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寓意是什么(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以逸待劳的寓意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以逸待劳的寓意是什么(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以逸待劳的寓意是什么

  • 以逸待劳的意思
  •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 使用以逸待劳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要沉着冷静,把自己和对方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的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
  • 计名由来
  •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在历代兵书和史书之中,对于以逸待劳这一理论的阐述和实例记载非常之多。如《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古代“佚”与“逸”相通,意思是部队休整充分,精力旺盛。劳则于佚相反,是部队得不到休整,精力疲惫。
  • 以逸待劳的典故
  • 公元前684年,齐国背弃了与鲁国订立的盟约,发兵侵犯弱小的鲁国。齐军与鲁军在长勺遭遇。鲁庄公御驾亲征,旁边坐着新请来的参谋曹刿,对面的齐军已摆开架势,只等作战的鼓声擂响。
  • 不一会儿,齐军战鼓齐鸣,杀声连天,兵士如潮水般冲了过来。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出击,被曹刿制止了。曹刿对鲁庄公说:“敌人锐气正盛,只可以严阵以待,急躁不得。”
  • 齐军一阵冲锋过来,却如木板碰铁桶一样,冲不垮鲁军的队列只得退下。不久,齐军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然岿然不动,铁桶似乎更坚固了。随着一声令下,齐军的战鼓又像雷一样响起来。
  • 但是,这时的齐军士兵虽然嘴里叫喊着,心里认为鲁军不敢出击,斗志无形中松懈下来。
  • 曹刿听到齐军第三次鼓响,便对鲁庄公说:“是出击的时候了!”于是,待命的鲁军士兵像猛虎扑食一样冲了出去。齐军临变而慌,被杀得七零八散大败而逃。
  • 鲁庄公见敌人逃却,忙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加以制止:“别忙,等一会儿。”说完,他跳下车,看看地上的车辙马迹,又站在车顶上向逃走的齐军望了一阵,然后说:“放心追赶下去,杀他个片甲不留!”鲁军乘胜追击,把齐军赶回齐国,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 在庆功宴会上,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敌人击鼓三次后才出击呢?”
  • 曹刿答道:“凡打仗,全凭士兵的一股勇气。当第一次击鼓的时候,齐军的士气很旺盛,好比一群猛虎下山,千万不可硬碰。第二次击鼓时,齐军的斗志开始松懈。到第三次击鼓时,齐军的士气低落,精神疲惫,战斗力骤减。而这时我军初次鸣鼓进攻,策新羁之马,攻疲乏之散,自然就可以旗开得胜。”
  • 鲁庄公又问:“可是,当齐军败退时你为什么阻止我下令追击,待望过天、看过地之后才允许穷追不舍,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 曹刿又说:“兵者,诡道也。齐军诡计多端,如果败走有诈,诱我追击,就可能中了他们的埋伏。因此,我下车看看车辙马迹,杂沓非常,证明是仓皇逃军。远远望去,齐军旗歪阵乱,说明他们确实打了败仗。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敢大胆进军。”
  • 鲁庄公听罢曹刿这番话,大加赞赏,亲自赐给曹刿一杯胜利酒。
  • 还有著名的三国案例
  • 刘关张结义多少年,始终就象亲哥们似的。待三国鼎立基本形成时,镇守荆州的任务落在二弟关羽身上。但关羽违背了诸葛亮为他制定的东和北拒的策略,结果是丢荆州走麦城,最后兵败身死。为了替关羽报仇,刘备不顾劝阻,举倾国之兵东进伐吴。开始时,蜀军士气旺盛,东吴难以抵御,连折数员大将,甘宁、潘璋、马忠皆在此役中战死。蜀军兵锋所指无人能当,此时东吴生死存亡之秋,举国震惊。
  • 在此危急时刻,经阚泽举荐,孙权拜年轻的书生陆逊为大都督,总督江东兵马与刘备决战。陆逊的部下多是东吴的功臣宿将或公室贵族,他们自恃功高,对陆逊这位年轻统帅既不服气,又不尊重。对于陆逊坚守不战更是不理解,认为陆逊怯懦无能。陆逊说:“我虽一介书生,蒙主上委以重任,认为我有长处,就是能忍辱负重。各位将军要各守隘口,牢守险要,不许妄动。违令者斩!”
  • 这时,天气炎热,士兵取水困难,刘备便命令将营扎在山林茂盛、靠近泉水的地方。蜀军从巫峡建平起到彝陵700里间,接连设营,从正月到5月,与东吴相持不下。刘备要求决战,无奈对方就是不理,气得够呛,派吴班领数千弱兵在平地立营,引吴军出来,自带精兵埋伏于山谷之中,准备切断吴兵退路。但吴兵就是不出战。陆逊劝告众将,吴班讨战,其中必有诡计,我们只能观望。刘备见吴兵不出,只好把埋伏的兵撤出来。两军又相持了一个来月,陆逊观察形势,见蜀兵没了开始时的锐气,准备反守为攻。可将领则认为进攻还是开始的时侯,不能有利。可陆逊胸有成竹,先派兵试探了一下,没有成功,马上改变战术,命令士兵每人拿一把草,用火攻的方法,袭击蜀军,全体吴军一齐出战。这一仗烧得蜀军狼狈逃窜,并斩了好几名蜀将。
  • 这一战破了蜀军40座大营,迫使蜀军几名战将投降,刘备逃到了白帝城。这就是有名的彝陵之战。蜀军是大败呀。陆逊不算完,继续猛攻,刘备千方百计才算逃了出来。书中描写是多亏了孔明的八卦阵。
  • 此次战役,陆逊用的就是以逸待劳之计:一是知道刘备远来,水土不服,当然想速战速决,此时要战,吴军非输不可。二是陆逊故意示弱,有意麻痹蜀军,让蜀军深入(叫诱敌深入)。三是拖垮蜀军,蜀进攻不成,战斗力下降,意志力减退,这时决战吴兵就肯定胜了。
  •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www.jianshu.com/p/ed6a5d3ef3e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