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前后的区别(女子许嫁笄而礼之)

现在,汉服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了。大家在日常出行的时候,应该也能见到许多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吧!那么大家在穿着汉服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戴上美丽的汉服配饰呢?

提起汉服配饰的时候,那就不得不提到发簪这样的一种饰品啦!发簪可以说是每个汉服小仙女都必备的一种发饰了吧!其实,古时候的发簪,也有另外的一个名字,那就是“笄”。那么,什么是笄?什么是及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及笄前后的区别(女子许嫁笄而礼之)(1)

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及笄前后的区别(女子许嫁笄而礼之)(2)

我们所说的及笄礼是指女子15岁的成人礼仪,据《礼仪·内则》记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也就是女孩子15岁以后就可嫁人成为妇了。

这里所说的“笄”是指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女孩子到15岁就要将头发盘起来,用簪子束好。此后女子随时可以出嫁。

女子的及笄礼并不像男子的弱冠礼那样隆重,主要与我国社会重男轻女有关。但也有一定礼仪程序,并不能随随便便的成人,也算是一个见证。北宋的司马光《书仪》和朱熹的《家礼》对女子的及笄礼都有相关的记载。

及笄前后的区别(女子许嫁笄而礼之)(3)

但女子的成人礼一般在世家大族里才会有,普通家庭很少有,贫困家庭更不用说了。《宋史》有专门公主的笈礼记载。

古代女子必须经过笈礼才能让男子迎娶。没有举行过笈礼的女孩子,是不能嫁人的。不过并不是15岁就要举行笈礼的,二十岁也可以哦,这点是不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呢!

及笄前后的区别(女子许嫁笄而礼之)(4)

看完这篇关于及笄的文章之后,大家对古代礼仪的认识,是不是也变得更多了呢?大家在之前,有了解过这些相关的礼仪吗?一起留言讨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