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归纳 有典意思

道德经归纳 有典意思(1)

荆门市博物馆藏郭店楚简《老子》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遵循着怎样的法则?人应该怎样存在于天地之间?

亘古以来,东西方先哲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关于万物本原和存在的奥秘,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函谷关中国哲学鼻祖老子,浓缩了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以五千余言道德之意给出了极富东方智慧的解答。

一、识读《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全篇五千余言,思想涵盖伦理、政治和兵法等诸多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对人类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道德经》的智慧和哲理,至今仍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不仅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更是中国文化贡献给全世界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二、求道

1.幼年

老子少年时期善于发问,从小就是个爱思考、敢发问的人,自幼喜读典籍,拜商容先生为师,想领悟万事万物的本原和法则,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

有提问才有答案,所有的哲人先贤都是从善于发问开始的。

2.青年

老子青年时期勤于读书,学成后学成后的老子入守藏室为吏,得太史赏识,更加勤奋读书。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守藏室”就是国家图书馆,老子可以被称作是“图书管理员”。

守藏之室,藏书最丰。华夏古圣先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三坟》《五典》俱在,《八索》《九丘》列陈,《连山》《归藏》《周易》。

三、悟道

1.商容教诲

老师商容先生教诲他,这天下病了,世间需要一种根本的力量与智慧,去平复乱世,拯救疾苦。老子应当把幼年与少年时求知的欲望,转化为为世间众生求大道、求智慧的志愿,要领悟这种智慧,为世人找到这种力量。

2.太史嘱托

灯能照亮典籍,而典籍如灯,可以照亮世人。

太史临终前举荐老子做守藏史,将满室的典籍托付给了老子。嘱托老子要守护好典籍,要为文明的传续,守住一盏灯火,希望能为这世间传一份遮风挡雨的智慧

3.观水悟道

幼年老子说:“海是最聪明的水,它知道守在最低处,所以长得最大”;

青年老子说:“泽世人者,世人永奉”,世人应当学习水福泽万物、成就万物、生发万物的美德;

老年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滴水可穿顽石,汇流可载巨舟。

天地合,降甘露,幼、青、老三代老子观水悟道,找到了为世间遮风挡雨的智慧。

四、传道

1.孔子问礼于老子

天下失道已久,以致于诸侯相侵伐,民生凋敝。孔子在先贤之书、圣人之教当中寻找答案,却一直不能确定什么才是天下之道,求问于老子。

孔子认为治国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天下诸侯以周天子为尊,尽弃相伐,和睦相处,行文武之治,复周公之礼,定可重新成康盛世。

老子认为只是恢复周礼于天下安定并无益处,仅是恢复周礼却失道、失德,那又有何用?

上善若水,世人应该学习“水”滋润万物的美德。

2.紫气东来

春秋时期,经历了王子朝之乱的老子见证了周王朝的没落,他离开了生活了数十年的都城洛邑,西行至函谷关。

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尹喜向老子问道,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共五千余字,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道德经》。

五、大道生生不息

1.战国时期 韩非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深受老子的影响,最早为《道德经》作注,他的《解老》《喻老》开启了《道德经》的注解史。

2.三国曹魏时期 王弼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崇本息末而已矣。

追求大道本原,而不舍本逐末。

王弼是曹魏时期的少年哲学家,他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就已经有了非常精深的了解,后世研读《道德经》多以王弼的注本为基础。

3.清末 魏源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近代思想家魏源,时值清朝末年,华夏多难,他救亡图存,乃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他也曾为《道德经》作注。

4.世界传播

《道德经》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成为翻译语言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文化典籍。

六、名言名句

1.紫气东来。

2.保护天真。

3.念终始典于学。

4.典籍如海,读者如舟。

5.百川归海,乃成其大。

6.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7.大道应如日之恒,万古不易。

8.为文明的传续,守住一盏灯火。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0.祸兮福之所倚,复习祸之所伏。

1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7.希望能为这世间传一份遮风挡雨的智慧。

18.集先贤智慧于大成,传根本智慧于后世。

19.灯能照亮典籍,而典籍如灯,可照亮世人。

20.水柔韧而至强,滴水可穿顽石,汇流可载巨舟。

21.得天道者,可以福泽世人,天道为贤者所用,乃能福泽万物。

22.天道不私亲,但亲近万物,大道应该是福泽万物,成就万物,生发万物的。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4.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老子悟道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融汇了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也为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打开了一扇思考宇宙万物追寻幸福生活的大门。老子超凡无穷的智慧,已然化作中华文化丰沃的土壤,涵养后世,利益众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