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

说起相声TV,作为八零后大部分都耳熟能详,即使是笔者这种生活在南方,对北方相声相对陌生的人,也能在当时的电视上经常看到相声TV。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1)

相声TV是相声发展进入瓶颈期,在面对小品的强大冲击下,做出的一种改革性尝试。

相声TV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中英文结合,其实跟MTV是一个意思,把music替换成相声,加上Television的简称而已,毕竟相声的英文Crosstalk大部分受众都不知道,你整一个CTV出来只会更加不伦不类。

说白了,相声TV就是相声的真人视频,把相声演员的讲述转换成实景表演,只不过全程没有其他音效,只有相声演员的口头配音而已。

相声TV重新演绎了不少经典作品,尤其是一些没能留下画面的传世之作,比如刘宝瑞先生的《画扇面》《做大褂》等,都由当时知名相声演员拍成了TV。李文华先生在嗓子不能发声之后,参与了多部相声TV的拍摄,让老先生在舞台之外继续为相声事业做贡献。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2)

而当时最火的几段相声TV,莫过于马志明先生的《纠纷》《夜来麻将声》,以及常宝霆先生的《别扭话》,苏文茂先生的《扔靴子》等。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3)

这几部作品拍出来的效果几乎是无缝对接,因为段子本身就是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性很强,马志明跟常宝霆对于角色的塑造也非常完整,所以两人在实景画面中演绎自己相声里的角色,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甚至效果还超过了舞台相声。

但相声TV也不是所有相声都能拍摄,要求有剧情推进有角色分配,另外演员不能有任何一句零碎台词,必须全程都在角色跟剧情之中,切换角色必须是自然而且合理的,否则拍出来的画面跟语音就会支离破碎,观众也无法入戏。

效果好的比如《别扭话》,这段相声本身也是对白式包袱为主,没有多少角色心理刻画,也没有需要使相的笑料。常宝霆演一个全天听不到一句人话的倒霉催,“常先生您又没气了”“哥几个快过来这老家伙快完了”“舅舅我给你送钟来了”等经典台词也火爆一时。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4)

另外苏文茂先生的《扔靴子》,也是非常经典的相声TV,主演就是苏文茂先生的公子苏明杰。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5)

但相声TV并没有一直火爆,在九十年代末期就逐渐没落,直到退出了荧幕。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就是相声市场走入了低谷,尤其是电视相声领域,所以相声TV这种高投入低回馈的事物也就被冷落了。第二就是能够改编成相声TV的作品越来越少,2000年以后相声在小剧场逐渐复苏,而小剧场的相声节奏偏慢,而且新段子大部分都是碎包袱拼接而成,包括郭德纲的大部分相声都是如此,没有人物塑造没有剧情推进,或者就是有剧情但剧情极其浮夸,跟生活完全脱离,根本无法转换成画面的奇葩剧情。

但相声TV虽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FLASH动画,郭德纲的大部分相声都被改编成过FLASH动画,相比真人表演,动画可以演绎更加奇葩的剧情,并且在角色塑造上可以彻底放弃,只需要创作者花更多心思去构思符合段子内容的画面就可以了。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6)

不光郭德纲,刘宝瑞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的相声作品,也陆续被人做成了FLASH动画。

但相比真人表演来说,FLASH动画的成本要高得多,因为所有画面必须手绘,而且越是浮夸的剧情,在画面制作上就投入越多,另外动画还必须是全原创,不能随便引用其他已有的动画形象,否则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

所以在火了一段时间之后,相声FLASH动画也逐渐消失了。而现在的相声市场进入偶像化时期,最火的德云社青年演员们表演的相声,花再多的成本也无法做成相声TV或者FLASH动画,因为岳云鹏张云雷等新生代演员的表演方式彻底脱离了传统,垫话废话一大堆,频繁的跳出跳入,根本没有任何剧情推进,时不时跟台下观众互动,动不动就喊口号或者被刨活,这种相声只能去现场观看,看直播视频都能把人看睡着,用画面去展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50年代相声老艺人(见证了九十年代相声的另类辉煌)(7)

所以说相声TV是见证九十年代相声最后的辉煌也不为过,在那之后相声进入了网络时代,流量经济与偶像效应的乱入,让相声也彻底走偏,成为了不伦不类的圈钱工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