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两次工业革命(近代史发生的三次工业大革命由此带给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其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一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工业革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⑷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

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厂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更加强大,法国因为工业革命也在欧洲保持地位,普鲁士更加强盛,奥地利、俄罗斯、西班牙则日益衰落。

世界近代史两次工业革命(近代史发生的三次工业大革命由此带给世界的影响)(1)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所发生的一场经济革命。此次革命促成了电器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使用以及通讯事业的发展,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近代史两次工业革命(近代史发生的三次工业大革命由此带给世界的影响)(2)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

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1]

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1]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世界近代史两次工业革命(近代史发生的三次工业大革命由此带给世界的影响)(3)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