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为什么承认刘备(刘备在汉献帝被迫退位后)

汉献帝为什么承认刘备(刘备在汉献帝被迫退位后)(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一回内容,随着作者罗贯中的精彩描写,将人带入一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

要说中国古代的乱世,三国是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乱世。其实其他乱世诸如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精彩程度也是不次于三国的,但为什么知名度不如三国呢,因为没有罗贯中式的人物来写这段历史。

三国既然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三国时期,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什么不将汉献帝迎入蜀地,反而是自立为帝呢。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刚刚继承曹操王位的曹丕,在上位的当年,便是迫不及待的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由此篡汉立魏,至此名存实亡的东汉正式寿终正寝,汉朝405年国祚到此结束。

而远在蜀地的刘备,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但他的反应却是让人大跌眼镜,并没有将汉献帝迎入蜀地,而是在几个月以后,自己称帝。

汉献帝为什么承认刘备(刘备在汉献帝被迫退位后)(2)

刘备称帝的原因很简单,史书记载是“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意思是当时传闻汉献帝被曹丕害死,而刘备也没派人确定一下,而是为汉献帝举行了一个葬礼,给他上了一个谥号,等于是确定了汉献帝的“死亡”,然后自己就成为匡扶汉室的最后也是最大的希望,以此来顺理成章的称帝。

刘备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迎汉献帝入蜀,是难如登天

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以后,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封地是“都山阳之浊鹿城”,大概位置在今天河南焦作一带。

很明显刘备就是真的想迎汉献帝入蜀也是有心无力,首先他向曹魏政权要人,人家根本不可能放人的。

要以武力达成目的,也不现实。要真有那么简单,后面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就不是无功而返,而是直捣黄龙了。

更何况汉献帝是前朝皇帝,曹丕对他肯定不放心,重兵把守式的“保护”很正常。

汉献帝为什么承认刘备(刘备在汉献帝被迫退位后)(3)

所以说以这点来看,就算刘备真的想迎汉献帝入蜀,也是有心无力的。

二、汉献帝活着,并且到了蜀地,对刘备个人来说弊大于利

我们先不说怎么样才可以将汉献帝迎到蜀地,而是说说汉献帝到了蜀地以后,虽然对刘备来说,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但同样也有不小的负面作用,很容易分化刘备的权力。

因为汉献帝是正统皇帝,他到了蜀地以后,刘备这个蜀地的实际统治者虽然可以以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同样会很尴尬,只能当王。

而且刘备手下也有不少忠于汉室之人,万一这些人只听汉献帝的,不听他的,那么岂不是很尴尬。将来如果时机成熟了,需要除掉没有利用价值的汉献帝,那么这群人反对,对自己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更何况刘备一生颠沛流离,辛辛苦苦打下拥有三分天下其一的局面,说他没有政治野心是不可能的,而他的野心是称帝。所以汉献帝如果真的到了蜀地,对他来说,虽有好处,但肯定不利于他的称帝大业的。

汉献帝为什么承认刘备(刘备在汉献帝被迫退位后)(4)

最后总结来说,刘备想匡扶汉室,汉献帝被迫禅位以后,以政治上来思考,刘备将汉献帝迎入蜀地,虽然有负面作用,但也有很大好处,就是可以以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发挥汉献帝的最后利用价值。

但刘备很明显没有实力打入魏国,迎回汉献帝的,加之就算迎回也有不小的负面作用,所以这个政治优势就没有再考虑了。因此刘备干脆发挥了汉献帝最后的作用,不论谣传是真是假,就确认汉献帝“已死亡”,再顺理成章的自行称帝。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刘备,毕竟人心就是如此。

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目的是复兴大汉,并非是忠心于汉献帝一人,曹丕可以称帝,他刘备为什么不可以称帝?

更何况权力的滋味,一旦尝了就很难放下。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没人会甘心拱手让人,能说自己不贪恋权力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有享受过权力的。到了刘备的位置上,享受那么大的权力,就是圣人都不一定说放就放,说拱手让人就拱手让人的。

更何况刘备最多只是假造汉献帝已死的谣言,或者说未经考证汉献帝已死的谣言,就匆匆的给汉献帝举行个葬礼,来个追悼会,然后就自己称帝,并没有害死汉献帝。所以刘备这种行为,没必要贬低,也没必要抬高,可以说是很正常的操作。

汉献帝为什么承认刘备(刘备在汉献帝被迫退位后)(5)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