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第一集(第三集杜甫游齐鲁)

杜甫从小就非常喜欢凤凰,他的诗词中涉及到凤凰的有上百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少年时期的杜甫生活在大唐盛世的年代,生活安定,各地官员经常编造一些和凤凰有关的“祥瑞”报告给朝廷,歌功颂德的同时,还可以讨皇上欢心;另外,在杜甫很小的时候,姑母曾多次带他看公孙大娘的舞剑表演,舞剑者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演来展示凤凰的千姿百态。这些在后来杜甫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详细记载。

杜甫第一集(第三集杜甫游齐鲁)(1)

除了喜欢凤凰外,杜甫最喜欢的动物是鹰和马,年轻的他写过很多关于鹰和马的诗,代表作品有《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㩳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和《房兵曹胡马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通过这些诗句,可以发现,年少的杜甫有几分轻狂和不羁,一方面是因为处在大唐盛世,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比较优越的环境影响的。

杜甫第一集(第三集杜甫游齐鲁)(2)

杜甫在兖州城看望父亲的时候,经常在附近骑马游猎,结识了一位好朋友苏源明,陕西人,也喜欢诗文词赋。自幼父母双亡,到处游历学习。在兖州城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俩个相约去游泰山,访邯郸。

离开兖州城,一路北上,穿过大汶河后,就可以看到这座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河的“五岳之首”。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多次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经过一路的艰辛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泰山主峰玉皇顶,杜甫有感而发,写出了年少时期的代表作《望岳》:

杜甫第一集(第三集杜甫游齐鲁)(3)

词句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眶。眼眶(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2]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白话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一定要登上那座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泰山游览完后,他们向西直奔邯郸,登上了丛台,欣赏了赵武灵王的遗迹。这次游历共经历了四五年时间,然后,杜甫准备回洛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关注下一集,李杜相见,赠李白。明天见。

杜甫第一集(第三集杜甫游齐鲁)(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