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学的经验与启示(儿童美术教学观念与思路)

我根据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及不同年龄、学习时间、兴趣爱好等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着重知识的趣味性教学思路。不向儿童灌输绘画技巧,注意把审美思想变成儿童语言融于教学中。启发引导儿童画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儿童用自己地思维、自己地表达方式,大胆的自由地随意涂画。不以画得像约束学生,注意保护儿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创造一个谁想怎样画就能怎样画的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在课题设计上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去教孩子,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

少儿美术教学的经验与启示(儿童美术教学观念与思路)(1)

幼儿期(约4岁左右)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幼儿是孩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已能明确认识其形状和颜色,但还不能认识诸多造型因素组合的完整性。比如:天、地、地上的物等。所以,幼儿美术是以趣味性、游戏性、快乐地涂鸦为主,以绘画为媒介了解一件事物为辅。如一片树叶的外型、色彩、纹理及其功能作用等。

学龄前(约5-6.5岁)儿童以提高孩子的想像、丰富孩子的幻想、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为教学目的。实行画前引导,画中指点,画后讲评等启发性、渗透视教学方式,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潜能。以发展感性的,跳跃的形象思维和让孩子们在画中享受快乐、保持童趣为主,以简化浅出的理性知识为辅,使儿童会用理性知识指导实践。在学画中学会欣赏,懂得鉴赏,使孩子们过一个享有快乐的童年。

少儿美术教学的经验与启示(儿童美术教学观念与思路)(2)

学龄前期(约7-8岁)是孩子由幻想、想象走向客观、现实的转型时期。这时的孩子既有幻想和想象的一面,又有客观现实的一面。在他们想象画作品中,由于年龄的原因又不经意的增添了一些适合大人欣赏的知识内容。如比例、均衡、穿插、遮挡等,(如图杂货摊)使作品有了初步的理性思考痕迹,但他们的写生并不是客观真实的表现物体,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写生,与成人画写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观意向多于客观描绘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画画的显著特点。如画一株花,虽然是对着实物写生,但花、叶子的数量、形状却大都走了样。作品主要突出了孩子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不完全是事物的本身。画面上的东西已经过孩子的认识、理解、过滤、消化、最后才获得自由表现的。这时的孩子已处在想像与现实的路口上,已清楚地认识到能画得像是能力的表现。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很重要的。

少儿美术教学的经验与启示(儿童美术教学观念与思路)(3)

学龄后期(约8-12岁)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由于分析、观察、理解和认识能力的增强而受到抑制。童话、幻想正悄悄地离他们而去。他们对儿时画的不符合比例,人比房子都高的画已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兴趣。心理需求也由奇思幻想转向写实、画得像的作品。这时的教学应以孩子的心理变化而变化,把教学的重点从鼓动孩子异想天开转到能理性的认识自然物体,主动地把握物体间的结构、比例、空间、强弱、疏密、虚实等诸多造型因素,全面的整体的观察事物的实质。

图文信息来源网络 ▏童画整理编辑

微信号 | tonghua-2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