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一月,安史之乱的爆发,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大唐帝国推进了战乱的深渊。因为战火未曾烧到江南,许多文人仓惶逃到江苏、浙江一带避祸。某个深秋的夜晚,有一位诗人停泊在了苏州城外的枫桥。一切仿佛是注定的,1200多年前这个没有留下确切日期的夜晚,却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千古传颂、名扬海外的杰出七绝。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1)

苏州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是的,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关于张继,留下史料很少,我们只知道他是襄阳或南阳人,博学多才,公元753年中进士,与皇甫冉、刘长卿是知交好友,病故于洪州盐铁判官任上。张继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这首《枫桥夜泊》是他的代表作。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2)

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月亮落下,是快要天亮了吗?非也,月初的上弦月在夜半时分就已经落下。也许有人会质疑:你怎么就断定是上弦月?很简单,最后一句的“夜半”两个字点明了时间。月亮落山之后,天地陷入黑暗之中,光线的变化惊扰到了树上栖息的乌鸦,“啊、啊、啊……”的叫声粗劣嘶哑,回荡在水面上,令人暗暗心惊。“霜满天”细想似乎无理,霜是凝结在地下的,它又不是雪,怎么可能“满天”?所以这里的“霜”是“寒冷”的意思,并非实指秋霜。深秋的夜晚本就寒意袭人,再加上诗人是在江面上的小船中,寒气与水气叠加在起,形成立体交叉无死角之势将小船包围,寒意侵肌砭骨,所以张继觉得深沉的夜色之中漫天飘飞寒霜。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3)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一开篇,就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出了一种幽寂、清冷的氛围。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忧愁顿生?虽未直接写人如何,但“月落”入眼,“乌啼”入耳,“霜满天”入体,暗暗写出诗人在船头一直从傍晚站到了夜半时分。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伴着我的愁绪入眠。江南水边,多植枫树、乌桕树等树木,经霜之后,红叶似火,所以古诗中经常混称为枫树。然而在这个月亮西沉的黑夜里,远远望去江边的枫树只能看到一团团模糊的黑影;近处的江面上,夜间打渔的渔夫们在船头点起了盏盏灯火,昏黄的灯火跳动,似乎给这寒冷的黑夜带来一点点光明和温暖。这一远一近,一暗一明的景物对比,既真实反映了吴淞江上夜间的风貌,又写出了独特的诗意和浪漫以及丝丝缕缕的愁绪,显示出作者在艺术上的独具匠心。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4)

江边枫树

“对愁眠”中的对字,虽然包含有“伴着”之意,但是如果直接用“伴”字没有“对”字含义丰富。第一,用“对”字,是将江枫、渔火拟人化了,面对着诗人;第二,诗人对着江枫、渔火这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的不是欢喜赞叹,却是满腹的忧愁。所以“对”字还隐含着人与景物之间感情的相互交流。

“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虽然它只出现了一次,但全诗四句中隐含的感情,愁绪无处不在。所以这个“愁”字需要深入解释一下,我个人认为,《枫桥夜泊》中的愁共分为三种:第一种,羁旅之愁。张继当时的情况是非常贴切的漂泊于江湖之上,秋夜思乡,人之常情。第二种,命运之愁。张继中进士以后,没有通过吏部的铨选,所以没当上官,黯然返乡,恰逢叛乱,前途渺茫。第三种,家国之愁。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屈原起就有了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忧国忧民”,繁花似锦的大唐王朝战乱突起,玄宗狼狈逃窜到四川,北方大地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开元盛世成一梦,整个国家岌岌可危之中。这三种愁绪交织在一起,张继怎能不愁肠百结,难以成眠。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5)

渔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之外的寒山寺,夜半时分敲响钟的声传到了客船上。在苏州城西南有一座姑苏山,所以苏州自古就有一个别称——姑苏城。其实在我个人的感觉中,“姑苏”比“苏州”写入诗词中更加优雅、抒情。寒山寺位于枫桥附近,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大唐初年,著名诗僧寒山曾长期住在此处,因而改名为“寒山寺”。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6)

寒山寺

关于“夜半钟声”还产生了一段文学史的上著名公案:北宋文豪欧阳修批评张继为了好句子、好意境,不顾常识乱写,因为寺院敲钟一般是清晨和傍晚时分。后来有人专门到苏州查访,发现这一带的寺院确实有夜半敲钟的习俗。

枫桥夜泊感悟(清新秀丽的秋夜美景)(7)

枫桥夜泊文化节

诗的前两句以清冷秀丽的笔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道出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就在诗人因夜深严寒不得不回到船舱勉强躺下之后,也许刚刚睡着,也许是半梦半醒之间,忽然传来了钟声。这是寒山寺的钟声,在这苍茫黑夜之中的客船上听得分外清晰。悠远、低回、古朴、苍凉的钟声,从深夜的寒山寺中传出,似乎又蕴含了佛教特有的空灵禅意以及许多悲悯之感。静卧舱中的张继,此时此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虽然以“愁”为基调,但四句诗基本都在写景,第二句只写了一个“愁”字,然而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却始终能感觉到忧愁如同一条静默的暗河,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是因为前两句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这些意象全都是冷色系的,自带清幽寥落之感,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形成了高度融合的整体,而后两句中的“寒山寺”、“夜半钟声”两种意象的加入,则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意境,情景交融,情思悠长,1200多年后,依然让人回味不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