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

前面的文章中,我破解了隐藏在晴雯身上的一道谜题,这位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怡红院侍女,就是多浑虫灯姑娘。其中,点到了《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夤缘”。本文将进一步揭秘“晴雯”,破解“水蛇腰,削肩膀”之谜,解读王夫人为何借抄检大观园之机,把晴雯赶出了荣国府。

其实,晴雯暗喻的是朱元璋,《红楼梦》故事皆因“晴雯”而来。王夫人驱赶晴雯,暗藏的是一段桂林靖江王取代朱洪武的历史。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1)

多浑虫灯姑娘的终极寓意

《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这几部书都是以“瘦词隐语”写成的密码书。所谓瘦词,简单理解就是以灯谜的方式隐藏不能说的真话。瘦词隐语又叫“诗禅”,明嘉靖时期,李开先说:

诗禅何所於始乎?其当中古之时乎?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託兴,有佹诗,有讽諫,有寓言,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夫谓之诗禅。如禅教深远,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径陈,径直则非禅矣。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回目告诉读者,这部书就是以“诗禅”写成,书中故事“不可直指径陈”,“必由猜悟”。这则回目就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古人在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这天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因游戏进行到夤夜,故而,猜谜又叫“射夤”。夕下有虎,猜灯谜又叫“射虎”,制谜猜谜高手名为“打虎将”。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2)

古人的灯谜多以诗词俚句为谜面,配以谜格,显得十分高雅,是一种文人雅玩的文字游戏。尽管灯谜谜格十分繁复,但总脱不了谐音法、拆字法、字形法、会意法、指代法……等等与造字六法相关的法门去猜出谜底。所以,脂砚斋在甲戌本中批注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时,就告诉读者,这是“拆字法”。

以此法解读“多浑虫”、“多姑娘”、“灯姑娘”,其中的寓意就一目了然了。多,为夕夕,是重夕,也就是深夜的意思,深夜即夤夜。猜谜至深夜,当然得点灯,多姑娘是灯姑娘,其中的逻辑关系便是如此

浑虫,那就是“浊”,南方口音浊、烛不分,重夕所点之灯即为烛灯。夤夜猜谜,人眼迷离,烛光浑浊。《红楼梦》中大写了两次元宵节,元妃省亲时,荣国府大观园灯火辉煌,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贾政猜灯谜时,那就显得十分悲凉了,此时之灯即浑灯。

那么,《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不断地写灯呢?又为何把多浑虫多姑娘“直指径陈”为灯姑娘呢?这就涉及到《红楼梦》故事的缘起,“夤夜”暗写的是朱元璋出世时的情景: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这段记载,总括《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红楼梦》而言,香橼(缘)、冷香丸、冷子兴、天香楼都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这段“仙缘”。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3)

洪武皇帝因为冷香丸出生在天历元年,即为“天香”。子丑之时,就是“夤夜”。宁荣二公名贾演、贾源,去掉水字边,就是“夤缘”。夤夜点灯猜谜,就是浑多虫、多姑娘、灯姑娘。朱元璋家后来迁徙到“太平乡之孤庄村”,孤庄之“孤”,即姑娘之姑

灯,繁体字写成“燈”,“燈”本作“镫”。《说文解字》:“镫,锭也”,“锭中置烛,故谓之镫”。灯与豆(高脚盘之类的盛器)有关,难怪供奉痘疹娘娘不准点灯。镫,拆开解即“金登”、“金定”,朱元璋家出自金陵淘金户,又以“金木水火土”为朱家皇统字辈,登是升腾之意,定是定鼎之义,灯,寓意朱家定鼎。《红楼梦》中写的都是烛灯,也就是朱灯,多浑虫就是烛灯。

朱灯照红楼,浊灯影幢幢,红楼结局就是“昏惨惨似灯将尽”。

毫无疑问,《红楼梦》所写的家史,是朱明家史,天子家天下,《红楼梦》就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明史。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4)

水蛇腰,削肩膀,晴雯暗喻朱元璋

前面的文章中,点到过晴雯与《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所隐藏的“夤”字:晴雯之“晴”,本作“殅”,即“夕生”之寓。朱元璋生于子丑之时,当然是“殅”。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特别来到怡红院驱逐晴雯。事前,王夫人问王熙凤:“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水蛇腰”、“削肩膀”这两个形容晴雯至绝的两个词从未得到正确的解读,其实,这两个词依然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朱洪武出生于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农历戊辰年,属龙。龙的形象是牛头、鹿角、蛇身、鱼鳞、鸡爪、鱼尾。故而,蛇腰说的是龙身。《红楼梦》中多次写到“走水”,走水即失火,暗喻的是朱家藩王之间的大火并,也暗藏了荣国府乃至明朝终结于火的真实历史。

“水蛇腰”,不仅以蛇腰影射了朱洪武,还以“水”字写到了明末清初,“清,属水,子也”。“水蛇腰”隐藏了明朝灭亡,清取代了明。如此,就不能责怪王夫人驱逐晴雯了。王夫人驱逐晴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晴雯那副“削肩膀”。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5)

“削肩膀”早就出现在第三回书中。林黛玉来到荣国府,在姥姥家见到了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姑娘探春就是“削肩细腰”。但是,贾探春只是“削肩膀”,不是“水蛇腰”。探春的故事,咱们今后再讲,此处单说“削肩膀”。

肩膀被削去,肯定是斩断了双手,兄弟如手足,意味着手足相残。南明时期,就是朱家藩王为争夺皇统相互火并,同室操戈,自戕手足。而这样局面的形成,总源头就在朱元璋这里。《红楼梦》中隐伏着“小燕四儿”的靖难之役,以苏东坡“雪堂”暗藏的朱佑樘蒙难,以及嘉靖大礼议改变朱家皇统,尤其是以“烛灯”暗射南明(难明)的藩王大火并等等朱明历史。这一切的根源,都源自“封建诸子”,也就是朱元璋恢复周制,分封藩王——这就是一条“多浑虫”

《红楼梦》中的“灯”,都是烛灯。“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这回书中,贾环因妒忌彩云和贾宝玉玩闹,“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宝玉顿时“满脸满头都是油”。这是书中兄弟相残最经典的一幕,“朱灯”之下大火并,正是南明时期的真实写照,“油”即“由”,大明、南明最后一朝皇帝是朱由检、朱由榔,也是红楼三尤之“尤”。烛油,朱由,就差后面的名了。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6)

贾宝玉被烛油烫伤,其寄名干娘马道婆告诉贾母,这是一时飞灾,要供奉“西方大光明普照菩萨”。贾母问如何供奉这位菩萨,马道婆说:“除香烛供养之外,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上个大海灯。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贾母盘算了一阵,准以五斤香油供奉大光明普照菩萨一个月。

《红楼梦》的“香”,就是上面所说的“天香”,是明朝的一个象征符码。香油,毫无疑问就是朱由检、朱由榔之“由”,以香油点海灯,是为后文书“西海沿子真真国”伏线,暗喻朱由榔之死。每天五斤香油,供奉一个月,也就是贾雨村说的“时逢三五便团圆”,“三五”之后,海灯熄灭,“大光明菩萨”就变成“多浑虫”,哪能“普照”?

大光明普照菩萨,是《红楼梦》所独创,说的就是朱元璋创立的大明。没有香油供奉,那就“南明”了。果然,大光明菩萨不能普照荣国府,贾宝玉、王熙凤被马道婆镇魇,差点丢了性命。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7)

晴雯夭折,大观园“故烧高烛照红妆”

晴雯之死,贾宝玉是有预兆的。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赶走了晴雯,贾宝玉预料:“他这一去,一时也不惯的,那里还等得几日。知道还能见他一面两面不能了!”袭人听了这话,大有狐死兔悲之感,怼贾宝玉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然说一句略妨碍些的话,就说是不利之谈,你如今好好的咒他,是该的了!”,这盏灯就是说的晴雯,她不能再在大观园中闯祸闹事,了却一段风流情债,应当回九天薄命司交割去了。袭人没有也是一语成谶,晴雯归去,就是“该的”。

所以,贾宝玉说:“不是我妄口咒他,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袭人问是什么兆头,宝玉答道:“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贾宝玉一语成谶,接下来,书中就写了晴雯之死。这段情节中,多浑虫多姑娘就变成了“灯姑娘”。

贾宝玉为何以海棠喻晴雯呢?海棠死了半边,为何就预示了晴雯的终局呢?这其中,还是说的“灯姑娘”。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8)

宝玉所言,出自苏东坡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句诗,又是史湘云的花语,史湘云的结局,难道也如灯姑娘一样,因“风流”而夭折吗?这是题外的话,咱们今后再讲。

我曾经临习过《张黑女墓志铭》,其中有这样一句:“不因举烛,便自高明”,这句话典出《韩非子》,其文曰: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原本是写信的人误把自己对侍者说的“举烛”写进了书信之中,燕相看到这两个字,大受启发,说:“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举贤而任之”。《红楼梦》以海棠引出苏东坡的诗句,暗藏了“明”。但是,烛光昏暗,哪里能照海棠不死?海棠红色,也是“朱”。海棠花暗喻晴雯,也就对上了马道婆以以蜡烛香油点海灯,供奉大明普照菩萨的情节。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9)

不许点灯,那就“南明”。在上一篇解读晴雯就是灯姑娘的文章中,提到了贾宝玉去梨香院途中,遇到了吴新登。这个人名,脂砚斋在甲戌本中批注是“无星戥”,其实是无芯灯。

马道婆点海灯,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每天用四十八斤香油,配以一斤灯草做灯芯。贾宝玉每天五斤香油,贾母没有准灯草,这盏海灯便点不明。何况,马道婆只是蒙骗香油的,继而被赵姨娘拉下水,镇魇了宝玉,还能去点海灯为荣国府祈求大光明普照菩萨吗?荣国府没了“明”,贾宝玉见海棠死了一半,自然也就“悲谶语”了。

海棠花象征晴雯,但奇怪的是,丫鬟却说晴雯是去天上做了芙蓉花神。于是,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念毕祭文,林黛玉突然如鬼魂般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10)

王夫人驱逐晴雯,是“奸雄心事”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各解花语,林黛玉掣得芙蓉花,其花语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诗其实是欧阳修从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中点化而来的,原诗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林黛玉不是碧桃,也不是红杏,她是芙蓉花。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明祭晴雯,实是为林黛玉设“兆头”。

林黛玉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前世是绛珠草,又化作“秋江”之上的芙蓉花。秋江,也就是指的“西方灵河”,这朵芙蓉花是水芙蓉。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说的是她与黛玉都有佛缘,荷花,都是佛的象征,有“和尚”之意。花,在书中是暗点荣国府,荣国府是凤阳朱家之藩王。这其中,就暗点了癞头和尚。癞头和尚即甄宝玉,甄宝玉送玉,是把以朱元璋之“璋”象征的“玉”,送到了西方灵河岸上。

西方灵河岸上指的是座落于漓江之畔的桂林靖江王城,漓江发源于灵渠(灵河)。林黛玉,本作“林代玉”,即以桂林靖江王取代了朱元璋之“玉”。“林代玉”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段历史是黛玉在荣禧堂中所见之第十二代桂林靖江王荣穆王之子朱亨嘉篡夺大明皇统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11)

朱亨嘉以洪武为年号,在靖江王城自称监国,说他们家才是朱家嫡长子,“兴隆街大爷”的嫡派子孙才能继承“龙衣人”朱世珍(仁祖,珍珠)的龙衣。兴隆街的大爷,就是贾雨村。贾雨村中秋节吟诗,脂砚斋说他“奸雄心事,不觉露出”。兴隆街的大爷是什么样的奸雄呢?还是脂砚斋说的,贾雨村乃“莽操遗容”。

莽,指的是王莽,操,即曹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其中就暗藏了靖江王朱亨嘉篡夺皇统的历史。曹操,即“曹雪芹”之由来,王莽,则说的是王夫人、王熙凤,乃至整个金陵王家。

林黛玉来到荣国府,在荣禧堂旁边的三间耳房内见到了王夫人的居室中有三条金钱蟒,又见王熙凤则戴着一条“赤金盘螭璎珞圈”。螭,是一种没有长角的龙,也就是莽,荣禧堂中就有一条“大紫檀雕螭案”,也是一条“莽”。荣国府被两个姓王的管家婆管着,王府人就是王莽。“王子腾”,即蟒蛇腾升要成龙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12)

“燈”,古字又作“火赤登”,即左边是上火下赤,右边是“登”。登,即上升,王子腾在书中不断升官,是“登”。腾、灯近音,大观园诗人们总喜欢拈韵作诗,“腾灯”,归属于《平水韵》“下平十蒸”韵部。

原来,王夫人驱逐晴雯,正因为要夺“灯姑娘之名”,王家就是也要做多浑虫灯姑娘。这样的奸雄心事,隐伏于书中,是非常难以读出来的。所以,王熙凤供奉痘疹娘娘,是不准点灯的。这样难怪袭人埋怨贾宝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秋窗风雨夕》点明灯姑娘就是“夕生”之晴雯,也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以及贾家的结局。《说文解字》:“夕,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见”,“时逢十五便团圆”,也是半月。月圆月缺,大明难明,故而,贾家终结于多浑虫灯姑娘——昏惨惨似灯将尽。

晴雯出现在九天薄命司之中,贾宝玉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灯姑娘”。因而,这个人物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读《红楼梦》不能索隐,不是某人隐某人,某人是某人,每一个人物或者意象都是多面的,也就是一人多喻,多人一喻。晴雯是“灯姑娘”,灯姑娘不仅是晴雯,还是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林黛玉……,等等,灯,始终伴随着荣国府兴隆至衰亡,预示了红楼终结于大火之中的“爬灰”结局

红楼梦里面关于晴雯的故事 晴雯是灯姑娘暗喻朱元璋(13)

司马光《类编》中说:“灯,烈火也”。《红楼梦》中暗藏了三把火:纵火明故宫,靖江王城遭孔有德纵火烧毁,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永历皇帝朱由榔之后,下令焚烧。“回首相看已化灰”、“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贾元春与她的丫鬟抱琴(宝琴)一语成谶,“灯姑娘”终成烈火,烧尽了朱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