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怎么理解(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哪种现象呢)

看过《西游记》的人,大半对于“三昧真火”有印象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把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让师徒四人吃尽了苦头那到底什么是“三昧”? 百度一下发现,原来“三昧”这个词与“般若”“末那”一样,都是从佛家的梵语中音译过来的“三昧”就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佛法源于生活”,那么“三昧”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哪种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昧怎么理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昧怎么理解(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哪种现象呢)

三昧怎么理解

看过《西游记》的人,大半对于“三昧真火”有印象。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把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让师徒四人吃尽了苦头。那到底什么是“三昧”? 百度一下发现,原来“三昧”这个词与“般若”“末那”一样,都是从佛家的梵语中音译过来的。“三昧”就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佛法源于生活”,那么“三昧”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哪种现象呢?

看电影,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做到“全神贯注”。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产生悲喜的体验。正是因为这种情感上的体验,大家才会觉得看电影很满足。那么是不是一定要在看电影之前就先抱着明确的目的“我就是为了要笑上XXX次”或者“我就是为了要哭上XXX次”,否则就是“花了冤枉钱”?看电影过程中也不断地给自己打卡记次?大可不必,就是很放松地、心无旁骛地坐在那里去看就成了。没有这些“我就是为了”的想法,反而会更自然地做到“专心”。这种状态就是“三昧”,人人都会。

既然“人人都会”,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这个“三昧”的概念,并且认为这个概念如此重要呢?因为除了看电影以外,我们在做其他的事情时往往就不再是这种“专心”的状态,于是便“找不到状态、做不好”,不单结果不令人满意,而且自己的体验也不好。最常见的例子:接到通知要去“讲课”。这一般意味着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场合,比如是去面试,或是去给客户做推介,或者去给领导及同事做内训等等。自己当然会很重视,很想好好表现。怎么办呢?于是就开始琢磨,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方听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怎么能体现自己的专业性、PPT该怎么设计更好看等等。结果,一番精心准备之后,临到上场多少还是会紧张、心里没底。等到开讲的时候,往往观众的现场反应也并不总是像自己期待的那般聚精会神。课后,去回看自己讲课的录像,也常常会发现自己也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好了,那这一切一切的“不尽如人意”,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从一开始就有那么多的对于“结果”“效果”的期望。一旦执念于这样的期望,便失去了看电影的那种“三昧”的状态。

然而,既然“重要”,便自然会“重视”,就很难像看电影一样轻松、没负担。我们虽然也明白,“平时怎么样,众目睽睽之下也便怎样”,但往往还是没有听众时就可以轻松地想怎么发挥就怎么随意发挥,一旦有观众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观众,就很难“无视”对方的存在,就会有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找一个立足点来让自己的注意力有所“着力”。这个点,就是心中谨记“替天行道”四个字。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为了表现“我个人的专业水平”,更不是“博取对方的回馈”,而是“这件事本身是怎么个道理”,借由这个机会、借由自己的身体,诚心诚意地彰显出来。所以,拿到一个讲课的任务之后,明确了话题、对方的身份、自己的身份之后,那么就从这个“身份”出发,去琢磨哪些话是该说的。以“替天行道”的状态来“论道”,去除“个人功利”的目的,去除“自我表现欲”,那么便是“止息杂念,心神平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