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社交恐惧后怎么办(循序渐进告别社交恐惧)

■周强 杨孟德

“报告!”教育课上,一声略微颤抖却又坚定的声音响起。黄班长看到小徐第一个打报告回答问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黄班长第一次注意到小徐是在新兵分班的时候。当被点到名字时,他低低地应了一声,匆匆忙忙地跑到了黄班长身后。黄班长心想,这小子太内向了,得多关注。

“手榴弹出手时要注意扣腕。”“拉单杠要感受背部肌肉的发力……”休息时间,新兵在热闹地交流心得。

“你今天3000米跑进了全连前五,有什么秘诀吗?”忽然大家转向了默默呆在角落的小徐。

“没、没什么,就那样跑。”看着大家热切的目光,小徐说着竟扭头走掉了。

看到这一幕,黄班长回到宿舍后便跟小徐谈心聊家常,想帮小徐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可是黄班长把话题找了个遍,小徐也只是拽着衣角简单地答上一两句。之后黄班长又多次找机会跟他谈心,结果每次都冷场。

后来有人向黄班长反映:小徐见人不打招呼。班里的新兵也说很难和小徐处到一块。黄班长挠着头发愁:小徐融不进集体,以后的军旅路咋走呢?

“还是得找小徐聊一聊。”黄班长心想。在黄班长一再追问下,小徐终于说出了缘由:“班长,我有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黄班长感觉这词有点专业,但大概明白意思,就是害怕跟人打交道呗。“咱当兵的无所畏惧,越是恐惧越要勇敢面对,战胜自己!”黄班长给小徐打气。

之后,连队上教育课、营里开展活动、新兵旅集会,一旦有发言机会,黄班长都“逼着”小徐发言。一旦小徐稍显犹豫,黄班长“犀利”的眼神就瞪过去。小徐只得一次次硬着头皮打报告,但每次看到那么多目光紧盯着自己,小徐就心里发怵,说话也磕磕巴巴的。重压之下,小徐越来越消沉。

走出社交恐惧后怎么办(循序渐进告别社交恐惧)(1)

△姜晨绘

没能帮小徐走出阴影,黄班长很无奈。

“对了,指导员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他肯定有办法。”黄班长突然想到这一点,赶紧跑去向指导员求助。

指导员宫晓冬听完情况后,告诉黄班长:“新兵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不爱与人交流,发言时过分紧张。我们通常感觉他们‘放不开’‘上不了台面’,有的可能就是存在 ‘社交恐惧症’。”

“其实你让小徐直面让他感到恐惧场景的做法,就是心理学上应用最多的疗法。只不过你‘下药太猛’,产生了‘副作用’。”

指导员解释道:“让小徐融入集体,可以进行放松训练。新兵入伍课目中的心理行为训练就有大量内容,呼吸式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想象性放松法等都可以运用。平时,要多找他谈心、多鼓励,还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让他主动敞开心扉。”

取得“真经”后,黄班长豁然开朗。之后,黄班长利用休息时间,引导小徐进行放松训练。在循序渐进的心理放松训练后,小徐慢慢敞开心扉,将生活中会使自己感到紧张的情况告诉了黄班长。

了解情况后,宫指导员和黄班长一起做了一份诱发社交恐惧的清单,帮助小徐逐项适应。“感觉怎么样?”看到小徐拿着从其他班协调的训练器材回来,黄班长问。

“感觉没那么紧张了,战友们都挺友善的。”小徐笑着说。

“好,咱进行下一项,在全排开会时发言……”黄班长在清单上画了个勾。就这样,黄班长按照从易到难的程度,一步步地帮助小徐适应那些让他紧张的情境。

在黄班长的耐心帮助下,小徐渐渐开朗起来,和战友的关系越来越好。看着小徐的变化,黄班长感慨道:“心病还需心药医,遇到内向的新兵,可不能简单地‘逼’其开朗了,不然就是‘好心办坏事’。”

现在,黄班长还从指导员处借来心理学相关书籍,一有空就给自己充电。

本文刊于2019年10月27日《解放军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