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

引言

亥末庚初,荆楚大疫,江城闭锁,华夏震悚。幸白衣用命,九州一心,以致疫兽伏威,呈苟延残喘之势。

余虽远离"震中",但华夏同心。初时心忧同胞安危,后闻重开门户,难免喜不自禁。武汉一地便因此留存心间。

而今恰逢临近五一,遂生武汉一游之心,余对黄鹤楼神往已久,正好得偿心中夙愿。无奈囿于琐事烦身,难以成行。只得退而求其次,画饼充饥,览黄鹤楼于互联网,不料中途周公相邀,一梦千古......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1)

图|古黄鹤楼

武运昌隆的黄鹤楼

迷迷蒙蒙间,周公带我忽然飘至黄鹤楼前,只见黄鹤楼上一杆吴字大旗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四周都是顶盔掼甲,军容整肃的古代士兵四处巡视,却对我二人视若无睹。

正惊疑之间,只觉大地震动,远处烟尘滚滚,一队骑兵在一杆孙字将旗的带领下,正气势汹汹的向此处奔来,为首之人,身披金甲,紫髯碧眼,容貌奇伟,立马于楼前,带领麾下登楼四处观瞧,良久,紫髯者轻咳一声,楼上寂然,他望向远处,手抚栏杆说道:"孤认为居安思危乃是正理,今我等灭关羽,据荆襄,孤那妹夫恨不得寝我皮,食我肉,听闻他已经在蜀地称帝,正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不可不防,孤于蛇山设此黄鹤楼以为瞭望之用。又将山下之城改为武昌,乃取武运昌隆之意,就是希望汝等战无不胜,望诸位爱卿不可懈怠,随时抵御蜀军入侵。众将慨然应诺,一时间杀气直冲霄汉。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2)

图|孙权像

我在一旁看着这幅景象,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三国旧事,没想到黄鹤楼竟然与孙权有关,更没想到原来黄鹤楼的诞生是有着军事目的的呀!周公笑道:陈寿在《三国志》中曾记载:"二年四月,刘备称帝於蜀。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此地上抵魏国,西接蜀地,为三国交界险要,兵家必争之地,此子夺刘备荆襄之地在先,斩刘备手足兼爱将关羽于后,于公于私,于国于家二者已成不共戴天之仇,有着切齿之恨,所以说黄鹤楼的诞生即是偶然,也是必然。虽然最后刘备惨遭夷陵之败,但说到底二者只是翁蚌相争罢了!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3)

图|刘备画像

  • 文华荟萃的黄鹤楼

我正沉思之际,周公左手拈须,右手袍袖一挥,面前境况登时大变,黄鹤楼上战将与战旗已消失无踪,褪去了杀伐之意,取而代之的是高楼一座,步入其中,只见一中年文士正登高远眺,意甚萧索,周公走上前去,朗声道:"观先生在此眺望久矣,可有心事?"那文士仍旧目视前方:"无他,想家而已。"

他长叹一声似对人说,又似自语,呢喃道:"我出生于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当今之世,论家世显贵,可谓上等,尚未及冠,便进士及第,论才华自认也不落人后,可偏偏仕途坎坷,虚度光阴,今我已年过半百,身体日衰,官尚不过六品,呵呵......再贪恋此位徒惹人笑啊。所以啊,落叶归根,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说罢,举头望天,哽咽吟哦:"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4)

图|崔灏题的诗

听了此人的吟哦,我激动的走到周公的身边,问道:"这是崔颢,让黄鹤楼真正名垂千古的崔颢?"周公在一旁也不禁叹道:"造化弄人,偏偏又物是人非,时不待我啊。先生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本应显达于世上。怎奈年少轻狂,以致德行有亏,真乃自绝于仕途啊,一身才气,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先生可曾悔过?"中年人双手掩面,哽咽难言。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5)

图|古黄鹤楼

我走上前去施了一礼,道:"先生不必忧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人生常有之事。先生虽仕途坎坷,难以纵横于朝堂之上,但是凭此一诗足以在诗坛大放异彩甚至名扬千古。实不相瞒,晚辈乃后世之人,此后不久,有一人名为李白,此人素好游山玩水,常著诗歌以记之,此人首次来黄鹤楼,见前辈此诗题于壁上,竟空手而去,世人由此分你与李白二人之高下,对前辈推崇备至,后世又有一人名为严羽者,其著作《沧浪诗话》中写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6)

图|李白像

崔灏听罢突然破涕为笑,对我说道:"小友为我平生仅见最为风趣幽默之妙人,连宽慰他人的言语也异于常人,李白其人久闻大名,今日能将青莲先生化作绿叶衬托于我,区区不才何其幸甚,今日与你二人相见甚欢,甚为感谢,但天色已晚,明日又将远行,恕在下先走一步。"说罢,转身离去,我望着崔颢离开的背影,不禁百感交集,不知道是黄鹤楼一诗,成全了黄鹤楼,还是黄鹤楼成就了诗人崔颢,二者之间可以说是双赢吧!真是令人不由感叹起世事变幻之妙。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7)

图|崔灏题的《黄鹤楼》

  • 万千百姓的黄鹤楼

再看黄鹤楼,它因武而兴,却因文而盛,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正感慨之际,周公带我走进楼旁的一间茶棚,因时近黄昏,游人稀少,正在纳凉,见有客至,迅速起身,忙不迭的叫道,客官里面请,并利索的给我们端上茶来。

那店家十分热情,见此刻还有人来,似乎勾起了他的谈兴,"观二位客官不似本地人,想来是到黄鹤楼游览一番吧"?见我二人含笑点头,他又道:"说起这黄鹤楼啊,可大有来历啊,你可知这黄鹤楼是谁所建?"应该是三国孙权吧。我答道。那人见我知道,并不气馁,反而兴致更高,笑着问道:"客官博学,那客官可知此楼为何叫黄鹤楼?"见我不知,他嘿然一笑:"这黄鹤楼可大有来历啊,相传从前此地有个酒馆老板姓辛,忽一日有道士登门,在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从此以后,这辛氏生意日隆,可以说日进斗金啊。"说道此处,那店家语调高昂,双拳紧握。"十年后,道士去而复返,笛声一起,那黄鹤竟飞离墙壁,载着那道士而去了。"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8)

图|黄鹤楼

店家说完,似乎谈兴已尽,坐在一旁又是羡慕,又是唏嘘,不知想着什么。一时店里只剩煮茗之声,良久,周公对我说道:神话传说,虚无缥缈,不足为信,地名为蛇山,又名黄鹄山,在这个时代二字两音一转,是可以互相通用的,所以此楼因山得名被称为黄鹤楼。

店家在旁听完,对周公道:"老人家读的书多,知晓得也多,是个学问人,小人刚才胡诌八扯,让您见笑了,小人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现在又以此地为生,所以对于黄鹤楼特别亲切,每天看着这座楼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总希望着它能长久的存在下去,一想到我与后代能在相同的地方看相同的风景,总感觉自己又活了一回。"

黄鹤楼是为谁而建的(昔人已乘黄鹤去)(9)

图|现代黄鹤楼

结语

黄鹤楼历经千年屡建屡毁,但是仍然跻身于"江南三大名楼"之列,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以及"天下绝景"的美誉。黄鹤楼之所以能这样备受推崇,不是因为其建筑如何富丽堂皇,巧夺天工,究其原因,是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孙权对其的兴建,还是崔颢李白等诗人在黄鹤楼的吟哦,亦或是平民百姓为黄鹤楼赋予的种种神话色彩,都一步步的将黄鹤楼推上神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这也是黄鹤楼得以永存不朽的真正奥秘。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沧浪诗话》

《旧唐书》

《报恩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