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

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1)

5月13日,四川凉山“悬崖村”村民某色达体与妻子背着行李,手脚并用地倒退。在接近垂直的钢梯上负重的村民都是面朝钢梯,便于掌握平衡。 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新京报记者 李强 摄影报道

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2)

2016年5月14日,“悬崖村”十多名小学生从山下的学校爬藤梯回家。新京报报道后,“悬崖村”开始被外界所关注。

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3)

走进新家后,达体与妻子坐上了新沙发。

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4)

达体早早起床整理仪表,准备搬迁进县城。

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5)

俯瞰昭觉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三百多户居民住进烂尾楼(走下悬崖村住上新楼房)(6)

扫码看“我们视频” 悬崖村村民搬新家“做梦都没想过”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又被称为“悬崖村”,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过去,2556级的钢梯是村民唯一进出的路。如今,村民要告别爬“天梯”的日子了。5月12日至14日,84户精准扶贫户陆续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昨天是村民某色达体(以下简称“达体”)一家搬家的大日子。早上7时许,达体正进行着最后的收拾。他说抽到了一套居住面积100平米的易地搬迁安置房,将在那里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上午9时15分许,达体一家开始走下钢梯。据了解,钢梯从2016年8月开始启动修建,2016年10月初步修建完成,后又在一些危险地带搭建了钢梯。而在那之前,村民进出村子要借助17段藤梯。一段钢梯角度几近于垂直,连达体也需要两只手拽住钢梯,侧着身体小心翼翼地行走。

上午11时许,达体一家到达山底,稍作歇息后搭上前往安置点的车。约两个小时后,一家人到达安置点。

在单元楼下等待片刻,达体夫妇拿到了家门钥匙。屋里还没有特别仔细地收拾,装过家具的纸箱子还在墙边立着,沙发和餐桌已经摆放好。

进门后达体夫妇面露喜悦,走向沙发。片刻后,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达体打开了阳台窗户,走了出去。“跟做梦一样。”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自己的新家,在达体看来,新家要比想象中的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