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

2023年1月18日,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动情地说。稳稳的幸福年,日日是好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春节假期,南都记者践行“四力”,分赴祖国各地,走进基层群众的家庭,聊心得、话愿景、抒情怀。今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稳稳的幸福”专题报道,记录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描绘喜气洋洋的新春图景、展现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大年初四,太阳照得人暖洋洋的,院子里红菊、大丽花开得正好,水池里六条红彤彤的锦鲤翔于浅底,年前买回家的小兔子惬意地舔着脚丫。

在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瑶子君正和婆婆准备午饭。灶上锅里油热了起来,瑶子君赶紧把切成片“糖糕粑”放下去,蔗糖的清甜诱惑着人的味蕾。而一旁,张婆婆的第一锅油茶也快出锅了,开水倒入茶锅中,油茶热闹地沸腾起来,热气氤氲,茶香弥漫。

“吃晌午了!”瑶子君朝着院子里大喊一声,小朋友还在着迷于手里的玩具,大人们应声坐到了饭桌前。一张木质大圆桌上,有水浸粑、风肠、炸鱼块、炒花椰菜以及炒菜花,是熟悉的恭城味道。

“这桌上的菜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青菜是我婆婆种的,风肠、粑粑也是我们自己做的!”瑶子君做视频博主一年多以来,饭桌几乎每期必出镜,瑶乡美食见证着这个小家庭的变化和日常。“很多来村里走亲戚拜年的朋友,也会来我们家看看,今年过年比往年更热闹!”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1)

恭城特色小吃水浸粑、萝卜糕、风肠等,都是瑶子君和婆婆做的。

返乡创业

她说想让大家了解美丽的瑶乡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桂林东南部,西接阳朔,一个常住人口不超过25万的小县城,瑶族人口约占60%。

90后孟子君,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瑶族姑娘,乡村生活是她最熟悉的节奏。2013年,英语专业的她从广西大学毕业,在南宁一家房地产媒体工作了两年,2015年,她回到家乡恭城,加入了朋友的自媒体团队。

从最开始写公众号,到账号运营,媒介形式日新月异,她和团队小伙伴也走上了转型之路,开始拍三农短视频,于是便有了“瑶子君”。

“最初有拍摄短视频的想法,是因为每次去外地,跟朋友们说起我们恭城油茶、月柿、瑶乡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大家都很陌生。我们这些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引以为傲的宝贝,外地的朋友为什么了解这么少?”就拿油茶来说,在恭城,家家户户每天早餐必备,跟外地朋友说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是“酥油茶”吗,两者实际上却大相径庭。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2)

瑶子君在菜园里摘菜,准备带回娘家。

瑶子君说,看到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地方的达人火了,连同着他们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也一起火了,于是她和搭档便萌生了用短视频讲述家乡故事的想法,把美丽的瑶乡介绍给大家。

“恭城瑶族比较有特色,但在互联网上,瑶族的存在感没那么强,很少人了解。”瑶子君的日常,其实跟大多数恭城人的日常并无二致。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招待客人时也打油茶,逢年过节准备各式手工糕点……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跟我们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多做了一步,把它拍下来了而已。”正因如此,到了年边,很多在外求学、打工的恭城人,都在瑶子君的视频下留言,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想念,分享自己的儿时记忆,甚至还有留言说这是“当代恭城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而瑶子君印象最深刻评论,就是大家说看到她的视频很想家、很想妈妈。“能够给在外地的老乡带来一点家乡的慰藉,缓解乡愁,我觉得很有意义,很多人在我们的橱窗里买到了家乡的特产,也会在评论区留言,能给在全国各地的桂林游子传递家乡味道,我也很开心!”

婆媳关系

“很幸运有一个这么包容我的婆婆”

在当地,拍摄三农短视频的人不少,但瑶子君的视频受欢迎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她和婆婆的相处模式,是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婆媳关系。

六十多岁的张婆婆闲不住,把屋旁的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每个季节都有新鲜蔬菜,萝卜、生菜、花菜、豌豆苗、香菜等等,家里吃不完,她就挑着簸箕,走个两三公里,到县城市场上去卖。卖菜赶早,除夕那天,张婆婆凌晨四点就出门了。菜卖得好,有时候一天能挣个一百多块钱。

瑶子君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诗诗和悠悠,都在上幼儿园,一年学费加起来两万多元。年轻人压力大,张婆婆总担心瑶子君钱不够用,平时在街上一碗五六块钱米粉都舍不得吃的张婆婆,却舍得给孙女花几十块钱买刚上市的大西瓜,辛辛苦苦卖菜两三个月,攒下的钱全给孙女报名学画画。

“钱我一直留着的,我怕你们不够。”跟大多数老人一样,张婆婆总有操不完的心,自己能省则省,对小辈却很慷慨,她总说,“那要什么紧,她们喜欢就行了。”

张婆婆的大儿子,也就是瑶子君的丈夫,每年有半年时间在广东务工,小儿子每天都要上班,经常周末也要值班,所以在家里,下地干活的大多数都是张婆婆,瑶子君不上班时就帮着打打下手,婆媳日常相处得像朋友一样,互相帮助,互相体谅。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3)

瑶子君和婆婆在厨房门口留影,婆媳日常如朋友般相处,令人艳羡。

过年前,瑶子君给了张婆婆几千块钱,大年初一,张婆婆又全部装进红包里给两个孙女,每年都如此。除此之外,每年过年之前,张婆婆都会亲手做萝卜糕、水浸粑、糍粑等年糕,除夕之前让瑶子君送回娘家,初二拜年又会让瑶子君带上自己养的土鸡和自己种的青菜。

问及如何把婆媳关系处理得那么好时,瑶子君说,很幸运有一个这么包容我的婆婆。“我的婆婆没有要我按照他们的标准去生活,非常包容我。我花钱比较随意,我婆婆就是能省就省”。瑶子君的衣服干活时划破了,婆婆会帮她仔细缝好,旧衣服穿不了了,瑶子君本想扔掉,婆婆又默默捡起来洗好晾干。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4)

瑶子君家的一方小花园,花花草草沐浴暖阳肆意生长。

“消费习惯不同,我婆婆不会很计较,但她依然会很勤劳。就好像她一天卖菜赚个一百元,可能我买几盆花也花了那么多,她也从来不会说什么,但是她会给意见,比如过年买点红色的花是不是更好看。”

家里的小院围墙内外,是瑶子君丈夫修葺的水池和花架,芦荟、绿箩、菊花等花花草草肆意生长,墙上还装饰着五颜六色的轮胎,轮胎里的多肉、紫竹梅也长势喜人。张婆婆知道瑶子君喜欢种花,有时候去别人家里串门,看到好看稀有的花,她都会问主人家要点种子或剪回家扦插,瑶子君买回家的花,张婆婆也会帮忙打理。

手艺传承

花两三天时间练习包黄毛粽

“我煮什么她都说好吃,我做什么她都说可以!”

婆婆的开明和包容,给了瑶子君不少工作上的支持。“她对短视频这样的新兴事物不排斥,在拍摄前期,婆婆帮我们找了很多农村地地道道的好题材,有些经验不足的地方,她也一直耐心指导,后来邀请她出镜,自然而然就一起拍了。”

视频里,瑶子君做了很多好吃的,油茶、各种年糕、腊肠、南瓜花酿、剁椒鱼头等等,但她说,有些菜也是专门学的,并不是什么都会。比如,磨豆腐。

“以前逢年过节都要磨豆腐,就像做粑粑糕点一样隆重。磨豆腐是老把势,好多东西我们也不懂。”为了学习,瑶子君特地接来了张婆婆的姐姐,七八十岁她是做豆腐的好手。第二天,瑶子君和婆婆自己在家做,做到一半失败了。第三天,继续尝试,才勉强成功,这才让家人吃上了豆腐脑和豆腐酿。

端午节,恭城的习俗是包黄毛粽,因捆绑粽子的材料叫做黄毛叶而得名。黄毛粽个头很大,一般直径达10厘米,长度为30至40厘米。“前几天我是帮婆婆打下手,为了拍视频,我也专门系统地跟婆婆学习了怎么包”,瑶子君介绍,包黄毛粽工程量比较大,光是铺叶子、包米的手法,她都得花两三天时间来练习。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5)

初中同学来家里拜年,瑶子君摘了一把胡萝卜,给他们带回家。

“我跟普通的家庭妇女的水平是一样的”,瑶子君说。随着现代化机器的普及,很多手艺都停留在了上一辈,机器带来了高效和高质,但仪式感和心意却比手工差点意思。

发布的视频,张婆婆也会看,还刷评论。有一次,她在评论里看到网友说她的手指很黑,而之前她都没关注过这点,瑶子君安慰她说,“在农村不都这样吗,很正常的,不用太在意。”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怕苦不怕累,手上的沟沟壑壑,都是勤劳和努力的印记。

从幕后到镜头前,瑶子君很清楚地知道,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一切议论。最初,她对一些不友好的评论也会介意,后来习惯了,也想通了。

“所以现在负面的评论,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我都不会太在意,在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好。”

变与不变

家人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

2022年,瑶子君发布了102条视频,记录着春夏秋冬的饮食和日常。这102条视频背后,也离不开全家人的鼎力相助。

“又要动员全家人拍视频了!”她的丈夫嘴上“嫌弃”着,却又很积极地参与拍摄。

“在我很忙的时候,他们会很主动地帮我照顾好两个孩子。有时候在家拍摄,进度慢了、耽误大家按时吃饭了,他们都很包容,从来不会抱怨。”在恭城,亲戚朋友也离得很近,自家的柿子、板栗等农作物成熟了,或者有什么稀罕物件,都会打电话给瑶子君,问她要不要拍。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6)

小朋友很喜欢张婆婆种的青菜,瑶子君带着他们到菜园里采摘。

拍视频一年多来,本地外地很多人都认识了瑶子君一家,恭城当地的粉丝说“像追剧一样追瑶子君的视频,一期不落”。而瑶子君一家,由于拍视频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好了。“在拍视频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孩子们对书面上的价值观有了更具体更直观的实践,老人家对新时代新事物有了切实的参与感。”瑶子君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家里人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拍短视频逐渐成了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张婆婆还是一如既往地养鸡、种菜、卖菜,并没有因为很多人认识她而改变原本的生活节奏,丈夫还是跟以前一样,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经济上、家庭分工上、精神上,也并没有因为她的工作性质变化而变化。

瑶族留守老人的(瑶族姑娘自拍与婆婆的乡村生活)(7)

春节前瑶子君买回家的小兔子,元气满满,对到来的客人充满好奇。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也会有人疑惑,从211大学毕业,为什么她又选择回到农村生活?瑶子君说,“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恭城农村,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都说广西有个回头山,我就是那个一步三回头的人。比起诗和远方,我更喜欢我的家乡,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还有我熟悉的慢节奏。”虽然选择回“山旮旯”,但是与此同时瑶子君也带回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创收方式,她说,我们读书也不是为了逃离贫困的家乡,而是发挥一点价值,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新年伊始,瑶子君也许下了新年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和家庭,既有星河广阔可奔赴,亦有烟火寻常在心中。2023年会继续短视频之路,争取更好地展现我们的瑶乡风貌、美食美景、风土人情。”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董淑云

“新春走基层·稳稳的幸福”专题报道

策划:戎明昌刘江涛执行策划:田霜月统筹:陈实执行统筹:方军杨存海 汪建华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董晓妍李思萌李芷琪董淑云徐呈旭视频剪辑:段奇专题编辑:刘嘉琳黄亚岚海报设计:张许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