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全篇(中华经典名著声律启蒙全文解释)

声律启蒙全篇(中华经典名著声律启蒙全文解释)(1)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下卷 二 箫

恭对慢 吝对骄

水远对山遥

松轩对竹槛

雪赋对风谣

注:松轩:植有松树的住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南朝齐萧子良《游后园》诗:“萝逕转连绵,松轩方杳蔼。”唐温庭筠《题陈处士幽居》诗:“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疎。”

竹槛(音坎):竹栏杆。宋周邦彦《拜星月慢?秋思》词:“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

雪赋:谢庄作有《雪赋》。

风谣:李密侍观省风谣。

乘五马 贯双雕

烛灭对香消

注:乘五马:汉代制度太守车乘配驷马,加秩二千石乘五马,后来五马成为太守的代称。

贯双雕:高骈一箭贯双雕。

烛灭对香消:两者都指人死去之意。“香消”专指女人去世,“烛灭”则男女通用。

明蟾常彻夜

骤雨不终朝

注:明蟾:古代神话称月中有蟾蜍,后因以“明蟾”为月亮的代称。唐舒元舆《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诗:“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明刘基《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彻夜:整夜,一夜。

终朝:整天。晋陆机《答张悛》诗:“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清李渔《奈何天?巧怖》:“愿相同,终朝不离。”

楼阁天凉风飒飒

关河地隔雨潇潇

注:飒飒(音萨):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关河:关塞;关防。泛指山河。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潇潇:形容毛毛雨。

几点鹭鸶

日暮常飞红蓼岸

一双鸂鶒

春朝频泛绿杨桥

注:红蓼: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明张四维《双烈记?计定》:“秋到润州江上,红蓼黄芦白浪。”清杨芳灿《满江红?芦花》词:“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暝。”

鸂鷘:水鸟名。即鸂鶒。唐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鸂鷘交交塘水满,緑萍金粟莲茎短。”

开对落 暗对昭

赵瑟对虞韶

注:赵瑟对虞韶:“赵瑟”为战国时赵国君主所鼓之瑟,《国策》秦、赵会于渑池,秦王曰:“闻赵王好音,请鼓瑟。”赵王鼓瑟,蔺相如曰:“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罐。”秦王不许,相如迫之,秦王乃亲击罐。“虞韶”则指虞舜所作之乐曲。

轺车对驿骑

锦绣对琼瑶

注:轺(音遥)车:(1).一马驾之轻便车。《墨子?杂守》:“为解车以枱,城矣。以轺车,轮軲,广十尺,辕长丈,为三辐,广六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朱家迺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司马贞索隐:“谓轻车,一马车也。”《晋书?舆服志》:“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

(2).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车。亦指代使者。唐王昌龄《送郑判官》诗:“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明朱鼎《玉镜台记?南北凯旋》:“轺车日夜纷来往,馹使奔忙赖脚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又有轺车四出,则外国之一举一动,亦无不周知。”

驿骑(音齐):(1).驿马。《汉书?高帝纪下》“横惧,乘传诣雒阳”唐颜师古注:“传者,若今之驿站。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宋苏辙《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边候失晨夜,驿骑驰中涂。”明何景明《鲥鱼》诗:“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清吴兆骞《出关》诗:“边楼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驿骑尘。”

(2).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驿骑至公车刺取。”唐刘禹锡《平齐行》之一:“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元耶律楚材《寄平阳净名润老》诗:“驿骑新从平水廻,知公无恙笑颜开。”清俞樾《茶香室丛钞?飞鸟使》:“蕃中飞鸟使,中国之驿骑也。”

锦绣: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琼瑶:美玉。

羞攘臂 懒折腰

范甑对颜瓢

注:羞攘臂:冯妇攘臂下车搏虎,为士人所羞笑。《庄子.人间世》:“上征武士,支离疏攘臂而于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疏有常疾不受功。”按支离疏以疾免役无所惧也。

懒折腰:陶渊明羞为五斗米折腰。

范甑(音赠)对颜瓢:“范甑”:范丹家贫,无米可炊以致锅中积灰。“颜瓢”:指孔子弟子颜回箪瓢屡空。

寒天鸳帐酒

夜月凤台箫

注:鸳帐酒:《宋书》:陶谷得党太尉姬,取雪水烹茶与姬饮。问姬曰:“党家有此乐否?”姬曰:“彼粗人安有此乐,但能销金帐中饮羊羔酒耳”。

凤台箫:凤台:古台名。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黄滔《催妆》诗:“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元杨维桢《小游仙》诗之十二:“嬴家楼头縹緲女,底用萧郎筑凤台。”

舞女腰肢杨柳软

佳人颜貌海棠娇

豪客寻春

南陌草青香阵阵

闲人避暑

东堂蕉绿影摇摇

班对马 董对晁

夏昼对春宵

注:班对马:“班”指班固,著有《汉书》,“马”指司马迁,著有《史记》。

董对晁:“董”指西汉经学家董仲舒。“晁”指西汉名臣晁错。这两人都博通经籍。

雷声对电影

麦穗对禾苗

八千路 廿四桥

总角对垂髫

注:八千路:唐人诗:“八千里路透神京”。

廿四桥:唐杜牧《寄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在杨州,为当时名胜。

总角对垂髫:古时男女未成年之前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称为“总角”。古时小孩扎起而下垂的头发称“垂髫“。皆言未成年之人也。

露桃匀嫩脸

风柳舞纤腰

贾谊赋成伤鵩鸟

周公诗说托鸱鸮

注:贾谊赋成伤鵩(音服)鸟:“鵩”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西汉学者贾谊打伤了飞入室内的鵩鸟,并作《鵩鸟赋》。

周公诗就托鸱(音吃)鸮(音箫):一类包括猫头鹰在内的益鸟,以有害昆虫、老鼠等为食。管叔和蔡叔作流言传周公有异心,周公作鸱鸮之诗以明志。

幽寺寻僧

逸兴岂知俄尔尽

长亭送客

离魂不觉黯然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