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不是有个好漂亮的山(苏州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座山)

近日,苏州的一项动作“不声不响”却关注度不小——全市的每一座山正逐一划定山体保护范围,一山一策,在现有山体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苏州要“给每座山打造自身的特色”,力争“把每一座山都保护下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苏州是不是有个好漂亮的山?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苏州是不是有个好漂亮的山(苏州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座山)

苏州是不是有个好漂亮的山

近日,苏州的一项动作“不声不响”却关注度不小——全市的每一座山正逐一划定山体保护范围,一山一策,在现有山体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苏州要“给每座山打造自身的特色”,力争“把每一座山都保护下来”。

在“苏州印象”里,水的分量和占比似乎要远胜于山。雨巷宛转、吴侬软语、枕河人家,水与苏州的性格浑然一体,所以即便是山,也是温婉含蓄而不带棱角的。

苏州的山,以多个孤立的山陵为主,如虎丘、阳山、天平山、穹窿山、灵岩山、上方山、虞山、香山等。据统计,苏州共有大小不等的山体145个,其中吴中区有81个,高新区有54个,姑苏区1个,常熟4个,张家港4个,昆山1个。山体资源总面积约159平方公里,约占苏州土地总面积的1.88%。

只不过,与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名山相比,苏州的山,多少还差点意思,加上自身园林的气场太强,苏州的山更多是偏安一隅,被裹在人们郊游踏青的烟火气里。

苏州城区的山,大部分集中在城西,有穹窿山、灵岩山、东山、西山等风景名胜,孕育了地方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传统观念和宗教礼仪等社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山体资源,就是保护苏州的历史文化。

根据《苏州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定方案》,目前全市共有城市规划区、开山采石禁采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湿地、水源涵养区、其他特殊保护区等10类山体资源保护区。

全市98%以上山地丘陵被纳入开山采石禁采区,68个山体被确定为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占全部山体面积的68%,主要分布在吴中区和高新区,分别是45个和20个。仅高新区,2021年全区林木覆盖率就达19.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近年还新增和改建各类绿化面积884.25亩,新增4万株珍贵用材树种,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95万亩。

苏州的“禁开禁采”起步很早,不仅在江苏省率先颁布了“禁止开山采石条例”,还系统制定了“禁止开山采石实施规划”,并把禁止开山采石列入政府实事工程,限期对开山采石实行分类、分期、分批关闭。“禁开禁采”的同时,全面开展山体整理复垦和环境综合整治。

苏州“禁开禁采”的实际效果,用卫星地图,看得更清——

在1986和1998年遥感影像研究的基础上,苏州2002年的遥感影像再次对城郊低山丘陵的植被覆盖进行了“精显”。对比显示,1986至1998年新增裸地面积20平方公里,而1998至2002年新出现裸地则降至1.77平方公里。

“禁开禁采”只是第一步,活化利用好这些山,才是更大的难题。

苏州人有一句调侃:站在狮山看不到山。夹在楼宇大道高架之间,山是一步步沦为盆景,还是通过努力留守住自然?随着城市开发的提速,原先分布于古城郊区的山,现已囊括在苏州城市内,成为“城市山林”。

城市与山的关联互动模式,越来越成为发展的一大挑战。接下来,要通过对山体资源的规划保护,加强片区发展总体谋划,把山的原生态与城的潮动能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改善环境,突出文化传承、加强活化利用,进一步做好生态、文化两篇文章,以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在具体做法上,结合苏州山体资源的特色实际,可以统分结合。

比如,充分吸纳穹窿山、渔洋山等地在山体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规范划定整治区域,制定“一山一策”;再比如,全面摸清裸露山体及周边生态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务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快推动宕口及山体周边垃圾处理与复绿步伐,在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高质量提升城乡环境。

山体资源是城市自然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资源,为广大城市居民共有共享。事实上,加强山地植被景观研究、保护与管理,真正实现山体与城市自然交融,苏州的山体资源保护“空间很大”。

从“看山是山”的原生态,到“看山不是山”的阵痛,再到“看山还是山”回归,让每一座山都很有特色地站在那里,其本身就是生态和发展理念的一次跃迁。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周奉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