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

关注“桃李国学苑”

中考复习

小编的话

宿构与套作在近几年中学生考场作文中时有出现,迎合考官爱好,打造“嫡亲”的文章似乎成了一种新的作文写作风向,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今天的推送中,张老师将从一种常见中学考场作文套路说起,反思落入窠臼的文章写作——

《红楼梦》里,凤姐初见黛玉,说了句极有意思的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夸黛玉,同时讨好贾母,凤姐太“南”了,竟然以外孙女升格为嫡亲孙女为素材,顿时让后人知道了情商高的人,究竟能怎样把人哄死骗死不负责了。

下面大家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两篇文章,你觉得哪篇是“嫡亲的”?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1)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2)

《仪式感》

(无锡市某区2019年1月期末考试样卷)

窗口,阳光落下来了,丝丝缕缕地,轻轻柔柔的。一圈圈光晕在心底漾开来,照得心中暖烘烘的。

刚踏进姑姑的小屋,栀子花香就萦了上来,清幽淡雅,泌入肺腑,骚得人痒痒的。

姑姑坐在小院中,做着些最简单的针线活,见我来,她微微笑了起来,眼角纹路皱到一起。她停下手中的活儿:“哟,来啦,上初三了吧,摘点栀子花回去,养养神,也有助于你学习。”我没应声。她拾起一个花瓶,静静地剪下枝头的几束栀子花,花瓣是嫩白白的,边缘还泛着淡淡的鹅黄,香气依旧。

这时,他又捧出一个圆盆来,舀了小半盆的水,笑眯眯地问我:“孩子,你陪我去送花吗?”送花?我心中不禁疑惑了起来,却也没有多问什么,微微点了点头。很快,白色的容器中就挤满了小巧的花朵。

不久,她也敲开了旁边人家大院的门,走出来的是位奶奶,她笑眯眯地开口:“嘿,又来送花啊!”姑姑也笑着应声。“你们家的栀子花开了,那个香味啊真是赶都赶不走哩!我们无聊的生活都好像有了仪式感嘞!”姑姑低头望了望手中白嫩的花,弯起嘴角笑了,眼睛也眯成一条缝:“那就别赶了!我每年都送花过来,也很有仪式感嘞!”

不久,盆中的花朵被一家一户地送走了,只剩下半盆清澈晶莹的水,盈着掉落的花瓣,似是连水都染上了花的芳香。我亦步亦趋地跟在姑姑身后,望着她纤细瘦弱的背影。为了生计,姑姑不得不到处奔波,染上柴米油盐这些尘俗的忙碌。可是她心中那份倔强与固执永不会变,她爱栀子花,她爱把香味传递给他人。这何尝不是一种仪式感呢?在日常而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却绝不平凡的仪式之感。

栀子的香味传遍了每一处,每一个角落。所有的一切,似都芳香四溢。

落下最后一笔,笔下生花。留香依旧。

是那仪式感的方向吧,我想。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3)

《×××××》

(2019年某地中考优秀作文)

照例要在每年的这个时节拜访一下姑姑的小院了。还未踏进院门,一阵淡淡淡谈的栀子花香便在鼻尖萦绕。

小院有些老旧了,但在姑姑的打理下依旧显得井井有条。最显眼的莫过于那棵纤细的栀子花了。嫩嫩的绿叶仿佛能挤出水来,叶间清晰地点缀着朵朵白色的小花,宛如一阕厚重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阵清脆欢悦的笛音,给这破旧的小院增添了不少生机。

姑姑坐在栀子树下,手里做着一些简单的针线活。她又瘦削了不少,针线飞舞的手上又多了些岁月走过的痕迹。“姑姑!”我轻轻唤了一声。

“哟,来啦。摘些栀子花回去,泡茶喝,养养神。”姑姑边说边递给我一个白瓷碗,娴熟地摘起花来。一朵、两朵、三朵……

不一会儿,白瓷碗中便挤满了白色的花朵,淡淡的清香也愈发浓郁起来,满院留香。

摘完了花,姑姑拿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装满栀子花的白瓷碗,“愿不愿意陪我去送花?每年我都是送惯了的。”送花?我怀着满肚子的疑惑跟在姑姑身后。坚持这样做,真的有意思吗?

又亲自送花来啊?大家都盼着呢!”一位老婆婆笑眯眯地迎了上来,“你家的栀子花开得真好啊,都越过那道矮墙长到我家来了。那香气留在我家院子里,赶都赶不走啊!”老婆婆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那就别赶了。”姑姑笑着从白瓷碗中捧出大把栀子花,轻轻地放在老婆手中。婆婆眯起眼睛,嗅着香味,嘴角微微上扬。我相信她一定在回忆美好、幸福的往事吧。

姑姑又敲了几家门,满满的白瓷碗中最终只留下几瓣白色的花瓣和几缕淡淡的幽香。

我捧着碗,抬起头,看着姑姑瘦削的背影,心中不免有些感慨。我悟出了其中的深意:姑姑依旧平凡,依旧普通,依旧需要为了生计而疲于奔波,依旧需要沾染着柴米油盐的气味,但是,她亦如梔子花般的品德之香却会永驻人们心中。

我看着姑姑远去的背影,越想越觉得真的有意思。也许生活中,你的坚持别人不能理解,别人会觉得没意思。但是,岁月沉淀,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传递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一朵栀子花正在天地之间悄然绽放,永久留香……

题目相差较大,地区距离较大,时间也相差较大,但是,两篇文章却那样地相似,关键情节和细节竟是那样的一致。

目前考场作文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拼素材,装高雅!人物——均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姥姥或舅姥爷;言语——均为大观园语境,吟古诗,论李杜,说戏文,谈人生,或半文不白的民国腔;环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N生M世W里桃花;事件——弹琴、品茗、看戏、煎中药、赏字画;立意——或道义担当,或慨叹人心不古,或羡慕乡间野畔,或担忧传统旁落等等。

所有这些,无不彰显着当今作文套路与模式,正在扎扎实实地向“嫡雅”“嫡俗”的道路上迈进。这些是否也在暗示着,当今好作文,或为了跻身老祖宗们能怜惜的“嫡亲”作文之列,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男人装,女人装比拼!

上有所好,下有所求。经学生提醒,曾听过几节“网络红师”的作文课,其扮雅、作秀、掉书袋之技法,令老夫茅塞顿开,终于知道了啥叫“嫡亲”的套路作文。

以散步为例。大致可呈现如下套路:先点明散步环境;再引用与之般配的古诗词(下雨,则“沾衣欲湿杏花雨”;水边,则“柳絮池塘淡淡风”);再结合环境拆解古诗词中各个景物,加以描写刻画,然后再以……表达自己&%¥#2&的心情(暗扣题旨或中心)。

学校课堂上,也有一些“高手”,揣摩圣意,指导学生“拷贝”若干“嫡亲”佳作,令弟子反复演练,直至将外孙女升格为嫡亲孙女。

作文,原来如此!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4)

【中考复习】主创团队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5)

作者:张原,男,中学语文教师,无锡市锡山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好读书,不求甚解;好教书,误人子弟;好为文,胡说八道;好交友,三教九流。

本文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老张弹语文”

长按二维码进入公众号查看原文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6)

栏目主编张怀民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7)

责编蒋清宇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8)

实习编辑蒋玉涵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9)

美编周欣雨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10)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正文图片源于网络

taoliguoxuetang@163.com

进入桃李国学苑在线课堂

你“在看”吗?

关于四大名著的考试题(中考文章也有嫡亲)(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