基法”,此又为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基石上养殖牡蛎,借牡蛎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特性把石垒桥基胶固成整体,成为可以抵御水急潮猛、盐碱暗腐的中流砥柱,“种蛎固基”是世界建桥史有记载生物学应用在桥梁工程中的先例。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9)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0)

闽南俗语:“棉被里不睡,牡蛎田里滚。”意思闽南渔人温暖干燥的被窝里待不住,偏要跑到牡蛎田里翻滚。牡蛎,自千年前在桥基落脚后,一代代繁衍生息,桥的周围以及更深处海里遍布它们的身影,渔人从早到晚在海田里围绕牡蛎忙碌。晨昏退去海潮的滩涂上,密密麻麻布满三四块长方形石板搭靠三角状牡蛎生长人工礁,没有船头没有帮的方形小舢板,载着渔人载着收获的牡蛎穿行海沟。船过后,敲牡蛎的梆梆声依然在桥边规律的响着,不急、不歇。几块木板拼接简陋小舢板长长的双桨,倒影水中呈菱形。偶有机动船匆匆而过,水波纹涟漪荡开菱花朵朵。出海的妇人们石阶上等候同伴时,光景最是热闹。归来后伊们大都独自默默离开,一天的海中劳作辛苦可知可触。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1)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2)

潮涨潮落,桥边下海归来的渔人们肩挑手提着成筐的牡蛎,从长桥中部一处小小码头拾阶而上。码头上是桥中腹地湖心岛,小岛在洛阳桥中部偏南。岛上一座红砖厝建筑,门上匾额是拓印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石刻存于室内。“西川甘露”碑刻被碑亭保护。另有历代碑刻林立,婆娑树荫下“万古安澜”“万安桥”的宋代石刻,依然字痕深深。几株秀木,郁郁葱葱亭亭如盖,阳光过隙荫下一地清凉。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3)

岛正东方矗立石笋一样的避风塔,塔表面光滑没有任何装饰,立于两层石坛上,坛下南面立有“南无阿弥陀佛 ”的石碑。洛阳桥地处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海涛搏击,人们立塔避风希望神佛护佑石桥平安。建于清代的避风塔于洛阳桥现存八幢石塔中最为年幼。与避风塔相去不远的是宋代陀罗尼经幢式石塔,修长玉立。桥边古树下有阿育王塔,已经风蚀掉了塔剎,依稀可见塔身雕刻的佛像。桥头南北均有有石塔,桥北双塔同为阁楼式石塔,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桥南西面石塔与桥北双塔相似,南十方塔。东面为轮塔,塔身中空,内供奉观音像,菩萨坐像前香火常年不息。这七幢石塔皆建于桥上,独有宝箧印经式月光菩萨塔自桥旁另修石坛伫立水中央。石塔四面,三面雕刻佛经文字,西面雕月光菩萨头像,南面刻“月光菩萨”,北面的落款“己亥岁造”弥足珍贵。这是石桥上唯一纪年文物,准确地记载了洛阳桥建造年代。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4)

洛阳桥建造几近人力不可为,坊间千年来有关桥的传说多是神话故事。说是南海观音在造桥中各种护佑、各种神助。话说这日观音菩萨看到建桥已然花费白银一千四百万两,造桥银两邑人自动捐献,蔡知州也卖了家里田地,泉州阖府再也无力筹措后续资金,遂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声称谁若能用金钱投中她,她愿下嫁为妻。美貌绝伦的菩萨化身引得饮食男女竞折腰,巨贾富豪们、纨绔子弟们,不惜豪掷千金。金钱雨点般落在小舟上,却始终无一人投中。那以后邑人誓誓旦旦说长桥两面三刀翼的扶栏,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狮二十八”,是菩萨显灵筹钱建成。

关于洛阳桥的神话故事连篇累牍,如蔡夫人渡江,夏得海醉投书海神,酒井涌杉,观音化美女,八仙显神通。通篇故事下来,大意是蔡大人是文曲星下凡,自蔡母怀胎时已经有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一路佑护,当然传说故事中出场最多的是八仙各显神通斩妖助建。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5)

蔡襄是不是文曲星下凡,时至今日已不得而知。但是泉州百姓对其感激之情千年不改初衷。桥南村自宋代建有蔡忠惠公祠,被邑人世世代代虔心供奉着。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蔡襄在记文里不赘一词、不短一字、不脱一意记录了建桥点滴,对自己的功绩只字不提。蔡襄祠院里,一株古榕遮了半院,廊下历代碑刻上光影憧憧,走廊尽头是一张简单的竹椅。千年前,建桥总指挥卢锡可曾在此小憩,椅背上沉沉的灰渍可是卢指挥身上未来得及清洗的沙泥,公务结束自州衙赶来巡视的蔡大人可曾轻轻拾起舅父委地衣裳。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6)

修桥人卢锡、蔡襄,更有无数连名字都没有出现的能工巧匠、役人渔夫,他们的智慧、生命、汗水融入了洛阳桥,桥栏是他们有力臂膀,石桥板是他们坚定地脊梁。护桥者不仅有仙佛,还有凡人武士,猛兽雄狮。桥南桥北各有两位护桥将军,手持佩剑的美髯石将军,面目和蔼嘴角含笑。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7)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8)

桥东是望不到边际的桐华树林,邑人们称最美红树林。晨时的红树林大多是迷濛虚幻,远处的高楼在重重水雾中隐现,绿色像是海水无边无际。海水退潮无踪,树间逶迤的海沟里小舟陷进淤泥,大长腿白鹭在舟楫上、在树梢上、在礁石上歇脚,黑嘴鸥、白头鹞成群的从树丛中飞出。生长红树林的地方以前是废弃养蛏滩涂,板结破烂污浊不堪,治理后种植桐华树海成为候鸟的越冬场所和迁徙中转站,更有大批候鸟留下来繁衍生息。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19)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20)

洛阳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代表作,还是鸟类乐园,鸟儿或低飞盘旋,或埋头捕鱼,或翻抓蟹虾,又或者只是发呆,渔人们耕海牧渔,撒网穿梭,与鸟儿们仿佛旧相识重逢,不热烈不疏离,无扰相处。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不仅便利了两岸邑人,对泉州乃至整个福建的经济带来了千年不绝的裨益。洛阳口是广东、福建入江浙、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至此福建地产,内地物资往来不绝,闽地经济更上一层楼。

跨海石桥南端是晋江市,北端是惠安县,桥中间有小小石板,标注着两地分界。走过长长的古石桥,光阴已经过了千年。

真正的洛阳桥在哪里(千年洛阳桥)(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