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科教创新城(常州高新产城人文)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常报全媒体讯 (尹梦真 文 朱臻 王锐 陈暐 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30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推动能级不断提升,城市形象面貌实现新跨越。

全区上下深刻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都市圈等党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与上海黄浦、杨浦和泰州泰兴等地开展务实合作。随着常泰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常州高新区将持续巩固放大区位交通、对外开放的先发优势,加速跨江融合、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能级加快跃升。

举全区之力扎实推进高铁新城建设,以美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大力建设“智慧城市”。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中轴、文旅中轴和休闲度假中心建设,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不断提高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以生态之美、文旅之美为主色调,高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高新样板。

常州科教创新城(常州高新产城人文)(1)

便捷,能级提升强支点

滚滚长江,横贯江苏腹地,在润泽万民的同时,也阻碍了两岸的交通。常州、泰州隔江相望,一衣带水几乎成为天堑。

常州科教创新城(常州高新产城人文)(2)

常泰长江大桥的启动建设,让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日前,随着重达47吨的最后一吊桥面板块吊装到位,常泰长江大桥录安洲非通航孔桥连续钢桁梁圆满完成架设,主桥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这座集高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于一体的跨江大桥,贯通江苏交通的中轴线,常州成为长三角交通中轴的城市地位正在凸显,也让常州高新区的区位优势蝶变为中轴胜势。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30年来,从一条通江路开始,常州高新区目前已建立起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公、铁、水、空”全方位综合运输格局。通江大道、龙江路、长江路等五纵十横的城区骨架全面拉开,龙城大道高架与龙江路高架如期而遇,沪蓉高速、常泰高速在此交汇互通,黄金中轴、枢纽门户其势已成。

高铁新城建设,则是中轴崛起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新定位,常州高新区全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高铁新城将极大放大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枢纽地位,提升城市能级,形成对周边县域城市的“强磁场”,并进一步撬动江苏南北中轴的加速崛起,成为代表常州参与未来长三角城市竞争的“明星客厅”和核心载体,推动常州从“运河时代”阔步迈向“长江时代”和“双铁时代”。

当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汇入城市发展底色,我们发现,常州高新区,也正以愈加优质的营商环境,释放出强大的城市吸引力与感召力。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聚焦企业、群众所需,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创新推出了秒批秒办、VR云勘察、1 N注销套餐办等一系列全省领先的改革创新举措,以及“急郎中工作室”“星期六审批服务直通车”等高效服务载体,加快建设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打响“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

2021年,全区新增企业8000余家,增量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全流程企业开办平均用时为0.61个工作日,约80%的企业开办仅需半天。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平均用时为7.94个日(含中介机构用时)。“拿地即开工”高新模式日趋成熟,有效助力重大项目倍速推进。

常州科教创新城(常州高新产城人文)(3)

绿色,生态文明厚基底

夏日,沿着省庄河生态廊道漫步,岸绿景秀,鸟鸣啾啾,心旷神怡。近年来,常州高新区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毅力,全力推动沿江生态环境本质性修复、彻底性整改。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8公里,均位于常州高新区。这里曾一度集中了常州45%重大工业危险源,安全隐患一触即发,成为掣肘当地生态保护的突出短板。

为让黄金水道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常州高新区举全区之力,系统推进“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自2020年以来,沿江化工企业签约关停拆除47家,

沿江1公里范围内,31家化工生产企业“清零”。同时高标准推动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连片生态复绿,新增绿地近3000亩,建成沿江5公里生态廊道,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80.6%,居江苏省第一。

治水迈入“新常态”,治气吹响“冲锋号”。安家国控站总结“减、降、除、治、提”5字工作法,并采用“人防 技防”,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管理闭环。如今,安家站PM2.5浓度持续改善,跃升全省颗粒物改善的“排头兵”。

为筑牢绿色发展成果,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围绕“三年专项整治深化、危污乱散低攻坚、公共安全体系纵深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应急监管体系能力强化”五大工程,高新区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工作标准,全力实现“一杜绝一控制双下降”工作目标,绿色发展底色更加彰显。

宜居,城市客厅提气质

30年来,常州高新区开荒拓土,在农田上建成了一座的现代化新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综合体,迈出家门就能轻松享受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在常州高新区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标志性的、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这个夏天,市民老韩每天把小外孙女送到兴趣班后,就拎着水杯来到市图书馆;钱女士和儿子一连数周的周末都流连在常州博物馆里看展;小华和闺蜜爱好音乐,每到晚饭后,两人常乘地铁结伴去文化广场听“野生”演唱会......炎炎夏日里,他们在遍布常州高新区的公共文化空间里,找到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清凉之地”。

自2006年常州市行政中心从局前街北移进入常州高新区之后,大批市级机构和公共设施拔地而起。目前,常州高新区集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传媒大厦、艺文中心、星级酒店、5A办公、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于一体,共同构筑成常州集聚文化气息的城市会客厅。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一个宜居的城市,必然会在城乡规划上取得城镇化与自然环境和谐的融合发展。

30年斗转星移,常州高新区已将“生态肌理”厚植“城市基因”。通过强化推进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生态绿道、特色主题建设及生态细胞建设等“生态绿城”六大工程,优化完善以长江、运河、新孟河等为骨架的“四横四纵”生态廊道构架。

累计建设建成各类公园绿地94个,总面积达1494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3%,绿地率37.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平方米,形成“人在林间行、林在城中绕”的美好景象。

常州科教创新城(常州高新产城人文)(4)

样板,美美与共激活力

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下一个三十年,常州高新区早已选定了方向:全面构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高新样板。其中,着力打造这张名片——

“秀美高新”名片

更高标准优化空间布局。突出规划先行,稳妥划定“三区三线”,确保发展“目标”与规划“坐标”无缝衔接。坚持将美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集中资源、集中智慧扎实推进高铁新城建设,鼓励镇、街道紧扣资源禀赋,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人口吸附力。

更大力度提升建管水平。加快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有效破解城市顽疾,增添升级口袋公园、健身步道等城市家具“,一针一线”绣出城市新面貌。全力打造智慧型“城市管家”,实现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一脑统管”,确保风险隐患实时感知、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工作指令精准落地。

更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资金向农村延伸覆盖。完善村庄规划布局,因村施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深化议政代表会等基层协商议事制度,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