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历史讲得好的老师(艺评施俊杰弘扬传统文化)

文丨施俊杰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在哪里?黄河之水天上来,来自何处?你姓甚名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姓氏是一个人血脉亲缘关系的标志,一个人连自己的祖宗和姓氏根源都不了解,便是失了根本。所以,千百年来古人都会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血脉的存在与延续。这就是族谱和家谱存在的意义。

百家讲坛历史讲得好的老师(艺评施俊杰弘扬传统文化)(1)

华夏谱文化源远流长,家谱不仅仅记录着这个家族的源头、迁徙的轨迹,还包括了家族的繁衍生息、婚姻支系、族规家训,堪称是一部家族的生命史;家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历史文献,正所谓“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家谱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标识。

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国人对家谱都十分重视,但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在特殊的重要场合,才会请出家谱。比如祭祀、归宗、修谱等等。绝大多数时间,家谱往往都被束之高阁,大家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或者即便有机会接触到,也常常因为限于学养及文化水平,无法对其中枯燥乏味的文献记录产生阅读的兴趣。

苏启平先生是宋代文豪苏轼的后裔,因为一次与家谱的偶遇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他以家谱为骨骼脉络,以历史人文现实为血肉,用一种极具创新性的写作手法,创作出了一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家谱小说——《读谱记》。

《读谱记》是一部题材新颖有趣,叙事方式极为独特的文学作品,也是第一本完全以家谱为依据、书写家族迁移的小说。作者以浏阳苏氏的迁徙和发展文主线,生动地讲述了苏东坡九世孙苏裕伯(图南公)带领全家不断迁徙最终移居浏阳的全过程——苏裕伯不想投降元朝,决定举家迁徙,他离开了居住几十年的故土,一路拜谒苏轼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黄州、岳州……辗转来到长沙,最后归隐于浏阳。在这里,他写下了《眉山源流引》,告诉子孙家族的渊源,交代后辈莫忘家族昔日的荣光。苏氏后辈们在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不忘根本,始终怀着对历代先祖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为了修家谱而殚精竭虑、积极奔走……苏启平把浏阳苏氏繁衍生息、六修族谱、流转变迁的故事放进了上千年的大历史背景中去刻画,通过许多不同的小人物的视角,来反映当时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去讲述每一人的个体的命运,从而表达他们的家国情怀。

《读谱记》以纪实的手法,引领着读者在瑰丽而奇异的历史中远航;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放飞想象,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苏家六次修谱的过程,将苏氏家族源流的分布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连接中,将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那些令人慨叹、唏嘘、振奋、激昂的往事,重新描摹还原,唤醒了苏氏子孙和广大读者心中寻根的情愫与乡愁。在苏启平的笔下,家谱不仅仅只是一种历史文献,不仅仅只是枯燥的人文资料,不仅仅只是一个家族冷冰冰的历史记载,而变成了一段段生动鲜活的故事,一座座承载着族人血肉亲情的载体和桥梁,一个个拼搏在外的天涯游子心中的精神寄托……

可以说,《读谱记》不仅仅是对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全新探索和有益尝试,同时也为我们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根基,挖掘中华文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梳理中国故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叙事范式。家谱文化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它既是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根源,也是我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