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

丝绸之路通俗演义

第四回

亚历山大十年东征,丝路西段连接中段

上回书说到,在史前时代,欧亚几个大的文明中心其实早就有着间接的往来。中亚和波斯地处几大文明之间,是连接东西方的天然桥梁。

公元前20世纪开始,波斯人定居伊朗高原地区。伊朗高原东、北、西三面皆山,南临波斯湾,是一块相对较为封闭的地区。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统一波斯各部落,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君主制帝国。波斯帝国向西陆续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古埃及新王国、色雷斯,一直抵达希腊各城邦;向东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

波斯帝国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相邻的中亚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1)

波斯帝国地图

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帝国。为控制全国,波斯帝国建立了完善的驿路网,其主干西起小亚细亚半岛,东到首都之一的苏撒,全长2400公里,使地中海东岸地区到中亚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这就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此时,古希腊人也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兴起。波斯数次派兵攻打古希腊,古希腊各城邦在雅典和斯巴达两个主要城邦的带领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波斯战败。波斯入侵希腊的长期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波斯的国力,公元前4世纪波斯急剧衰落。

波希战争后,古希腊各城邦繁荣起来。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受希腊文化影响,迅速发展成强国。

亚历山大(前356-前323)生于古希腊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学习希腊文化,并最大程度地了解当时所能认识到的世界知识。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2)

亚历山大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18岁随父出征,20岁继承王位,是一个颇有才能且又野心勃勃的人物。他创造性地改革了马其顿方阵战术,使其步兵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又善于组织步兵与骑兵、陆军与海军的协同作战,使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大增。

在一年内,亚历山大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迅速平定了内乱和希腊半岛的所有城邦。

但亚历山大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给他展示的世界知识,让他的眼光早就超越了希腊半岛。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从希腊出发,开始东征,远征波斯。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3)

亚历山大 电影影像

这年春天,亚历山大率领大军迅速渡过亚欧分界的达达尼尔海峡(今土耳其境内),进入小亚细亚半岛。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闻讯,命小亚细亚诸省总督迈农为前线指挥,率领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库斯河边摆开阵势,准备迎击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率军前来,看见波斯军队已在河对岸摆好了阵势。部将建议先安营扎寨,暂缓进攻。

亚历山大骑马登上河岸,仔细观察对岸波斯军队的阵形,发现波斯军队比较懈怠,思考片刻,认为波斯军队一定以为远征军不敢马上进攻,因此有些漫不经心,如果此时进攻,反而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是他立即召集将领,傲然下令全军马上进攻!

亚历山大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队,置步兵方阵于中央,两翼为骑兵,强攻渡河。远征军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冲向敌阵。

亚历山大更是身先士卒,率领亲兵,骑着骏马冲过湍急的河流,猛烈突入敌阵。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4)

远征军渡过格拉尼库斯河

波斯军队绝想不到马其顿军此时会进攻,仓促间,几名波斯大将还未完全反应过来,就被亚历山大挑于马下。远征军一队接一队陆续过河,双方猛烈地绞杀在一起。激战中,大流士三世的儿子、女婿均在混战中被杀。波斯军队大乱,节节后退,最后终于溃逃。

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沿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在伊苏斯战役中,远征军击败了波斯大流士三世所率的13万大军,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随即,亚历山大进军埃及,兵不血刃,占领上下埃及,波斯海军主力腓尼基舰队投降,这标志着波斯海军的瓦解,也让亚历山大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必再担心波斯海军攻其本土,断其后路。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进军。

这一年的10月1日,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与波斯帝国的军队在高加米拉地区相遇。

这是一场决定生死胜负的大决战,亚历山大尽倾麾下4万多步骑兵,而大流士三世更是倾尽全国20多万精锐兵力。

4万对阵20万,几乎毫无胜算,但挟远征以来胜利之威的亚历山大却认为,只要采用巧妙的战术,仍然能够战胜貌似强大的波斯军队。

双方一开战,就打得难分难解,扬起的沙尘迷漫天地,日月无光。

波斯军队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充分发挥波斯骑兵的机动性,多点进攻加上大范围扯动,使远征军各条战线同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阵形很快支离破碎。波斯骑兵甚至将远征军的阵线劈成两半,波斯的胜机率先出现了。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5)

高加米拉战役 情境图

眼看远征军就要失败了,但亚历山大却异常冷静。亚历山大清楚,远征军自从东征之后,基本上每战都是背水一战,只有取胜一条路,失败则万劫不复,满盘皆输,绝无可能全身而退。在如此敌众我寡实力悬殊的背景下,远征军只能将计就计,三面防守,一点突破。

因此,他命令远征军,必须在两翼顽强地防守阻击,调动越来越多的波斯军队向两翼纵深迂回包抄,然后等待波斯中央阵线出现缺口时,发动致命一击。

这是将计就计,顺详敌意,但也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当远征军的防线被劈成两半,波斯骑兵无论攻击哪一侧的远征军防线,都会导致其迅速崩溃。

但此时,突破密集阵形的波斯骑兵发现,前面就是远征军的大营。而远征军大营里关押着大流士三世的母亲、王后和王子在内的很多王室成员。

关心则乱,对亲人的牵挂使大流士三世在关键时刻失去了理智,他命令波斯骑兵直扑远征军大营,而不是从背后去攻击远征军的阵线。

胜负就在一转念之间。

当远征军和波斯骑兵激战之时,亚力山大和他的2000近卫骑兵一直在狂风巨浪般的战斗中按兵不动,就像旋风的中心一样。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6)

马其顿方阵

当波斯左翼骑兵全部出动时,其左翼和中央方阵的接合部出现了缺口,拱卫大流士三世的禁卫军方阵的侧翼暴露了出来。亚力山大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亚力山大立刻率领他精锐的近卫骑兵,以楔形攻势向波斯禁卫军的侧翼猛冲过去,左右各有几千近卫步兵护卫两翼,形成一道进攻斜线,从正面攻击波斯中央阵营。

大流士三世大惊,急忙驾驶象征其标志的波斯王战车,亲率禁卫军抵抗。亚力山大在一群近卫骑兵的簇拥下,奋勇当先,每前进一步都必须斩杀数人,一直冲到离大流士三世战车约30米的近前。

波斯禁卫军拼死挡住,不让亚历山大再前进一步。此时,亚历山大已看见了大流士三世,而大流士三世也看见了亚历山大。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奋力投掷出一支标枪。

亚历山大勒马闪身,避过大流士三世的标枪。亚历山大投出的标枪没有击中大流士三世,却正中大流士三世战车上的车夫。车夫惨叫一声,倒在战车上。

大流士三世看到车夫毙命,吓得魂飞魄散,跳下了标志身份的波斯王战车,骑上另一匹战马,想要继续战斗。

但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由于战场上漫天的沙尘,大流士三世近旁的波斯官兵只能隐约听到波斯王战车上有人惨叫,模糊看到战车上有人被标枪贯穿身亡,都以为中枪的是大流士三世本人,立刻惊呼“大王死了!”随即迸发出一片哭喊之声。

“大王死了”的传言像狂风一般地刮过战场,让波斯官兵顿时丧失了继续战斗的意志力。

此时,波斯左翼骑兵统帅远远看到大流士三世周围的混战,本来要冲过来解救,但听到波斯禁卫军的哭喊声和“大王死了”的传言之后,断定大流士三世已经不幸阵亡,战斗已经失去意义,于是下令撤退。

这一行动引发了雪崩效应,波斯中央阵营也很快溃不成军。大流士三世声嘶力竭地大喊:“我没有死!我没有死!”但这一声音立刻就湮没在波涛般的哭喊声中,几乎没有人听得到。波斯军队于是全线崩溃。

波斯帝国最终以10万余人的惨重伤亡败北。大流士三世逃往东部,后被其属下所杀。

古波斯帝国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为波斯统治者,建立了“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

公元前329年春,远征军穿越兴都库什山,侵入中亚细亚的巴克特里亚(即大夏,后来张骞寻访大月氏来到的地方)。在那里,远征军遇到当地居民的激烈反抗。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了两年多,才将起义军镇压下去。

公元前327年夏,亚历山大率军继续东征。但当远征军到达葱岭(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的山脚下时,所有人都被眼前高耸入云的连绵雪山吓呆了。

望着高峻险阻又气候恶劣的雪峰,雄心万丈且意志坚定的亚历山大第一次犹豫了。何况,葱岭那边到底有着什么样神秘的国度,连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也不知道。

亚历山大只得把眼光转向葱岭南边的印度河流域,他听说那儿极为富庶,于是转而率兵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

公元前326年4月,远征军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当地波鲁斯王国派出有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军,在河岸列队准备厮杀。

亚历山大采用疑兵之计,频频调动波鲁斯的战象部队,令其疲惫不堪,然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出其不意,亲率远征军渡过河去。

波鲁斯军队仓促应战。亚历山大令步兵方阵正面进攻,骑兵迂回冲击,令波鲁斯军队的战象受到惊吓,狼奔豕突,反而把自己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

骁勇善战、经验丰富的远征军抓住机会,一举击溃波鲁斯军队,并迫使波鲁斯国王投降。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7)

远征军与波鲁斯王国大战

远征军继续东进,抵达希发西斯河畔。

亚历山大还想继续东征,他一心想要到达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但此时,军中疫病流行,征战多年的官兵的厌战情绪也日益增长。亚历山大迫于官兵请求,不得不停止东征,并决定撤军返回西亚。

远征军分水陆两路,沿印度河顺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于公元前32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大军返抵巴比伦。至此,整个东征结束。

亚历山大从希腊马其顿出发东征,连续作战10年,行程万余里,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中亚细亚等,建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俗演义)(8)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及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其时还不满33岁。

亚历山大去世后,庞大帝国分崩离析,战乱不休,最后由三位胜利者(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后来,这些势力先后被兴起的古罗马灭亡,各希腊化地区被并入罗马统治。

亚历山大的东征是东西交往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和中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希腊人在中亚建立的据点多分布在交通要道上,其中许多的城镇后来发展成商业中心。如果说波斯帝国对中亚的征服,使从中国到欧洲和北非的丝绸之路的中段,即从中亚到地中海东岸的交通线变得更加通达的话,那么亚历山大东征又使欧洲与中亚建立了直接联系。至此,丝绸之路的中段和西段部分已经畅通无阻。

此时,历史在等待一位伟大的人物来成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打通丝绸之路的东段和中、西段,把整个丝绸之路联通起来!

下回预告:第五回 大汉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之旅开通大道

关注“周颖游学记”头条号,有山有水有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足迹探寻,有横跨欧亚大陆纵渡万里海疆的丝绸之路的惊险探奇,有情绪的体验,有文化的感悟,有思想的碰撞,也有心灵的交流。在这里,我们成为朋友,一起背着旅行包,一起千山万水走过,一起用我们的足迹、汗水与心灵,撰写属于我们的——游学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